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地方文化著作,展示和总结了江苏南通地区在历史上的文化发展和变迁。绪论介绍了南通市的地理变迁与建制沿革、南通文化的发展脉络和丰富内涵以及基本特征和历史地位。上编“南通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阐述了南通文化自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代的创始与发轫、发展、繁荣,以及近代工业文明的引入与演进、近代文教事业的繁荣、革命文化的兴起等;下编“南通文化的历史风貌”则聚焦南通的海盐文化、水利与航运文化、教育与科举、方言文化、医药文化、文学创作、书画篆刻、戏曲乐舞、民间工艺、建筑文化以及民俗风情。
-
绪论
-
一 南通市境的地理变迁与建置沿革
-
二 南通文化的发展脉络和丰富内涵
-
三 南通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地位
-
-
上编 南通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
第一章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曙光
-
第一节 江海孕育的远古文明
-
第二节 青墩、吉家墩先民的生产和生活
-
第三节 文化现象及其意义
-
第四节 南通史前文化的地位
-
-
第二章 先秦至唐代的文化流变
-
第一节 古文化形成期的地理背景
-
第二节 初步开发与南通文化的发端
-
第三节 集镇的出现和行政设置变迁
-
第四节 重要历史事件与宗教文化
-
第五节 地域文化特征初显
-
-
第三章 五代到元代的文化融合
-
第一节 界域初定与州城成型
-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教育的确立
-
第三节 城市文化的形成与融合
-
-
第四章 明清时期的文化发展
-
第一节 地理消长与沙地文化
-
第二节 经济的新发展与棉业兴盛
-
第三节 崇文尚德与市井生活
-
第四节 文人活动与士林风尚
-
第五节 文化成果与影响
-
-
第五章 近代工业文明的引入与演进
-
第一节 西方文化与近代工业文明的引入
-
第二节 “实业救国”思想和大生企业系统的发展
-
第三节 “地方自治”与近代文明传播
-
第四节 区域中心的形成与文化整合
-
-
第六章 近代文教事业的繁荣
-
第一节 传统教育向近代新式教育的转型
-
第二节 新旧文化传媒事业的更替与勃兴
-
第三节 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创新与繁荣
-
第四节 社会团体与南通文教事业
-
-
第七章 革命文化的兴起
-
第一节 辛亥革命与南通文化的演进
-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对南通文化的影响
-
第三节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南通革命文化
-
第四节 抗日战争时期南通的革命文化
-
第五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南通革命文化
-
-
-
下编 南通文化的历史风貌
-
第八章 海盐文化
-
第一节 海盐生产与运销
-
第二节 盐业政策与管理机构的设置
-
第三节 盐业与南通地方文化
-
-
第九章 水利与航运文化
-
第一节 水利设施的兴修
-
第二节 航运事业的发展
-
第三节 水利航运与城乡发展
-
-
第十章 教育与科举
-
第一节 古代南通教育的发展
-
第二节 古代南通科举的变迁
-
第三节 近代南通教育的转型与发展
-
-
第十一章 方言文化
-
第一节 江淮官话泰如片
-
第二节 南通话
-
第三节 吴语
-
-
第十二章 医药文化
-
第一节 宋元时期南通中医的发端
-
第二节 明清时期南通中医的勃兴与发展
-
第三节 清末及民国中西医的交汇
-
-
第十三章 宗教文化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伊斯兰教
-
第四节 基督宗教
-
-
第十四章 文学创作
-
第一节 范氏世家诗文
-
第二节 明清易代之际的文学家冒襄
-
第三节 张謇与江左才俊的诗文创作
-
第四节 金泽荣的诗歌创作
-
第五节 左翼作家蒋希曾
-
第六节 新月诗人卞之琳
-
-
第十五章 书画篆刻
-
第一节 五代宋元书画艺术的兴起
-
第二节 明代书画艺术的发展
-
第三节 清代书画篆刻艺术的勃兴
-
第四节 清末至民国书画篆刻艺术的鼎盛
-
-
第十六章 戏曲乐舞
-
第一节 童子戏
-
第二节 李渔的戏曲理论与创作
-
第三节 说书大师柳敬亭
-
第四节 “红生鼻祖”王鸿寿
-
第五节 海门山歌
-
第六节 评弹北调
-
第七节 花鼓戏
-
-
第十七章 民间工艺
-
第一节 印染
-
第二节 板鹞风筝
-
第三节 仿真绣
-
第四节 通派盆景
-
-
第十八章 建筑文化
-
第一节 城市规划与营造
-
第二节 传统民居及其院落
-
第三节 园林建筑艺术
-
-
第十九章 民俗风情
-
第一节 岁时习俗
-
第二节 礼仪风俗
-
第三节 服饰习俗
-
第四节 饮食文化
-
-
- 结语
- 南通文化大事记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214/259585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