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中国文化要义》从集团(集体)生活的角度对比了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进而提出了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社会的重要论断,并根据对中国宗教的深入考察,指出以伦理组织社会,进而实现中国社会改造的出路。作者还考察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既批判了中国文化的病诟,也揭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要旨。
书中充满着“问题意识”。每个人从少年起就回避不了的人生意义问题,古老中国在清末以来所遭逢的民族前途问题,都把梁漱溟引向同一个中国文化。在梁漱溟看来,中国文化既是这两大问题的根源,也是这两大问题的解答,关键在于如何来
书中充满着“问题意识”。每个人从少年起就回避不了的人生意义问题,古老中国在清末以来所遭逢的民族前途问题,都把梁漱溟引向同一个中国文化。在梁漱溟看来,中国文化既是这两大问题的根源,也是这两大问题的解答,关键在于如何来
- 重印《中国文化要义》自序
- 自序
-
第一章 绪论
-
一、此所云中国文化
-
二、中国文化个性殊强
-
三、试寻求其特征
-
四、参考佐证的资料
-
-
第二章 从中国人的家说起
-
一、冯友兰氏的解释
-
二、反证冯说未尽是
-
三、文化之形成及其个性
-
四、阶梯观与流派观
-
五、申述夙见结束上文
-
-
第三章 集团生活的西方人
-
一、中西社会对照来看
-
二、中西文化的分水岭
-
三、基督教与集团生活
-
四、欧洲中古社会
-
五、近代社会之萌芽
-
-
第四章 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
-
一、西人所长吾人所短
-
二、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
-
三、团体与家庭二者不相容
-
-
第五章 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
-
一、何谓伦理本位
-
二、伦理之于经济
-
三、伦理之于政治
-
四、伦理有宗教之用
-
五、此其重点果何在
-
-
第六章 以道德代宗教[56]
-
一、宗教是什么
-
二、宗教在中国
-
三、周孔教化非宗教
-
四、中国以道德代宗教
-
五、周孔之礼
-
六、以伦理组织社会
-
-
第七章 理性——人类的特征
-
一、理性是什么
-
二、两种理和两种错误
-
三、中国民族精神所在
-
-
第八章 阶级对立与职业分途
-
一、何谓阶级
-
二、中国有没有阶级
-
三、何谓职业分途
-
-
第九章 中国是否一国家
-
一、中国之不像国家
-
二、国家构成于阶级统治
-
三、中国封建之解体
-
四、中国政治之特殊
-
五、西洋政治进步之理
-
-
第十章 治道与治世
-
一、中国社会构造
-
二、向里用力之人生
-
三、中国文明一大异彩
-
四、士人在此之功用
-
五、治道和治世
-
-
第十一章 循环于一治一乱而无革命
-
一、周期性的乱
-
二、不见有革命
-
三、产业革命之不见
-
-
第十二章 人类文化之早熟
-
一、中国何故无民主
-
二、人权自由之所以不见
-
三、民治制度之所以不见
-
四、人类文化之早熟
-
-
第十三章 文化早熟后之中国
-
一、由此遂无科学
-
二、长于理性短于理智
-
三、陷于盘旋不进
-
四、中国文化五大病
-
-
第十四章 结论
-
一、讨究特征之总结
-
二、民族性之所由成
-
-
附录(梁培宽 整理)
-
一、“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如何认识旧中国的三大问题
-
(一)旧日中国是不是封建社会?
-
(二)中国社会发展可能不可能有特殊?
-
(三)中国社会缺乏阶级的问题
-
-
二、著者对批评者提出的问题的答复
-
(一)中国两千多年来常常是一种消极相安之局
-
(二)旧中国是不是封建社会?
-
(三)中国之阶级问题之不同乎一般。
-
(四)关于《中国文化要义》
-
-
三、著者关于《中国文化要义》的谈话
-
(一)一九八六/七年
-
(二)一九八八年
-
-
四、著者札记摘录
-
五、著者论及《中国文化要义》的书信
-
- 编后记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