
0人評分過此書
張愛玲異族論
作者
:
出版日期
:
2024/06/01
閱讀格式
:
PDF
ISBN
:
9786263860919
本書研究張愛玲作品中的非中國人,包含寓居上海與香港兩地的英國人、印度人與南洋人、雜種人(文化混血與種族混血)、日本人。張愛玲的異族書寫一方面廣泛觸及在特殊的時空底下種族與文化的多元錯雜和困蹇,但同時亦不失微觀,面向人物的平凡日常及幽微複雜的精神世界。張愛玲書寫各國族群,反覆對照,不僅重現當時當地的異族形象,更同時企圖在不斷的對話與辯證中,重新建構中國和個人的身分認同。本書希冀統整與補足張愛玲「異族」書寫的研究,挖掘更多張學研究的面向。
- 推薦序 鍾正道
- 自序 陳勁甫
-
第壹章 緒論
-
第一節 〈談看書〉裡的人種學考察
-
第二節 上海與香港「華洋雜處」的城市景觀
-
第三節 文獻回顧與檢討
-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
第五節 章節架構與開展
-
-
第貳章 毛姆全集裡漏掉的一篇—張愛玲的英國人書寫
-
第一節 矛盾與認同—英國人的特質和東方主義式凝視
-
一 想像/現實中的英國人特質
-
二 嚴峻的離婚法與種族優越感
-
三 疏離的異邦與重建的故鄉
-
-
第二節 表述與抗拒—中國人的自我東方化和張愛玲的英國情結
-
一 自我東方化的表述:迎合西方凝視與想像
-
二 自我東方化的抗拒:英國人的負面書寫
-
三 英國欽羨:母親、英文老師與毛姆
-
-
第三節 理性與阻隔的眼光
-
-
第參章 再強些也是個有色人種—張愛玲的印度人/南洋人書寫
-
第一節 觀看的局限—零散破碎的印度人書寫
-
一 「被殖民」到「移民」:殖民統治時期的印度人
-
二 滬/港的印度巡捕:從錫克警察談起
-
三 被忽視的特質:慣於爭鳴的印度人
-
-
第二節 刻板的理解—印度人角色之形塑
-
一 印度公主薩黑荑妮
-
二 印度商人雅赫雅與巴達先生
-
-
第三節 差異的形象—參差對照的南洋人書寫
-
一 恐怖又頂壞:中/英二國的馬來人印象
-
二 窗裡與窗外:南洋女性作為一種參照
-
-
第四節 無家可歸的南洋華僑
-
-
第肆章 雜七咕咚的人—張愛玲的雜種人書寫
-
第一節 文化混血—回到滬/港的中國留學生
-
第二節 種族混血—在滬/港的歐亞混血兒
-
一 被遮蔽的邊緣人:一九四三年以前的混血論述
-
二 中國人不行,外國人也不行:雜種人的困境
-
-
第三節 在歐亞混血之外
-
一 最要好的同學:張愛玲與炎櫻
-
二 吃夢的獸:雜種人的形象參考與來源
-
-
-
第伍章 情願是日本的文明—張愛玲的日本人書寫
-
第一節 戰爭與婚戀—在「日常」裡遭遇日本
-
一 信件中的日本:吃角子老虎、菊花和洋裝女人
-
二 淪陷成全了她:戰時上海與香港的生活
-
三 現世並不安穩:張愛玲與胡蘭成的婚戀
-
-
第二節 文化與民族—日本人的性格特質與作家的寫作策略
-
一 將矛盾的氣質詮釋到極致
-
二 陰柔化/童稚化的日本人
-
三 秩序卻又顛覆的反向表述
-
-
第三節 典型與變型—《小團圓》裡「日式表演」的啟示
-
- 第陸章 結論
- 參考書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