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情動力」(affect)是近年來最受矚目的文化理論概念,其根源可追溯至斯賓諾莎的哲學思想,經由柏格森與德勒茲等人的闡釋與發揚,引發當代熱烈迴響。然而迄今為止,中文世界的相關文獻卻極為缺乏。
在這一領域中,伊朗裔加拿大哲學學者布萊恩‧馬蘇米,以其富有創意與洞見的理論貢獻而聞名。《情動力政治》一書採取對話形式,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接近馬蘇米思想的絕佳途徑。
書中,馬蘇米與各領域學者展開一系列深入對談,探討「情動力」一詞的源起、內涵及發展脈絡,巧妙展示了情動力如何貫穿資本主義、政治權力與媒體運作,以及人類與非人類世界的複雜關係。馬蘇米強調,情動力不僅是一個理論概念,更是生命的核心特質;而情動力的流動性與不確定性,在廣義的政治領域中蘊含著無限潛能。
本書充分體現晚近人文學科的「情動力轉向」(affective turn),以及由此衍生的諸多思考與感受張力。對於文學、哲學、社會學和文化研究的學者,以及渴望理解當代文學文化理論的讀者而言,《情動力政治》無疑是掌握思想動態的關鍵之作。
在這一領域中,伊朗裔加拿大哲學學者布萊恩‧馬蘇米,以其富有創意與洞見的理論貢獻而聞名。《情動力政治》一書採取對話形式,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接近馬蘇米思想的絕佳途徑。
書中,馬蘇米與各領域學者展開一系列深入對談,探討「情動力」一詞的源起、內涵及發展脈絡,巧妙展示了情動力如何貫穿資本主義、政治權力與媒體運作,以及人類與非人類世界的複雜關係。馬蘇米強調,情動力不僅是一個理論概念,更是生命的核心特質;而情動力的流動性與不確定性,在廣義的政治領域中蘊含著無限潛能。
本書充分體現晚近人文學科的「情動力轉向」(affective turn),以及由此衍生的諸多思考與感受張力。對於文學、哲學、社會學和文化研究的學者,以及渴望理解當代文學文化理論的讀者而言,《情動力政治》無疑是掌握思想動態的關鍵之作。
- 封面
- 書名頁
- 作者簡介
- 目次
- 譯者序/彭小妍
- 作者序
- 第一章 斡旋於動態中
- 第二章 微觀感知及微觀政治
- 第三章 意識形態與脫逃
- 第四章 災難場域的情動力調適
- 第五章 立即反應
- 第六章 身體的能量
- 且作結論
- 跋 情動力:德勒茲的斯賓諾莎論/彭小妍
- 索引
- 版權頁
- 封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