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古典音樂,就是當年的流行曲。
音樂家一樣要面對生死愛慾、明爭暗鬥、戰爭流離。
看他們怎樣回應時代 景況相通 反照自身
古典音樂觸動人心之處,正在於它對生命的各個環節,
不論是愛情、友誼、政治、戰爭、飢寒、宗教、哲思等,
種種恐懼和憧憬,都深刻地寫進作品之中,
激盪聽者心弦,讓他們反思人生。
作曲家、演奏家、樂評、樂壇軼事,總之有關古典音樂之種種,在邵頌雄筆下,皆有其魅力,這些文字,觀照了眾生百態,還原了古典音樂這門藝術的光采。評論的作品時代或遠或近,人物或雅或俗,但都能與現世景況相通,讓讀者反照自身。我們讀到的,不再只是關於一首樂曲或一位音樂家的資訊和評價,而是其整個創作的歷史文化背景,有時甚至是政治動機。他寫古典音樂,又不止於古典音樂,他以超越音符以外的世界來引導讀者欣賞這門藝術。
----------------------------------------------------
邵頌雄是我最欣賞的樂評家,此書創見極多,對古典音樂作品有獨特看法。我曾有幸與他合作,合寫《諸神的黃昏》一書,獲益極多。此書更值得大力推薦。
——李歐梵,香港業餘樂評家,香港中文大學榮休講座教授
這十多年來,香港人創造了一種獨特珍貴的西洋古典音樂賞樂文化:以「半局外人」身份探索西樂的普世人文意義。邵頌雄的作品最有代表性、啟發性。
——路德維,音樂專欄作家
邵教授絕對是香港音樂界一個「獨特的存在」,雖然不是音樂學者,卻以pro-am的身份撰寫大量音樂文章。作為一位學者,他的文字毫無學究味,但行文間流露出學者的嚴謹、獨特的見解和豐富的知識。對於古典音樂初階者,邵教授的文章能為他們開啟古典音樂的大門;對古典音樂有一定認識的讀者,能從他的文章發現驚喜處處,充滿啟發。
——洪思行,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藝術評論)得主
音樂家一樣要面對生死愛慾、明爭暗鬥、戰爭流離。
看他們怎樣回應時代 景況相通 反照自身
古典音樂觸動人心之處,正在於它對生命的各個環節,
不論是愛情、友誼、政治、戰爭、飢寒、宗教、哲思等,
種種恐懼和憧憬,都深刻地寫進作品之中,
激盪聽者心弦,讓他們反思人生。
作曲家、演奏家、樂評、樂壇軼事,總之有關古典音樂之種種,在邵頌雄筆下,皆有其魅力,這些文字,觀照了眾生百態,還原了古典音樂這門藝術的光采。評論的作品時代或遠或近,人物或雅或俗,但都能與現世景況相通,讓讀者反照自身。我們讀到的,不再只是關於一首樂曲或一位音樂家的資訊和評價,而是其整個創作的歷史文化背景,有時甚至是政治動機。他寫古典音樂,又不止於古典音樂,他以超越音符以外的世界來引導讀者欣賞這門藝術。
----------------------------------------------------
邵頌雄是我最欣賞的樂評家,此書創見極多,對古典音樂作品有獨特看法。我曾有幸與他合作,合寫《諸神的黃昏》一書,獲益極多。此書更值得大力推薦。
——李歐梵,香港業餘樂評家,香港中文大學榮休講座教授
這十多年來,香港人創造了一種獨特珍貴的西洋古典音樂賞樂文化:以「半局外人」身份探索西樂的普世人文意義。邵頌雄的作品最有代表性、啟發性。
——路德維,音樂專欄作家
邵教授絕對是香港音樂界一個「獨特的存在」,雖然不是音樂學者,卻以pro-am的身份撰寫大量音樂文章。作為一位學者,他的文字毫無學究味,但行文間流露出學者的嚴謹、獨特的見解和豐富的知識。對於古典音樂初階者,邵教授的文章能為他們開啟古典音樂的大門;對古典音樂有一定認識的讀者,能從他的文章發現驚喜處處,充滿啟發。
——洪思行,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藝術評論)得主
- 序一 音樂的赤誠 陳慶恩
- 序二 古典音樂探索的一點光 亞然
- 自序
-
I 繆思樂想 看他們用音樂回應時代
-
卡薩爾斯弓下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
《最後四首歌》與納粹政權下的浮生百態
-
演繹.平均律
-
遊走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心靈之旅
-
宿命中的激情
-
浴火重生
-
慢慢長夜領會《時間終止四重奏》
-
-
II 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
由朱曉玫一席話激起的思想漣漪
-
「禮崩樂壞」聽巴赫
-
歡迎,杜達美
-
與普京割席:古典音樂界如何成為「表態」的戰場?
-
也談《傅雷家書》
-
「比中國人更中國」的傅聰
-
奉獻
-
郎李之爭(上):郎朗的浪漫與「郎慢」
-
郎李之爭(下):李雲迪的“open”式演奏
-
發了二十八年的「郎朗夢」
-
變化中的永恆
-
華沙凱旋之後─網訪劉曉禹
-
黃牧的樂府春秋
-
逍遙一生
-
鐃星鈴下的肯普夫
-
肯普夫意境高遠的巴赫
-
波里尼杖朝之年
-
悼念羅森(Charles Rosen)
-
古典音樂也有棟篤笑
-
登峰造極之嘆
-
幾場未能舉辦的音樂會
-
古典音樂的魷魚遊戲
-
樂壇背後
-
指揮的「煉金術」
-
瞬間就是永恆
-
金庸的「笑傲江湖曲」
-
《非常音樂家》
-
《錄音誌》書序
-
-
III 舊酒新瓶 古典樂如何還魂於現世
-
逝去的古典樂壇
-
新派古典
-
雅俗交戰
-
作曲與演奏的關係
-
「如何做你做?」
-
曲與詞
-
外國人聽中樂
-
何「禪」之有?
-
背景音樂
-
理想與現實
-
舊酒新瓶
-
唱片以外的音樂沙龍
-
黑膠唱片的惜物情懷
-
-
IV 藝評心旅 為甚麼寫?怎樣寫?
-
藝評的本懷
-
藝評的方向
-
樂評的社會意義
-
普世的音樂語言
-
樂中有詩
-
從音樂記譜法看「繁簡之爭」
-
音樂建構文明
-
古典音樂之真俗
-
宗教樂想
-
大自然的樂聲
-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