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受苦的靈魂:從深度心理學看痛苦的經驗與轉化

出版日期
2023/11/20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57343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那些與生活緊密相關的痛苦是無法迴避的。
或說,沒有痛苦,就沒有意識的覺醒。——榮格

希望趨吉避凶、離苦得樂乃人之常情,所有以「治療」為名的工作也不外乎是為了減除人類的痛苦,但現實卻是,苦痛無所不在、難以迴避,直面痛苦是我們人生的永恆課題。

以深度心理學為長的科貝特,透過本書從方方面面檢視受苦經驗,引我們洞見其中深刻的轉化意義。科貝特認為,每個人的受苦經驗都是獨特的,因此梳理苦痛的意義非常重要──有些痛苦可以緩解、有些需要撫慰,但有些需要臣服、接受命運,甚至有時候還須享受痛苦。科貝特呼籲,我們不能只單薄地以負面眼光看待痛苦,僅視之為要消除的病態。

身為心理治療師,科貝特尤其認為痛苦是人們尋求心理治療的核心問題,心理助人者必須不斷與之交戰。科貝特指出,除了緩解痛苦,「我們也許應該將某些類型的痛苦視為正常,並將涵納痛苦的能力視為人類整體的一個面向,有時甚至是發展所必須。」

由古至今的許多學問都在幫助人們面對痛苦──心理學、醫學、哲學與宗教神話,甚至經濟學……,在本書中,科貝特為我們做了精采的整理。在物質科技至上的當代,他強調以靈性眼光看待痛苦,才能化苦難為轉化的力量。轉化過程必定艱辛,卻能幫助我們活出生命的意義。

《受苦的靈魂》提供了痛苦的轉化潛力,以及如何在心理諮商中處理痛苦的方式。在本書中,作者科貝特博士細緻描繪了靈魂的苦痛,並巧妙勾勒出痛苦於臨床、哲學與靈性上的概念,而這些概念皆見證了人類精神上的堅韌不拔。
——烏蘇拉.沃爾茲(Ursula Wirtz),《靈魂謀殺》作者

本書特色
◤ 延續《理解邪惡》的論述風格,科貝特博士此次以心理學、醫學、哲學與宗教神話,甚至經濟學……等的觀點,通盤爬梳痛苦的定義,進而引領心理治療專業人員與一般大眾,深入了解痛苦與受苦的面向,試著認識自己、理解他人。

◤ 寫給心理治療師至一般大眾的備忘錄,不斷提醒人們觀看苦痛的角度不能過於單一、簡化;當我們能試著探究痛苦的深層原因時,就能更靠近心理治療關係中的核心。
  • 封面
  • ∣推薦序∣ 基督徒為什麼要聽無神論者談苦難?
  • 推薦語
  • ∣譯者序一∣ 人類的痛苦永無停歇,好在,有人看見
  • ∣譯者序二∣ 沒有痛苦,就沒有幸福
  • 前言
  • ∣第一章∣ 導論
    • 痛苦與心理治療
    • 精神上的痛苦
    • 痛苦與心理治療師的訓練
    • 心理治療的道德層面
    • 心理治療師的世界觀與人性觀
    • 大腦、心靈與痛苦
    • 心理治療中的價值觀和假設
    • 心理治療實務中的痛苦
    • 憂鬱和抗憂鬱藥物的使用:一個用我們的方法處理痛苦的實驗案例
    • 痛苦的轉化作用
  • ∣第二章∣ 痛苦的形式
    • 由痛苦的情緒所導致的苦痛
    • 嫉羨帶來的痛苦
    • 被嫉羨
    • 對嫉羨的心理治療
    • 因不隨波逐流的觀點而受苦:蘇格拉底和賽麥爾維斯
    • 疏離的痛苦
    • 孤獨
    • 治療孤獨的方法
    • 憎恨是痛苦的根源
    • 心理治療中的憎恨
    • 自我憎恨
    • 促成憎恨的社會因素
    • 代罪羔羊的痛苦
    • 代罪羔羊的複雜性
    • 貧困導致的痛苦
    • 欲望導致的痛苦
    • 處理由欲望導致的痛苦
      • 心理治療的處理方式
      • 靈性與宗教的方式
    • 悲傷
    • 悲傷的心理治療
    • 慢性悲傷
    • 哀悼是創造性的過程
    • 殘忍
    • 殘忍的心理根源
    • 對動物的殘忍行徑
    • 拷問
  • ∣第三章∣ 神聖的痛苦與犧牲
    • 神聖的痛苦
    • 聖痕
    • 自殘:來自宗教信仰,還是神經症的驅使?
    • 犧牲、痛苦和命運
    • 犧牲所涉及的心理動力因素
    • 痛苦、自我犧牲和殉道
    • 殉道者與受虐狂
    • 代罪羔羊的犧牲
    • 關於自我犧牲和自我愛護
  • ∣第四章∣ 痛苦對人格的影響
    • 痛苦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
    • 因應痛苦:保護與轉化
    • 痛苦對人際關係的影響
    • 對改變的阻抗
    • 關於絕望、希望和信念
    • 痛苦所導致的自殺
    • 自殺的動機
    • 自殺可以是合理的嗎?
    • 治療自殺傾向患者的注意事項
    • 對悲劇故事的享受:為什麼我們喜歡看別人受苦?
  • ∣第五章∣ 幫助受苦者
    • 利他主義
    • 利他主義和社會生物學
    • 社會心理學與利他主義
    • 是否存在利他主義人格?
    • 列維納斯對心理治療的重要性
    • 旁觀者效應
    • 預防痛苦所造成的人格受損
    • 與受苦者的照顧者進行心理治療
    • 慈悲、同情、同理心、可憐和安慰
      • 同理心
      • 同情
      • 慈悲
      • 安慰
      • 關心
      • 可憐和自憐
      • 見證
    • 治療的臨在與心理治療中的超個人自性
    • 助人的心理面向
    • 治療師對痛苦的消極反應:耗竭和慈悲疲憊
    • 治療作用
    • 對痛苦的執著:菲洛克特底神話
  • ∣第六章∣ 靈性與宗教的解方
    • 引言
    • 神義論
    • 與基本教義主義者進行心理治療
    • 宗教應對痛苦的方法
    • 猶太教應對痛苦的方式
    • 基督教應對痛苦的方式
    • 伊斯蘭教應對痛苦的方式
    • 佛教應對痛苦的方式
    • 印度教對待痛苦的方式
    • 克里希那穆提
    • 西蒙娜‧韋伊
    • 從非二元的視角看待痛苦
    • 無神論和西方世俗文化對待痛苦的方式
    • 痛苦經歷中的聖祕體驗
    • 匿名戒酒互助會的靈性面向
    • 痛苦與深度心理學對於靈性的探究
    • 新時代思想
    • 是神造成了痛苦和邪惡嗎?宗教是否傾向於忽視神的黑暗面?
  • ∣第七章∣ 應對痛苦的各種心理治療取向
    • 心理治療理論基礎的假設和前提
    • 用認知行為療法治療痛苦
    • 認知行為「以證據為基礎」中的證據問題
    • 對證據的質疑
  • ∣第八章∣ 痛苦與發現意義
    • 意義的重要性
    • 痛苦的消極意義和積極意義
    • 意義的來源
    • 意義與靈性
    • 尋找意義
    • 對尋找意義的忠告
    • 評估的重要性
    • 榮格
    • 維克多‧法蘭可
    • 意義與慢性疼痛
    • 恐懼管理理論及其意義
    • 用哲學諮商的方法處理痛苦
    • 哲學諮商的問題
  • ∣第九章∣ 痛苦即閾限
    • 閾限
    • 我們文化中的閾限過程
    • 神話中的痛苦
    • 再結合(Reincorporation)
    • 心理治療和儀式過程
  • ∣第十章∣ 徹底接受痛苦:臣服的過程
    • 接受的需要
    • 宗教傳統中的臣服
    • 心理治療中的臣服
    • 臣服與屈從
    • 受虐的痛苦
    • 對詞源的探索
  • ∣第十一章∣ 痛苦、宿命和命運
    • 痛苦注定要發生嗎?
    • 心理學對宿命問題的貢獻
    • 榮格對宿命的態度
    • 存在主義的方法
    • 天命
    • 宿命與共時性
    • 自由意志
    • 運氣的心理學
  • ∣第十二章∣ 疾病帶來的痛苦
    • 疾病的體驗
    • 在疾病中尋找意義
    • 與性格結構有關的疾病
    • 關於身心症或心因性疾病的問題
  • 後記
  • 終曲
  • 參考書目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