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你這麼努力,為什麼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11/28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06446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當你覺得自己不夠好,請溫柔地抱抱自己,
告訴自己:「辛苦了!我已經夠好了。」

放下「以成就換取愛」的習慣;
你的存在,就是價值,就值得被愛。

最讓你感到耗竭的,不是你真的不夠好,
而是你心底的那個「覺得自己永遠不夠好」的無底洞。

我們總以為被挑剔、苛責之下長大的我們,離開原生家庭以後就會好了,但你卻發現傷痕如影隨形……

你是否有以下狀況:
‧「既然XXX可以做到,為什麼我做不到?一定是因為我不夠好。」
‧無法接受別人的讚美,總回應:「我只是運氣好……」
‧習慣用苛責、批判的方式,讓自己不斷進步?覺得活著好累,但卻無法停止。
‧我這件事搞砸了,我就像父母從小批評我的:「你不夠好、不夠認真、做事不夠仔細……」
‧無法享受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或甜美果實,只一心想追求下一個成就……

「我想不到我的任何一個優點,
因為這些都是我『應該』要做到的!」這個念頭讓我萬分辛苦。──蔡宜芳 諮商心理師


為什麼我們總覺得自己不夠好?
童年時,父母對我們的挑剔、批評、否定與羞辱,內化到我們心裡,讓我們習慣性苛責自己;華人文化對角色的社會期待與標準,也讓我們困在許多的「應該」裡,例如「你應該要煮飯,才是好媽媽。」「你應該每週都要回家,才是孝順。」而從小到大,無法停止的各種「比較」,更讓我們無法看見自己的潛質與獨特。

當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容易陷入焦慮、嫉妒、自責、憤怒、憂鬱等反覆循環的自我折磨裡
曾經深陷在「不夠好」的泥沼,宜芳心理師知曉這件事,讓人多麼惶恐煎熬痛苦,因此,她在這本書裡,集結眾多個案,專業又細膩地分析,並一一提出實用的解方以及練習,例如「鞏固正向優點」、書寫「內在對話」、將焦慮「具象化」,以及當嫉妒時,從第三者目光來看待自己等。當我們能練習接納自己的每個情緒、每個好與不好,就能活出屬於自己的獨特與價值。成為自己,是一個人一生最重要的事了。

★本書特色:
◎楊陽老師(作家;補教老師) 撰推薦序
李郁琳(臨床心理師;作家)、林書煒(POP Radio台長/主持人)、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NeKo嗚喵(說書人;YouTuber)、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鐘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心疼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如果你也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好,常覺得自己心裡面好像有個聲音,試圖提醒你一段怎麼樣都想不起來的經歷。
《你這麼努力,為什麼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書中收錄了許多關鍵提問,肯定能為你帶來靈感,陪伴你與心中那些不同時期的自己,重新對話、和解。──楊陽老師(作家;補教老師)

◎在達成某個成就時,我就會馬上為自己設定下一個目標。當我的粉專人數一千人時,我想著︰「哪時候才能兩千人呢?」因此,不管我再怎麼努力,都永遠覺得自己不夠好。我讓自己活得好累、好辛苦。
面對過於耀眼的人時,也讓我有種無形的壓迫感。我開始會避開這樣的人,因為只要在這些人身旁,都讓我覺得難以呼吸。那就像有隻小螞蟻啃噬著我的內心,彷彿有一根鞭子不斷鞭策著自己︰「宜芳,你得繼續努力、你還不夠好!」好多複雜的情緒隨之而來︰害怕、自責、憤怒、難過、沮喪……
──摘自序曲〈向不夠好的自己「致敬」〉

◎本書有許多練習,例如:關於內疚感的練習
當內疚趨使你的罪惡感襲來時,請你問自己︰
1.是什麼觸發了你的內疚感?
例如︰昨天天氣很冷,我帶孩子出門,卻忘記幫他戴口罩,結果他感冒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個時候,你對自己說了什麼?
例如︰我沒有把孩子照顧好,我是個不夠好的媽媽。
怎麼我長這麼大了,還這樣忘東忘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可以怎麼調整我的想法?
例如︰除了忘記幫孩子戴口罩,我也有盡力把孩子照顧好。我能看到自己對孩子的付出和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什麼證據支持你的想法?
如︰孩子感冒有很多原因,不只是因為沒有戴口罩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實,你已經夠好了,做得夠多了。你能少一點內疚,多愛自己一點嗎?
  • 封面
  • 作者簡介
  • 【推薦序】溫柔的鑰匙
  • 【序曲】向不夠好的自己「致敬」
  • 輯一 父母以愛之名的批評、羞辱、控制、否定,讓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
    • 那些以愛之名的嘲諷、羞辱、貶低、控制,都是創傷
    • 那些父母的責備,長大後,卻內化為自我批評
    • 怪罪他人、工作狂、暴飲暴食、網路成癮,都是防衛機制,保護我們不要受傷
    • 常常看別人不順眼,可能是你也常看自己不順眼
    • 過去的創傷經驗,讓你容易情緒失控
    • 愛情中,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可能從你和母親的依附關係複製而來
    • 討厭自己、無法信任他人,很可能和「依附關係」有關
    • 你內在的匱乏,會不斷驅使你的行動
  • 輯二 當你覺得自己不夠好,如何安頓自己的情緒?
    • 若你總是壓抑情緒,有一天,情緒可能會反撲
    • 練習接納每一個情緒;當情緒能自由流動,它會走的
    • 憤怒底下,隱藏著什麼?恐懼和羞愧,讓我們對情緒更難以啟齒
    • 嫉妒:嫉妒使人痛苦,卻也激勵我們朝渴望邁進
    • 焦慮:隱微卻如影隨形的焦慮,讓我們被焦慮驅使,無法自拔
    • 內疚:跳脫不對、不夠好的恐懼及內疚
    • 憂鬱症不是你能控制,吃藥不代表你軟弱
  • 輯三 當你覺得自己不夠好,如何安頓自己的身心壓力?
    • 你有完美主義嗎?華人文化讓我們容易過度背負社會期待
    • 在「被比較中」長大的我們,練習放下「以成就換取愛」的習慣
    • 你常為了小事把自己批評得體無完膚嗎?有條件的愛,造成有條件的自尊
    • 「高敏感」讓你覺得自己不夠好,但高敏感也是專屬於你的天賦
    • 壓力不是問題;你如何看待壓力,才是問題
    • 當你面對壓力,是跟它拚了,還是先去打電動?適度的壓力是助力
  • 輯四 如何與曾讓我們受傷的原生家庭相處、立下界線?
    • 當你無法改變家人,你可以先改變自己
    • 生氣時,你不需要幫對方找藉口;好好生氣後,你才會好起來
    • 課題分離︰當你沒照父母的期待走,你不需要承擔父母的失望
    • 與其責怪父母的安排,不如把「選擇」的責任還給自己
    • 你可以選擇當「有意識」的父母;你就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
    • 原生家庭的傷痕可能會複製,但你能為自己改寫腳本
  • 【後記】接納自己,是我學到最重要的事
  • 版權頁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