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認知心理學權威尚.皮亞傑談發展與學習:社會化的過程、智力發展的機制、感覺運動智慧,著名心理學家的教育思想

出版日期
2023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57016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發展」是一個與認知結構的整體有關的過程。

〈一種發展的理論〉、〈發展與學習〉、〈新方法,它們的心理學基礎〉、
〈現實世界中的教育權利〉、〈教育往何處去〉、〈數學教育評論〉
透過皮亞傑對教育相關的論述和演講,全面展現其專業的教育思想

▎認知發展四階段
◎感覺運動智慧
兒童的思維結構正是發展於他「現實的建築」的過程中。情境被嬰兒同化進他們動作的倉庫當中。他們利用能做到的方式作用在物體上,比如吮吸和抓握這一類的動作,從而發現新東西的特性。再透過重複、協調還有概括等等動作,就產生一種「同化圖式」的系統。

〔舉例〕一個曾有過拉動並放置東西經驗的兒童會用以下這種方式讓動作連貫協調起來:透過把小毛毯拉到身旁以取得放在毛毯上的某物。

◎前運算思維
符號功能一旦形成,感覺運動結構就會發生內化,內化為運算結構。這種情況遲早會發生,不過,會比預料的慢很多,原因是在思想中重現一個動作,要遠比身體實際去做困難。這一內化過程是要在一個全新的水準上進行徹底的重建,在這一過程裡,兒童不得不經歷他在感覺運動水準上所遇到的那些困難。

〔舉例〕據研究顯示,幾乎所有的4~6歲兒童都對從家裡到學校的路線完全了解,但卻無法在沙盤上將這一路線表現出來。

◎具體運算
兒童在七、八歲時,最初的運算結構會開始形成。這些最開始的運算是有限的,涉及處理物體本身,並不涉及語言上的假設。它們只限於類關係和數,或者涉及間斷的成分,以及空間和時間上的連續體。它們並沒有達到命題邏輯的通常水準。另外,這些具體運算並沒有將整個類和關係的邏輯包括在內,而只是有某些結構有關。

◎形式或假設
形式或假設—推論運算期大概是從兒童的11歲或12歲開始的。兒童開始不只是可以思考具體的東西,還能對語言的假設進行推論。這種新發展,至少有三種外部的跡象可以作為標誌。
一種是兒童可以只靠語言資料就能進行推論,即不再需要所指的具體事物。
第二種是在實驗性的問題中,他們可以假設可能的因素,並且可以對這些因素進行系統的變換,來對假設進行驗證。
第三種是簡而言之,現在的他們可以進行「反省」了,即可以考慮他們的思維,或可以在命題邏輯上進行運算。

▎最初自我中心狀態
◎集體行動卻不合作
在遊戲裡,幼兒會表現出一種非常有特點的行為──他們喜歡聚在一起,而且經常要2、3個人一組,不過即使是這樣,他們通常並不會試圖進行合作,每個人獨自行動,有時候也會互相同化。

〔舉例〕在打彈珠的團體遊戲裡,遲至五、六歲時,每個兒童都還是以自己的方式對待規則,且每個人同時都打贏了。在建築遊戲或象徵性的遊戲裡,甚至有接觸、粗淺的模仿和無意識的孤獨成分混雜其中。這就是當團體工作的方法用在很小的兒童身上總會遭遇失敗的原因所在。

◎自言自語與團體獨白
針對3~6歲的兒童進行觀察發現了大量的「團體獨白」,每個兒童都在說給自己聽,而沒有在真正聽別人說。幼童的自言自語或團體獨白構成了一個階段的表現型特徵的典型,它們不光和兒童有關,還和兒童活動的環境有關。


★本書特色:本書共選譯了發展心理學專家尚‧皮亞傑的八篇文章,由於皮亞傑的教育思想多半是以其認知發展理論為泉源,因此本書首先選了兩篇關於兒童認知發展的文章,接著第三章至第七章是皮亞傑直接論述教育的五篇文章,以發表時間的先後為序。希望本書能夠讓讀者更加深入了解這位傑出教育家的思想。
  • 前言
  • 第一章 一種發展的理論
    • 一、感覺運動智慧
    • 二、形象和運算元符號功能
    • 三、前運算思維(2~7歲)
    • 四、具體運算
    • 五、形式或假設—推論運算
    • 六、智力發展的機制
    • 七、知覺和心理意象
    • 八、知識論的結論
  • 第二章 發展與學習
  • 第三章 新方法,它們的心理學基礎
    • 一、新方法的產生
      • 先驅者
      • 新方法與心理學
      • 新方法是如何誕生的
    • 二、教育原理與心理學的論據
      • 遊戲
      • 智力
      • 成人邏輯,兒童邏輯
      • 智力發展的階段
      • 階段在教育學中的價值
      • 兒童的社會生活
      • 最初自我中心狀態的作用
      • 社會化的過程
  • 第四章 現實世界中的教育權利
    • 一、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
    • 二、教育應該是免費的
    • 三、父母有為自己的孩子選擇所受教育的優先權
    • 四、教育應該指向人的個性的充分發展,並加強對人權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 五、教育應有利於增進一切國家、種族和宗教團體的理解、寬容和友誼,並促進聯合國維護和平的活動
  • 第五章 教育往何處去
    • 一、回顧部分
    • 二、展望部分
      • A.科學教學
      • B.普遍的問題
  • 第六章 數學教育評論
  • 第七章 皮亞傑談創造力及教育改革
    • 一、關於創造力:三種方法
    • 二、學生、大學、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