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相看《牡丹亭》

出版日期
2024/03/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50815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西方有歌劇,日本有能劇,中國文化的代表應該是「百戲之母」的崑劇。但是當2001年崑曲被聯合國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時,崑曲在中國大陸早已無人問津了。幸而臺灣學界早自九○年代開始即已展開一波波拯救崑曲的自覺行動,從錄影、引進教學、引進劇團來臺演出到結合兩岸三地製作精雅的現代崑劇,造成風靡大陸學子的「青春版《牡丹亭》現象」,才終於看到崑曲真的在復興的路上了。

這本書就是討論崑曲與其在這段期間的復興運動相關的課題。書中主要聚焦在近二十年來持續演出中的三齣全本戲——青春版《牡丹亭》、新版《玉簪記》與新版《白羅衫》。其中青春版《牡丹亭》全世界的演出紀錄已500場在望。這三齣崑劇都由白先勇率領製作,由於作者參與了製作團隊,擔任編劇的工作,乃成為本書寫作的緣起。書中分別闡述三齣戲改編的動機與意念,製作的理想與方針,劇情主題的詮釋,書畫藝術融入舞臺設計的美學等這些觀點。同時也談到崑曲的演員與表演,並探察這幾齣戲的製作對於崑曲的復興提供的思維與具有的意義。

為延伸對於《牡丹亭》的文學性與其製作策略的瞭解,作者也別撰一文辨析由《西廂記》、《牡丹亭》與《紅樓夢》所形成浪漫之愛的書寫系統與一般「才子佳人」的通俗陳套實有層次的差異。全書反映的是一種視覺藝術的文學視界。影劇偶得,於是也自羅入其中。
  • 序文
    • 月落重生燈再紅──張淑香參加崑曲復興之始末 白先勇
    • 自序
  • 三生石上《牡丹亭》
    • 捕捉愛情神話的春影──青春版《牡丹亭》的詮釋與整編
    • 為情作使
    • 一鳴驚人──俞玖林 VS 柳夢梅
    • 杜麗娘在花園──一個時間的地點
    • 抒「情」的極致──《牡丹亭》的文學地位與其崑曲青春版製作的文化意義
    • 走過青春版《牡丹亭》的幾個起點
    • 浪漫之愛的書寫──談《西廂記》、《牡丹亭》與《紅樓夢》
  • 色膽包天《玉簪記》
    • 新版《玉簪記》的創意──聖俗色空的辯證
    • 色膽包天《玉簪記》──書生與尼姑的禁忌之愛
    • 律動的線條──淺談書法與崑曲
  • 補天無計《白羅衫》
    • 新版《白羅衫》的翻轉──改編者的話
    • 新版《白羅衫》是齣什麼戲?
    • 那一年我們一起冒險作的《白羅衫》
  • 戲與人
    • 人生幾回《牡丹亭》──為浙崑《牡丹亭》演出作
    • 顯現與隱匿──折子戲的鱗爪美學
    • 會「捏戲」的周雪雯老師
    • 欠缺與補償──懷念張繼青老師
  • 影劇偶得
    • 純真到神聖──徐克《梁祝》的「情」識
    • 自是人間有情癡──《孽子》舞臺劇觀感
  • 崑劇劇本
    • 新版《玉簪記》(整編)
    • 新版《白羅衫》(改編)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