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猶記得拙著《學林踽樂》刊行之時,序言載明:「回望三十年硯田樂,以筆名塵紓所撰的戲曲文章,少說也有兩千篇,而以其他筆名寫就的音樂文章,又何止一千?
雖然歷年愛看拙作的朋友不斷催促我把已刊文章結集成書,但老是提不起勁。或許,縈繞胸臆的那種闌珊之感,就是對戲曲以至音樂現況的無奈之嘆吧。惟有把疊疊文稿束之高閣,暫且免提。」
詎料此語一出,隨即引起迴響。有些好友良言規勸,切勿打消刊行念頭;有些更進言鼓勵:既然評論文章多如浪疊,何不毅然輯錄付梓,為戲曲界稍留指爪?
三十年來肩負弘揚戲曲之責,至今雖已自決終結,再不聞問,但年來所學所觀,所感所評,多已見諸筆墨,並已累稿成疊。大體而言,年來拙文可分三大類:導賞、評論、承傳教育。前者是介紹講解;中者是微觀評隲;後者是宏觀廣論。
面對疊疊文稿,思量再三,何不稍留鴻爪,且按劇種劃分成若干篇,例如「京劇篇」、「崑曲篇」、「粵劇篇」,奉與戲迷同溯?
然而,拙文委實多如浪疊,不得不分拆上市。因此,本集先呈「京劇篇」和「崑曲篇」,期與讀者共鑑。其他篇章,容後再奉。情非得已,諸君莫怪。
雖然歷年愛看拙作的朋友不斷催促我把已刊文章結集成書,但老是提不起勁。或許,縈繞胸臆的那種闌珊之感,就是對戲曲以至音樂現況的無奈之嘆吧。惟有把疊疊文稿束之高閣,暫且免提。」
詎料此語一出,隨即引起迴響。有些好友良言規勸,切勿打消刊行念頭;有些更進言鼓勵:既然評論文章多如浪疊,何不毅然輯錄付梓,為戲曲界稍留指爪?
三十年來肩負弘揚戲曲之責,至今雖已自決終結,再不聞問,但年來所學所觀,所感所評,多已見諸筆墨,並已累稿成疊。大體而言,年來拙文可分三大類:導賞、評論、承傳教育。前者是介紹講解;中者是微觀評隲;後者是宏觀廣論。
面對疊疊文稿,思量再三,何不稍留鴻爪,且按劇種劃分成若干篇,例如「京劇篇」、「崑曲篇」、「粵劇篇」,奉與戲迷同溯?
然而,拙文委實多如浪疊,不得不分拆上市。因此,本集先呈「京劇篇」和「崑曲篇」,期與讀者共鑑。其他篇章,容後再奉。情非得已,諸君莫怪。
- 序
-
京劇篇
-
中國京劇院今次來港:只賣一個于魁智
-
劇目減少 影響培訓:少年京劇演出成功背後的隱憂
-
文武兼備 殊不容易:于魁智訪港演《野豬林》及《打金磚》
-
動作火爆 打鬥熾熱:十月中東北京劇武戲大匯演
-
動作悅目 體態優美:京劇武戲可吸引新觀眾
-
「武戲群英會」評論不一:遼寧京劇藝術團表演觀後感
-
武打精彩 唱唸須改善:遼寧京劇藝術團武優於文
-
演繹人物須注意內涵
-
曲終人散後的反思
-
京粵「兩下鍋」促進戲曲交流:談阮兆輝裴艷玲合作表演
-
從「遼京」訪港劇目談程派藝術
-
武旦表演勇猛又嫵媚
-
從「遼京」演出談唐派藝術
-
程派藝術資料概覽
-
戲曲現代化的成功嘗試:評新派京劇《大鐘樓》
-
宣揚民族氣節 演繹稍欠諧協:評新編京劇《風雨同仁堂》
-
幾齣京劇折子戲的點點滴滴
-
京劇《失空斬》管窺
-
文武兼備 新舊共存:上海京劇院訪港演出六日七場
-
摭談「上京」武生戲花臉戲
-
戰友京劇團兩齣武戲各有特色
-
從奚中路王東華的演出談《挑滑車》
-
陳永玲暢談戲曲藝術
-
漫談京粵紅生戲
-
管窺京劇《神鵰》的優勢與限制:兼談「鄂京」幾齣折子戲
-
難得的演員 難見的劇目:陳永玲、孫洪勳、吳鈺璋、胡學禮合演《戰宛城》
-
王韋民憶述戲校歲月:與吳鈺璋、孫洪勳、胡學禮等同窗之誼
-
摭談京劇《狀元譜》之「打侄」與《黃鶴樓》
-
王韋民憶述戲校歲月:與蕭潤增、蕭潤德、張春孝同窗之誼
-
「中國傳奇」獻演三齣京劇精品
-
《貞觀盛事》與《馬前潑水》的反思
-
藝術節京劇節目值得商榷
-
「中京」三齣大戲引起反思
-
《蝴蝶夢》未符「兩下鍋」標準
-
名家薈蔚 珠玉紛陳:麒派匯演難能可貴
-
題旨鮮明 勾畫深刻:麒派名劇《明末遺恨》具震撼力
-
麒派藝術精神值得學習
-
《偶人記》演出漫談
-
人才捉襟見肘選劇值得商榷:「京劇武旦群英會」瑜難掩瑕
-
由未有程式至程式新用:從南戲談到《李爾在此》
-
《李爾在此》乏縱向發展:吳興國「一趕十」陷死胡同
-
菊壇新花代代春:上海戲曲學校演十一齣京劇
-
德藝雙馨程硯秋:寫在「程派藝術一百年」演出之前
-
向譚派藝術致敬:寫在「生行七代話譚門」之前
-
向厲家班致敬:重慶京劇團首次來港
-
名家匯萃 流派紛呈:「京劇群英會」名劇饗觀眾
-
甘霖喜澤桃李 幼苗盼成棟樑:少年京劇來港匯演
-
周龍聯同戲曲學院師生演京劇
-
行當齊全 文武俱備:少年京劇團訪港同慶回歸
-
「南麒北馬關外唐」周五開鑼:摭談有關參考書
-
北京京劇院演文丑戲紀念蕭長華
-
京劇現代戲管窺
-
承華傳芳揚風弘藝:「梅劇團」與名家香江匯演
-
梅劇團三天匯演瑕瑜互現
-
父業子承 兩岸弘藝:李寶春京劇老戲新唱
-
趙玉華率石家莊京劇團訪港
-
程派傳人盡展程風妙韻:兼談《鎖麟囊》成功要素
-
新編京劇《金鎖記》不姓「京」
-
馬派名劇 復耀香江
-
戲曲《趙氏孤兒》京粵談
-
從《牧羊記》到《漢蘇武》:漫談京崑蘇武劇目
-
漫談楊派《文昭關》與《伍子胥》
-
京劇匯演 瑕瑜互見
-
擔演劇目不多 表演手段欠豐:京劇老旦行當發展受限制
-
《韓玉娘》夫妻對手戲不足
-
北京京劇院展現清宮演戲面貌
-
-
崑曲篇
-
《十五貫》崑粵談
-
訪杭州 看浙崑:介紹《長生殿》及《十五貫》之「見都」等劇目
-
向戲曲學者洛地老師請益
-
比較《獅吼記》崑粵版本
-
藉形體動作塑造人物:林為林暢談武戲內涵
-
「浙崑」演出成功後的啟示
-
漫談崑劇《牡丹亭》:寫在「上崑」來港演出之前
-
汪世瑜王奉梅來港教崑劇
-
張世錚梁谷音訪港推廣崑劇
-
《我是崑劇之「末」》內容豐富:兼論當今崑劇藝談的匱乏
-
戲曲學者洛地來港演講
-
林為林展現三種武生美
-
漫談「林為林專場」的五齣戲
-
從《西園記》談到崑劇承傳
-
從「吳門雅韻」想到崑劇承傳
-
紀念俞振飛百歲冥壽:南北崑曲名家匯演在香江
-
崑劇名作香江匯演
-
從戲曲到人生哲理:洛地暢談文化要義
-
崑劇匯演悲喜參半
-
展現丑中之美 向王傳淞致敬:崑丑名家來港匯演
-
「吳歈曲韻」展現崑曲器樂美
-
清歌妙曲傳百代 雅韻名劇耀萬邦:寫在崑劇大匯演之前
-
蘇州崑劇院演玉簪釵釧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