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大学教师发展制度创新研究
作者
:
出版日期
:
2024/01/01
閱讀格式
:
PDF
ISBN
:
9787208185685
本书运用新制度主义的视角,以对学术职业核心内涵的理解为价值基础,将揭示大学教师发展中政府、高校和大学教师之间的角色关系作为研究制度创新的突破口。重点对如何确定三类主体的权力边界、主体以何种方式介入大学教师发展场域,以及如何相互协作和协调彼此之间的利益关系等问题进行研究。本书认为,大学教师发展制度创新的实质是通过调整、完善、改革和更替原有的制度,解决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使大学教师在新的制度环境中能够在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履行学术职责,满足各类主体对学术职业的期待。
-
第一章 导论
-
一、研究的缘起
-
(一)大学教师发展:以制度创新为着力点
-
(二)国际背景:政府作为利益相关者的介入
-
(三)回归学术“原点”:透过主体关系对制度创新的重新检视
-
-
二、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视角的切入
-
(三)研究的意义
-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一、大学教师发展
-
(一)大学教师发展的多样定义
-
(二)大学教师发展的主要内容
-
(三)大学教师发展的实施方式
-
(四)大学教师发展的有效性研究
-
-
二、新制度主义理论
-
(一)新制度主义概述
-
(二)制度及其构成
-
(三)制度创新
-
-
三、新制度主义理论在我国大学教师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学教师发展制度的历史回顾
-
(二)制度视角下大学教师发展的现实审视与改革趋向
-
(三)对制度视角下大学教师发展研究的综合评述
-
-
-
第三章 大学教师发展制度创新的理论界说
-
一、大学教师发展制度的概念诠释
-
(一)大学教师发展制度的概念界定
-
(二)大学教师发展制度的层次划分
-
(三)大学教师发展制度与其他大学教师制度的关系
-
-
二、大学教师发展制度的主要功能
-
(一)确定教师发展的现实空间
-
(二)促进教师在发展中的合作
-
(三)为大学教师发展提供稳定的激励
-
(四)塑造大学教师发展的基本模式
-
-
三、大学教师发展的制度创新
-
(一)制度创新的实质
-
(二)大学教师发展制度创新的主体
-
(三)大学教师发展制度创新的动力机制
-
-
-
第四章 大学教师发展制度创新的双重路径
-
一、政府主导型制度创新
-
(一)制度逻辑
-
(二)扩散机制
-
(三)政府主导型制度创新的价值与问题
-
-
二、教师主导型制度创新
-
(一)制度逻辑
-
(二)扩散机制
-
(三)教师主导型制度创新的价值与问题
-
-
三、“双重路径”中的主体关系
-
(一)主体关系分析模型
-
(二)不同制度创新类型的现实境遇
-
(三)行动集团理论下的三元主体
-
-
-
第五章 大学教师发展制度创新的“单主体困境”
-
一、“单主体困境”的成因
-
(一)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诺思悖论”和“有限理性”
-
(二)教师的“单位意识”和“平庸思想”
-
(三)高校的“科层体制”
-
-
二、“单主体困境”的现实表现
-
(一)主体行为的策略性背离
-
(二)主体间关系的单向度约束
-
(三)制度创新过程的线性特征
-
-
三、“单主体困境”的制度分析
-
(一)制度的有效供给降低
-
(二)制度创新的交易成本提高
-
(三)制度创新的路径依赖增强
-
-
四、对“单主体困境”的路径突破
-
(一)大学教师发展制度创新的双重“收益”
-
(二)对学术职业的重新审视
-
(三)对制度创新的理解转向
-
-
-
第六章 高校“三元主体协作”制度创新的建构
-
一、“三元主体协作”制度创新的内涵特征
-
(一)制度创新主体的网络化结构
-
(二)大学教师发展的分工式协作
-
-
二、“三元主体协作”制度创新的理论逻辑
-
(一)以高等教育体系及师资结构的有序分化为前提
-
(二)以实现有序分化基础上的协作发展为目标
-
(三)以学术场域的组织变革为核心
-
(四)以制度实践的整体性发展为观照
-
-
三、“三元主体协作”中制度要素的合法性构建
-
(一)政策规制:确立教师发展的基本规则
-
(二)规范引导:形成一致的约束性期待
-
(三)文化培育:建构共同的信念体系和意义框架
-
-
四、“三元主体协作”制度创新的实现路径
-
(一)政府:构建外部支持保障体系
-
(二)高校:构建内部主体共生体系
-
(三)大学教师:形成个人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
-
-
-
结语
-
一、基本结论
-
(一)政府、高校和大学教师共同推动制度创新
-
(二)主体间关系决定制度创新的方向和效果
-
(三)制度创新具有“域性”特征
-
(四)制度创新依托主体网络结构的自主协作而实现
-
-
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一)需要弥补的研究局限
-
(二)对“三元主体协作”制度创新的展望
-
-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