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情理与正义》内容出自汪丁丁教授近年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开设的EMBA课程。作者认为,要理解任何中国现象,首先要将中国现象置于三重转型期的理解框架之内,关注转型期社会的伦理行为,其中涌现的问题,激发了作者在几十年研究和思考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原理”。本书共分四讲,先后探讨了稳态社会的伦理学基本问题、转型期社会的伦理学基本问题,以及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基本问题。伦理学,最广义的,最大适用范围的伦理学,用一句话概括,是关于社会生活的智慧。中国社会处于三重转型期,于是才有中国当代独有的人生问题与企业问题。
- 封面页
- 书名页
- 版权页
- 目录
- 自序
-
第一讲 导论
-
一、心智地图概述
-
二、为什么讲授这门课
-
三、伦理学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
四、“伦理”的含义
-
附录1 基本问题
-
附录2 族群,知识,制度
-
附录3 个体生命,激情与历史感
-
-
第二讲 伦理学主要流派
-
一、“允执厥中”
-
二、伦理学的传统
-
三、存在主义伦理学
-
四、女性主义伦理学及其他
-
附录 观念的观念史
-
-
第三讲 宗教,信仰,伦理行为
-
一、正义、伦理与情感
-
二、信仰与伦理行为
-
附录1 理性选择与道德判断——第三种文化的视角
-
附录2 情感模式:微信群规模与社会脑假说
-
附录3 社会脑的演化——为“邓巴四部曲”中译本序
-
-
第四讲 尼采之后的伦理学
-
一、族群与文化的共生演化
-
二、从情感学派到人格学研究
-
三、复杂思维与英雄之旅
-
附录1 制度是群体的信念表达
-
附录2 重要性感受——人工智能从狭义到广义的关键环节
-
附录3 人类智能是广域局部理性,而人工智能是狭域全局理性
-
附录4 生存竞争——狭域的和广域的
-
附录5 观念为现象分类
-
附录6 观念与真相
-
附录7 生命哲学视角下观念的经验差异
-
附录8 观念的经验差异
-
附录9 过程与现象
-
附录10 复杂思维为何艰难
-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