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內容簡介
本書是從學生學習角度,根據學習規律來設計編排,讀者會發現書中有的內容前後呼應,略有重複,這是便於學習者融會貫通的有意安排。
作者用圓運動體系闡明了中醫最本質元素「氣」的運動規律,將深邃的醫理,用簡明易懂的近代語言講述透徹,是中醫學入門的嚮導,使學習者「用極少的學時,得到極大的成功」。
本書是從學生學習角度,根據學習規律來設計編排,讀者會發現書中有的內容前後呼應,略有重複,這是便於學習者融會貫通的有意安排。
作者用圓運動體系闡明了中醫最本質元素「氣」的運動規律,將深邃的醫理,用簡明易懂的近代語言講述透徹,是中醫學入門的嚮導,使學習者「用極少的學時,得到極大的成功」。
-
上篇
-
一、原理上篇
-
導 言
-
二十四節氣圓運動簡明圖說
-
陰 陽
-
五 行
-
五行相生相剋
-
六 氣
-
人秉大氣五行而生臟腑
-
十二經名詞的說明
-
二十四節氣圓運動詳細說明
-
大氣圓運動範圍圖說
-
-
二、古方上篇
-
導 言
-
理中丸證治本位的意義
-
麥門冬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
小建中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
當歸生薑羊肉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
腎氣丸證治本位的意義
-
大黃黃芩黃連瀉心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
桂枝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
麻黃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
桂枝麻黃各半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
四逆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
附子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
烏梅丸證治本位的意義
-
大承氣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
桃核承氣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
小柴胡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
大柴胡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
讀《傷寒論》十方讀法五條
-
-
三、溫病本氣篇
-
導 言
-
溫病的意義
-
病在榮衛
-
病在氣分
-
病在腸胃
-
病在血分
-
兩感溫病
-
冬溫
-
鼠疫
-
濕溫
-
溫病的壞病
-
溫病係陰虛亦係陽虛
-
養陰液保陽根必先保中氣
-
溫病脈是虛象
-
溫病忌發汗何以溫病非得汗不解
-
溫病出疹之關係
-
溫病汗下之過
-
溫病與燥病之分別
-
溫病誤用石膏必死
-
《內經》經文讀法
-
《傷寒論》的溫病經文解釋
-
《溫熱經緯》與《溫病條辨》的學法
-
烏梅白糖湯治癒溫病發熱十五案
-
-
四、兒病本氣篇
-
導 言
-
發熱
-
大小便病
-
腹痛
-
咳嗽
-
風病
-
面紅身癢
-
耳流膿
-
目病
-
倦怠
-
㿗疝
-
疳病
-
蟲病
-
喉痛
-
外感
-
猩紅熱
-
大頭溫
-
暑病
-
疹病
-
痘病
-
痄腮
-
內熱與內虛
-
陰虛
-
實證
-
辨別小兒病證之虛實
-
感寒停食外治法
-
危證
-
脈法
-
看指紋法
-
-
五、時病本氣篇
-
導 言
-
暑病
-
霍亂
-
水瀉
-
痢疾
-
瘧疾
-
喉痛
-
感冒
-
燥氣病
-
痧症
-
濕熱病
-
-
六、古方中篇
-
導 言
-
炙甘草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
茯苓杏仁甘草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
酸棗仁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
白頭翁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
薯蕷丸證治本位的意義
-
生薑瀉心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
黃耆五物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
大黃蟲丸證治本位的意義
-
大黃牡丹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
薏苡附子敗醬散證治本位的意義
-
葶藶大棗瀉肺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
甘麥大棗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
溫經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
-
七、古方下篇
-
導 言
-
理中湯證治推論的意義
-
麥門冬湯證治推論的意義
-
小建中湯證治推論的意義
-
當歸生薑羊肉湯證治推論的意義
-
腎氣丸證治推論的意義
-
大黃黃芩黃連瀉心湯證治推論的意義
-
炙甘草湯證治推論的意義
-
茯苓杏仁甘草湯證治推論的意義
-
酸棗仁湯證治推論的意義
-
白頭翁湯證治推論的意義
-
薯蕷丸證治推論的意義
-
生薑瀉心湯證治推論的意義
-
黃耆五物湯證治推論的意義
-
大黃䗪蟲丸證治推論的意義
-
大黃牡丹湯薏苡附子敗醬散證治推論的意義
-
葶藶大棗瀉肺湯證治推論的意義
-
甘麥大棗湯證治推論的意義
-
溫經湯證治推論的意義
-
桂枝湯麻黃湯桂枝麻黃各半湯證治推論的意義
-
大承氣湯桃核承氣湯四逆湯 附子湯烏梅丸證治推論的意義
-
大小柴胡湯證治推論的意義
-
再推論桂枝湯麻黃湯的意義
-
再推論承氣湯四逆湯的意義
-
-
八、脈法篇
-
導 言
-
枯潤二脈
-
微弱二脈
-
虛實二脈
-
鬆緊二脈
-
滑澀二脈
-
弦緩二脈
-
濡細二脈
-
大小二脈
-
芤革軟硬四脈
-
浮沉遲數四脈
-
結促動代四脈
-
洪伏二脈
-
躁駛二脈
-
平人脈
-
真臟脈
-
指法與脈位
-
診脈先分別脈的大體
-
處方定藥要在指頭未離開脈時決斷
-
處方定藥要自己立法
-
脈的原理
-
-
九、舌胎篇
-
平人舌胎
-
舌的部位
-
傷寒舌胎
-
溫病舌胎
-
內傷的舌胎
-
蟲病舌胎
-
陰虛舌胎
-
-
十、藥性提綱篇
-
初學用藥的提綱
-
中氣藥
-
脾胃土氣藥
-
肺與大腸金氣藥
-
肝膽木氣藥
-
腎家水火二氣藥
-
君火相火藥
-
外感榮衛藥
-
常用藥中特別注意藥
-
-
十一、金匱方解篇
-
導 言
-
內傷嘔吐噦下利
-
內傷腹滿寒疝宿食
-
內傷胸痺心痛短氣
-
內傷痰飲咳嗽
-
內傷肺癰肺痿上氣
-
內傷血痺虛勞
-
內傷驚悸吐衄下血瘀血
-
內傷奔豚
-
內傷消渴小便不利淋
-
內傷水氣黃疸
-
內傷趺蹶手指臂腫轉筋狐疝蛔蟲
-
外科瘡癰腸癰淫瘡
-
外感曆節中風
-
外感痙濕暍瘧
-
外感百合狐惑陰陽毒
-
婦人妊娠產後病及雜病
-
-
十二、傷寒論方解篇
-
導 言
-
上 篇
-
中 篇
-
下 篇
-
類傷寒篇
-
-
十三、生命宇宙篇
-
導 言
-
古中醫學入門的領導
-
孔子的學說
-
周秦諸子的學說
-
《內經》的學說
-
現代科學的證明
-
醫學大概的意義
-
王養林書後
-
汪英時書後
-
王詳瑞贊
-
-
-
下篇
-
一、原理下篇
-
系統的認識
-
陰陽的認識
-
五行的認識
-
五行相生相剋的認識
-
人秉五行氣質而生臟腑的認識
-
六氣的認識
-
十二經名詞的認識
-
五臟所主的認識
-
氣血的認識
-
榮衛的認識
-
藥性大概的認識
-
脈法大概的認識
-
結 論
-
-
二、傷寒論六經原文讀法篇
-
序
-
讀法總綱
-
上 篇
-
中 篇
-
下 篇
-
傳經篇
-
疑難篇
-
類傷寒病篇
-
-
三、湯頭改錯篇
-
補益之劑
-
發表之劑
-
攻裡之劑
-
湧吐之劑
-
和解之劑
-
表裡之劑
-
消補之劑
-
理氣之劑
-
理血之劑
-
祛風之劑
-
祛寒之劑
-
祛暑之劑
-
利濕之劑
-
潤燥之劑
-
瀉火之劑
-
除痰之劑
-
收澀之劑
-
殺蟲之劑
-
癰瘍之劑
-
經產之劑
-
-
四、雜症治法篇
-
十二經升降主病提綱訣
-
胃經不降主病訣
-
脾經不升主病訣
-
膽經不降主病訣
-
肝經不升主病訣
-
肺經不降大腸經不升主病訣
-
心經不降小腸經不升心包經不降 三焦經不升主病訣
-
膀胱經不降腎經不升主病訣
-
總 結
-
-
五、金匱藥性脈法醫案女科外科讀法篇
-
序
-
金匱讀法
-
藥性讀法
-
脈法讀法
-
醫案讀法
-
女科讀法
-
外科讀法
-
-
附錄 傷寒理路篇
-
要 旨
-
《傷寒論》藥性簡釋
-
方名次序
-
六經提綱
-
《傷寒論》歌括
-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