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版權頁
- 前言 PREFACE
-
第1章 開始聆聽
-
何為古典音樂?
-
1.「古典音樂」與「Classical Music」
-
2.「古典音樂」與「古典主義音樂」
-
3.「古典音樂」與「經典音樂」
-
4.「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
-
5.我的觀點
-
-
開始欣賞古典音樂
-
為什麼古典音樂最好去現場欣賞?
-
1.沉浸
-
2.觀眾
-
3.現場感
-
4.行業的發展
-
-
音樂會完全指導手冊
-
1.音樂會的時間
-
2.購票
-
3.哪個座位好?
-
4.音樂會禮儀
-
-
-
第2章 帶你輕鬆讀懂音樂史
-
古代音樂、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時期
-
1.古代音樂
-
2.中世紀
-
3.文藝復興時期
-
-
巴洛克時期
-
1.巴洛克藝術
-
2.韓德爾
-
3.韋瓦第
-
4.小提琴
-
5.歌劇
-
6.複音、主調與三位大師
-
-
古典主義時期
-
1.一場舉世聞名的火山爆發
-
2.洛可可風格的盛行
-
3.藝術是為了什麼?
-
4.新古典主義
-
5.貝多芬
-
6.C.P.E.巴哈
-
7.J.C.巴哈
-
8.多明尼哥·史卡拉第
-
9.莫扎特的堅守
-
10.海頓
-
11.音樂家的獨立日
-
-
啟蒙與狂飆
-
1.一對法國男人的恩怨
-
2.啟蒙與狂飆
-
-
浪漫主義時期
-
1.浪漫主義是什麼?
-
2.什麼才是浪漫主義音樂?
-
3.再談貝多芬
-
4.陰影下的布拉姆斯
-
5.舒伯特
-
6.藝術歌曲與交響詩
-
7.李斯特
-
8.民族樂派與柴可夫斯基
-
9.華格納和他的「樂劇」
-
10.孟德爾頌
-
11.拉赫曼尼諾夫與浪漫主義的最後之聲
-
-
印象主義時期
-
1.落選者沙龍
-
2.印象派的勝利
-
3.印象派音樂代表:德布西
-
4.欣賞印象派音樂
-
-
-
第3章 大師往事
-
莫扎特:《最強大腦》算什麼,我來告訴你他究竟有多猛
-
貝多芬:跟他相比,你那點痛苦都不算什麼
-
1.創業者貝多芬
-
2.他幾乎從未聽到過自己的作品
-
3.他並不是鐵人
-
4.貝多芬的使命
-
5.貧病交加
-
6.不肖的侄子
-
-
巴哈:複音音樂應該這樣聽
-
巴哈:揭祕「音樂之父」作品被遺忘的真相
-
1.生前即受到打壓
-
2.暮年慘淡,遺物散失
-
3.印刷技術的限制
-
4.「過時」的作品風格
-
5.天才永遠不會被歷史遺忘
-
-
孟德爾頌:獻給蒸餃與起司卷餅的二重奏
-
蕭邦:《雨滴前奏曲》,來自夢境的鋼琴詩篇
-
海頓:《告別交響曲》,來自音樂家們最文藝的抗議
-
海頓:《弦樂四重奏「皇帝」》,德國國歌背後的祕密
-
李斯特:《第15號匈牙利狂想曲》,匈牙利的民族之聲
-
德弗札克:《自新世界交響曲》,飛向月球的旋律
-
帕烏·卡薩爾斯:一曲滄桑
-
阿爾伯特·科特比:不想當百萬富翁的作曲家不是好指揮
-
杜普蕾:她用悲愴慘烈的一生,實現了人們對浪漫的所有幻想
-
-
第4章 當電影遇見古典音樂
-
大數據解讀,誰是最受電影製作者歡迎的作曲家
-
1.數據描述
-
2.作曲家列表
-
3.哪位作曲家的作品最受電影製作者歡迎?
-
4.數據解讀
-
-
古典音樂與電影工業的百年恩怨
-
1.第一部在電影中出現的古典音樂作品
-
2.電影中的古典音樂
-
3.相對值——電影的數量
-
4.數據綜合解讀
-
-
那些被冷落和重新認識的作曲家
-
1.作曲家名氣的績效指標
-
2.那些被重新挖掘的作曲家
-
3.那些被冷落的作曲家
-
-
《桂河大橋》:這口哨,吹的是滿滿的情懷
-
1.並不存在的布基上校
-
2.作戰武器
-
3.這口哨,吹的是滿滿的情懷
-
-
《金牌特務》:帶你聆聽最具英倫風情的古典音樂
-
《陽光燦爛的日子》:告訴你什麼叫感染力
-
《愛在遙遠的附近》:從小清新到大尺度
-
《鐵達尼號》:詩人與農夫
-
《第五元素》:杜鵑啼血
-
《樂來越愛你》:隱藏的日本民謠,你聽出來了嗎?
-
《東成西就》:古典音樂究竟能通俗到什麼程度?
-
《重裝任務》:音樂與人性,永遠不會被壓抑
-
《大開眼戒》:別樣的優雅
-
《虎口脫險》:快樂如此簡單
-
《柏靈頓:熊愛趴趴走》:你聽過英國的紅歌嗎?
-
-
第5章 歌劇漫談
-
《三橘愛》:這大概是世界最早的先鋒劇
-
《唐懷瑟》:13世紀《我是歌手》冠軍背後的心酸往事
-
《弄臣》:一場注定的悲劇
-
《弄臣》:善變的不一定是女人
-
《魔笛》(1):一部另類童話
-
《阿依達》:一段蕩氣迴腸的曠世之戀
-
《莎樂美》:歌劇中的《格雷的五十道陰影》
-
-
附錄 推薦曲目
-
第3章 大師往事
-
第4章 當電影遇見古典音樂
-
第5章 歌劇漫談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