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光與灰燼:林連宗和他的時代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2/1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726367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為林連宗先生的傳記,
描述他生於日本時代擔任律師,
開啟台灣平民法律服務之先河。
戰後他擔任台灣省參議員,爭取司法權獨立,
後擔任制憲國大代表,要求台灣即刻實施縣市長民選,
此一訴求成為貫穿二二八事件的改革訴求。

  1904年林連宗出生於彰化,父親在繁華的彰化三角公園經營商店,住家旁是八卦山,乙未戰爭的發生地,漢意識留在父親對漢文教育的堅持之中。林連宗早慧,在校成績優異,從進入彰化公學校的第一天,他就走入一個相對進步的大正時代,家庭的漢學教育,與公學校的現代化日式教育雙軌進行。後來考上第一所為臺灣人設置的臺中中學校(今臺中一中),畢業後進入《臺灣新聞社》擔任漢文版編輯,1923年總督府逮捕臺灣議會請願運動的人士,身在媒體的他目睹民主前輩在法庭上與統治者交鋒,為平等權與自由而戰。而年僅二十歲的他,已受前輩矚目,在文化協會彰化的演講場上,首次登壇演講。其後他到日本留學攻讀法律,並通過國家考試司法科及行政科的筆試。

  1931年林連宗開始在報紙上寫法律專欄,開啟所謂的「平民法律服務」。這專欄他一寫就是四年多,回覆千餘則民眾的提問,對法律知識的普及化有莫大貢獻。在1935年第一場民意代表選舉,律師及法政大學畢業的人才,沒有缺席,林連宗也扮演選舉助講員。1937年日本發動戰爭,臺灣進入高壓統治皇與民化運動。在認同的征服戰中,林連宗沒有屈從,沒有改日本姓氏,也不願加入「皇民奉公會」,有所不為是他的原則。而當日本政府猶以文宣掩飾自己戰敗的跡象時,轟隆隆的空襲聲中,林連宗已開始自學中文,他知道這樣的殖民政權將過去,也意識到語言將成為未來的問題。

  戰後林連宗眼見好不容易建立的法治社會,逐漸敗壞,於是他投入省參議員選舉。律師及民意代表的雙重角色,讓他切入司法權不獨立的問題,戰後政治惡劣、執法者犯法,但司法權卻受控於行政權,乃致無法偵辦貪官汙吏。質詢一如法庭的攻防,如何從權力的一方,取回人民的權益,他沒讓人失望。民意代表與律師的雙重身分,也讓林連宗每每在危機時刻,成為民意託付對象。法理基礎乃解決政治困厄的基礎依據,特別是當台灣內部民意與為政者產生巨大落差時,林連宗一次次被推派為代表,起身前往南京,將臺灣民意訴求中央,期能抵擋日益蠻橫的台灣治理者。不論是國民參政員選舉不明票事件,或是臺籍律師資格需經重新認定的問題,林連宗苦心奔波,一心一意,戮力改變臺灣不平的處境。

  此時政府與人民的對立,隱隱然如將爆裂的炸彈,在施政一年的總體檢時,林連宗為文呼籲要能真實反映人民的意志,才不會是與人民對立的政府,1946年年底將舉行制憲國大代表選舉,只要憲法通過,民主自由指日可待。林連宗法律人的背景與省參議員的歷練,是參與制憲的不二人選,十月底他當選國大代表,帶著台灣民意要求1947年6月普選縣市長的主張,啟程前往南京,終於盼到憲法通過的那一刻。為臺灣爭取立即行憲,留在他給女兒的書信中,也留在國民大會實錄所記載的第61號提案中。毫無猶疑地,行憲普選縣市長成為二二八事件中,人民要求專制政體還政於民的總目標。在推動縣市長普選的過程中,不斷遭當局扣上「台獨」及「排斥外省人」的帽子,隱隱然有危機浮動著。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林連宗在第一時間即掌握問題根源,認為除實施縣市長民選、任用有經驗的本省籍人士外,無以安定臺灣。此一主張也貫穿二二八事件,成為人民代表與陳儀政府談判的條件。3月8日全臺法律界人士召開會議,推舉法院及檢察處人選,3月9日臺北陷入封鎖狀態,蔣介石所派軍隊抵臺後,下令戒嚴,進行全面軍事接管。3月14四位便衣及一名軍憲將林連宗及李瑞漢、李瑞峯帶走,從此一去無回,家人再也無法得知任何消息。民主化後檔案揭露,「陳儀令憲兵駐臺特高組秘密逮捕國大代表林連宗」,這是陳儀有計劃地下令密逮、密裁,暗殺為臺灣奮鬥的菁英領袖,林連宗在事件期間起身為任用台籍司法精英而奔波,竟遭政府秘密逮捕之後暗殺,殉難於二二八,留下為台灣爭取平等、民主與自由的身。

  重要事件:二二八事件77週年

本書特色

  ★筆鋒帶感情,表現出作者女性敏銳的觀察力,以及長年對二二八知識的累積。
  ★百餘張珍貴歷史照片,立體化呈現傳主的一生。
  • 作者序 書信解密二二八
  • 第一章 烏魚子與藤條
    • 出生市街的孩子
    • 住家旁的乙未戰爭
    • 從孔廟到洋樓
  • 第二章 兩場畢業典禮
    • 吾人初無中學
    • 學寮新體驗
    • 報紙上的人物
    • 兩場畢業典禮
    • 常勝軍的徬徨
  • 第三章 臺灣新聞社時期
    • 升學之路中斷
    • 媒體新鮮人
    • 人生志業何處
    • 治警事件的啟蒙
    • 不得娶日本太太
  • 第四章 留學日本
    • 離家的忐忑
    • 大學縱身一躍
    • 響應文化講演團
    • 榮耀的白門
    • 兩門親事
    • 雙及第一飛衝天
  • 第五章 執業律師
    • 回報社謝恩
    • 筆耕法律專欄
    • 平民法律服務
    • 改寫判例的律師
    • 大正町開新局
    • 餅乾盒裡的故事
  • 第六章 戰爭的腳步聲
    • 臺灣史上第一場選舉
    • 有所不為
    • 防空洞裡學ㄅㄆㄇ
  • 第七章 律師參政
    • 時代交替之危
    • 瘋狂的參選熱潮
    • 報紙放錯照片
    • 為民眾淚流
    • 反擊奴化說的挫折
    • 律師站上質詢臺
  • 第八章 危機時刻的行動
    • 民意沒有休會期
    • 澀谷事件
    • 為此一年哭
    • 選舉「不明票」事件
    • 臺籍律師資格問題
    • 怎堪司法崩潰
  • 第九章 爭普選之路
    • 參選制憲國大
    • 凌晨四點鐘的通知
    • 依憲選女總統
    • 何時還政於民
    • 民選危險說
  • 第十章 關鍵二二八
    • 熱心憲政非反政府
    • 政治判斷
    • 臺中激烈動盪
    • 詭譎的政治談判
    • 法律人的行動
    • 最後的鋼琴本
  • 第十一章 何以遭密裁
    • 封鎖狀態
    • 突如其來的事件
    • 無邊的尋找
    • 謊言還要多久
    • 密裁名單
  • 第十二章 沒有終點的守喪期
    • 連宗母親過世
    • 在孤絕中前進
    • 沒有終點的守喪期
  • 林連宗先生年表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