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上至先秦,下至民初,讓我們共飲於一條名為文學的長流。
當你在困苦、茫然、焦慮、不安之中載浮載沉,
終有前人在迷霧之中向你伸出援手,與你共感。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陶淵明
生性愛好自然的陶淵明,為了維持生計,數次任官又辭官。
最終看透官場的迂腐黑暗,毅然決然辭官歸隱,不再出仕。
〈歸園田居〉為陶淵明歸隱後所作,描繪躬耕的情態。
「少無世俗韻,性本愛丘山」,表明自己本性和世俗對立,
因為這樣的對立,讓陶淵明決定告別官場回歸自己的本性。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象徵自己被禁錮官場仍對鄉野留念,終於能依著本性回到心之所向。
儘管生於亂世之中,寫作風格及文字筆法亦不被時人所喜愛,
陶淵明仍以他優美、恬淡的白描手法,創造屬於他的桃花源。
語詞簡單乾淨,含蘊豐美。偶有自嘲,卻包納其堅毅樸實的信念。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王維
王維佛道、退隱思想濃厚,一是受到陶淵明謝靈運等詩人影響,
二是政治上的挫折與妻子的逝世,修佛成為他晚年避世的慰藉。
如此因素影響王維後期的作品空靈且富有禪意佛理。
〈山居秋暝〉以白描的手法、清新樸質的語言描繪秋天雨後山景,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其最後二句「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就算奼紫嫣紅的春色消歇逝去,眼前的山間美景一樣值得留戀。
體現王維的內心,山中比朝中好,歸隱才是理想的境地。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李煜
西元975年,宋太祖命人滅掉南唐,李煜成了亡國之君,
被押送至汴京,至此成為大宋階下囚,封為「違命侯」。
此後作品一改從前描繪奢華宮廷生活、風花雪月的男女之事,
轉向家國之恨,拓展詩的題材,眼界始大。
〈浪淘沙〉開頭以景渲染出李煜淒涼孤寂的心境,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故國之思無時無刻不環繞詩人心中,然而即便登高遠眺,
大好春光已經隨著時間一去不復返,既是傷春亦是傷人。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李清照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為李清照少女時期的作品,
紀錄詩人某次出遊之樂,因「沉醉不知歸路」而「誤入藕花深處」。
讀者彷彿看見一位充滿活力的女孩,高唱一曲青春之歌。
語言通俗,質樸無華,採用白描手法,僅33字卻蘊含豐富意境。
展現了詩人熱愛生活的情懷和無拘無束浪漫的性格,
亦體現詩人善於剪裁和駕馭文字的能力。
本書特色:
本書精選多篇古人作品,深入淺出解析古典詩詩文,闡發其豐富優美的意蘊,力求體悟古人寫作時的心境,避免主觀性。期待讀者在陶醉於詩詞意境之中,因這些文字深刻觸動自我心靈。
當你在困苦、茫然、焦慮、不安之中載浮載沉,
終有前人在迷霧之中向你伸出援手,與你共感。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陶淵明
生性愛好自然的陶淵明,為了維持生計,數次任官又辭官。
最終看透官場的迂腐黑暗,毅然決然辭官歸隱,不再出仕。
〈歸園田居〉為陶淵明歸隱後所作,描繪躬耕的情態。
「少無世俗韻,性本愛丘山」,表明自己本性和世俗對立,
因為這樣的對立,讓陶淵明決定告別官場回歸自己的本性。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象徵自己被禁錮官場仍對鄉野留念,終於能依著本性回到心之所向。
儘管生於亂世之中,寫作風格及文字筆法亦不被時人所喜愛,
陶淵明仍以他優美、恬淡的白描手法,創造屬於他的桃花源。
語詞簡單乾淨,含蘊豐美。偶有自嘲,卻包納其堅毅樸實的信念。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王維
王維佛道、退隱思想濃厚,一是受到陶淵明謝靈運等詩人影響,
二是政治上的挫折與妻子的逝世,修佛成為他晚年避世的慰藉。
如此因素影響王維後期的作品空靈且富有禪意佛理。
〈山居秋暝〉以白描的手法、清新樸質的語言描繪秋天雨後山景,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其最後二句「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就算奼紫嫣紅的春色消歇逝去,眼前的山間美景一樣值得留戀。
體現王維的內心,山中比朝中好,歸隱才是理想的境地。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李煜
西元975年,宋太祖命人滅掉南唐,李煜成了亡國之君,
被押送至汴京,至此成為大宋階下囚,封為「違命侯」。
此後作品一改從前描繪奢華宮廷生活、風花雪月的男女之事,
轉向家國之恨,拓展詩的題材,眼界始大。
〈浪淘沙〉開頭以景渲染出李煜淒涼孤寂的心境,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故國之思無時無刻不環繞詩人心中,然而即便登高遠眺,
大好春光已經隨著時間一去不復返,既是傷春亦是傷人。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李清照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為李清照少女時期的作品,
紀錄詩人某次出遊之樂,因「沉醉不知歸路」而「誤入藕花深處」。
讀者彷彿看見一位充滿活力的女孩,高唱一曲青春之歌。
語言通俗,質樸無華,採用白描手法,僅33字卻蘊含豐富意境。
展現了詩人熱愛生活的情懷和無拘無束浪漫的性格,
亦體現詩人善於剪裁和駕馭文字的能力。
本書特色:
本書精選多篇古人作品,深入淺出解析古典詩詩文,闡發其豐富優美的意蘊,力求體悟古人寫作時的心境,避免主觀性。期待讀者在陶醉於詩詞意境之中,因這些文字深刻觸動自我心靈。
- 推薦序
- 自序:如何讀懂古人
- 一、材與不材之間:莊子的處世哲學
- 二、獨立不遷的人格頌歌
- 三、修身養性,才能安身立命
- 四、俯仰天地的生命哲學
- 五、回歸自然,躬耕南野
- 六、隱者之心,勞者之事
- 七、水碧山青畫不成,最美不過富春江
- 八、隱者情懷,佛家理趣
- 九、上窮碧落不為仙,俯視洛陽五內煎
- 十、自由的心靈,自由的人生
- 十一、從積極的「狂人」到消極的「狂人」
- 十二、干戈離亂中,憂國憂民淚
- 十三、妙筆傳奇童
- 十四、命之不存,錢將焉用
- 十五、集忠奸於尺幅,顯美刺於行間
- 十六、浪漫而瑰麗的愛情詩
- 十七、為伊消得人憔悴
- 十八、一樣春風一樣柳,不同情志不同詩
- 十九、血淚鑄就的詞章
- 二十、夢裡不知身是客,別時容易見時難
- 二十一、醉翁之意何在
- 二十二、悲秋而傷時
- 二十三、受之天不若受之人
- 二十四、明月清風,物我兩忘
- 二十五、一曲瀟灑高雅的青春之歌
- 二十六、農作之辛勞,農家之生趣
- 二十七、蓮葉荷花別樣景
- 二十八、稻花香裡說豐年
- 二十九、傷心人別有懷抱
- 三十、神鬼也怕惡人
- 三十一、人靈於物
- 三十二、用智勝於用力,用人高於自用
- 三十三、宦官弄權,禍國殃民
- 三十四、愛子有道,教子有方
- 三十五、欲速則不達,躁急者自敗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