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臺灣史論集一:山、海、平原的歷史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7108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總題臺灣史論集,共分二冊,第一冊副題為:山、海、平原的歷史,第二冊副題:海行兮的年代。本冊收有作者十二篇論文,以及一篇考證小文。
若著眼於人群的活動,山、海、平原是臺灣歷史的三個元素,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不斷起作用,有時交互起作用,有時分別起作用,或彼消此長,或毫無干係,端視議題而定。當我們研究島嶼歷史,如果心中懷有這三個意象,會有在茫茫大海中航行找到定位的安穩感,也能隨時維持一個以臺灣為主體的全視野。
本冊論文撰寫時間橫跨二十四年(1999-2023),它們不是因為先有「山、海、平原」的概念而撰寫的,但反映了這個追尋的過程及其若干成果。十二篇論文,整合來看,大致呈現「山、海、平原」的臺灣的眾多面相。
  • 封面
  • 書名頁
  • 作者簡介
  • 目次
  • 總論:山、海、平原:臺灣島史的成立與展望
  • 第一章 山在瑤波碧浪中:總論明人的臺灣認識
  • 第二章 一五八二年美麗島船難餘生記
  • 第三章 陳第〈東番記〉:十七世紀初臺灣西南平原的實地調查報告
  • 第四章 明清文獻中「臺灣非明版圖」例證
  • 第五章 從琉球人船難受害到牡丹社事件:「新」材料與多元詮釋的可能
  • 第六章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再探討
  • 第七章 「進步由教育幸福公家造」:林獻堂與霧峰一新會
  • 第八章 光,遮蔽,及其再現:臺灣文化協會創立一百年回顧與省思
  • 第九章 想像的民族風:試論江文也文字作品中的臺灣與中國
  • 第十章 臺北帝國大學南洋史學講座.專攻及其戰後遺緒(一九二八—一九六○)
  • 第十一章 臺北帝國大學教師與戰後臺灣的學知傳承及師生深緣:以岩生成一為中心
  • 第十二章 試論戰後臺灣關於霧社事件的詮釋
  • 附錄:楊英《先王實錄》所記「如新善開感等里」之我見
  • 索引
    • 一、人名(含人格神)
    • 二、地理名稱(含原住民聚落、洋面、島嶼、河流、地域、行政區劃、名勝古蹟等)
    • 三、事物(含事件、史事、機構、國名、國際組織等)
    • 四、人群及相關概念
    • 五、作品(含文獻、著作、音樂、繪畫、電影等)
  • 版權頁
  • 封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