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魯道夫‧史坦納的教育理念及華德福學校已經風靡全球,
目前全球共有1000多所華德福學校和2000所華德福幼兒園。
他一生共發表了30多部著作,演講超過6000場……
本書精選了其具代表性的哲學思想與教育相關演講稿和文章!
魯道夫‧史坦納認為:
【人類所處的世界包括精神世界】
人類具有進入精神世界的能力,並且可以從精神世界獲得力量。這種精神力量可以在人類了解世界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比如遠古時代流傳下來的童話、傳說、神話故事,實際上就是精神力量被發現和培養的一種表現形式。
【將成長劃分為三個階段】
0~7歲、7~14歲、14~21歲。
在教育和培養孩子時,老師應根據三個階段的不同特點,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將學生的整體發展,也就是身體、心理、精神的協調發展當作教育的目標。
【關於教育方法】
老師不該機械地向孩子灌輸藝術理論和方法,而應採取藝術化的教學方法,要重視音樂、繪畫、雕塑等藝術課程對孩子成長的促進作用,並透過藝術教育讓孩子實現身體、心理和精神的整體發展。
▎幼兒的模仿和遺傳
人類的思考離不開神經系統、人類的情感離不開節奏系統、人類的意志離不開新陳代謝的循環系統。每一個方面的發展時段都大不一樣,不同的方面在不同的階段才能得到快速發展。
◎0~6歲的孩子如「感覺器官」──整個發展過程從神經系統開始。
成年人接收到的影像只能透過感官發揮作用。比如:太陽的光亮能刺激成年人的眼睛,但繼續深入到內心的只能依靠人類感受或情感中對於光的想像。可是在孩子的身體裡,血液中的每一個小血球都會感受到光的刺激。
◎對成年人的「模仿」──孩子能模仿他看到的和聽到的一切東西。
一個具有豐富內心世界的成年人在一個剛出生、還不具有獨立思想的的孩子身邊,很容易會影響到孩子的言行。比如:小孩身邊總有個對任何事情都感到困難和擔憂的成年人。這種狀態很容易影響到在物質器官上的表現,如表現出口乾、呼吸困難等症狀。雖然這些表現不是那麼明顯,不過孩子可能會去模仿成年人在物質上的所有表現。
◎7歲前的「內戰」──遺傳因素和環境模仿因素互相爭鬥。
孩子剛出生時,遺傳因素占較大比例,可是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遺傳因素會慢慢被時間和經歷所改造,使孩子的感官、內心和精神繼續對外界開放。如果環境模仿因素戰勝不了遺傳的基因,孩子就無法快速地加入新的世界、接受新的事物,而只會繼續按照遺傳的、與環境世界有矛盾的特點長大。
▎感謝、愛和自由
孩子14歲前沒有被干預過自由出現的精神(智力),這種覺醒的精神才是自由獨立的,它能夠讓孩子真切的感到:「我自己醒過來了。」而這種感受,又是一種流淌在整個生活中不會乾涸的「泉源」。
◎7歲前
對頑皮孩子進行教育時,要將所有──不論好壞,屬於精神層面的感受當成自己的動機,並形成一種感激的情感。
◎7歲後
孩子的節奏系統必須要加入「藝術」。這時,除了感激的情感以外,我們還要表達對於自己的教育方法和做法的熱愛。
在這種教育方式下成長的孩子到了性成熟階段後,他們的思想就會是自由且獨立的。如果我們以敬畏和尊敬的方式去接納孩子、以愛他的方式去教育他,他成長到14歲之後也就能接收我們的教育並良好發展下去。
◎教育過程中應遵循3大規律:
•以感謝的心接納孩子。
•以愛心去教育孩子。
•讓孩子們的思想自由發揮。
★本書特色:本書在編譯過程中選擇了華德福教育創始人魯道夫‧史坦納尚未被翻譯的演講稿和著作。因魯道夫‧史坦納的教育觀點都是建立在其哲學思想基礎之上的,所以本書在選材時,除了其教育方面的演講稿及著作之外,還另外篩選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闡述其哲學思想且與教育相關的演講稿和文章,希望能夠對讀者有所啟發。
目前全球共有1000多所華德福學校和2000所華德福幼兒園。
他一生共發表了30多部著作,演講超過6000場……
本書精選了其具代表性的哲學思想與教育相關演講稿和文章!
魯道夫‧史坦納認為:
【人類所處的世界包括精神世界】
人類具有進入精神世界的能力,並且可以從精神世界獲得力量。這種精神力量可以在人類了解世界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比如遠古時代流傳下來的童話、傳說、神話故事,實際上就是精神力量被發現和培養的一種表現形式。
【將成長劃分為三個階段】
0~7歲、7~14歲、14~21歲。
在教育和培養孩子時,老師應根據三個階段的不同特點,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將學生的整體發展,也就是身體、心理、精神的協調發展當作教育的目標。
【關於教育方法】
老師不該機械地向孩子灌輸藝術理論和方法,而應採取藝術化的教學方法,要重視音樂、繪畫、雕塑等藝術課程對孩子成長的促進作用,並透過藝術教育讓孩子實現身體、心理和精神的整體發展。
▎幼兒的模仿和遺傳
人類的思考離不開神經系統、人類的情感離不開節奏系統、人類的意志離不開新陳代謝的循環系統。每一個方面的發展時段都大不一樣,不同的方面在不同的階段才能得到快速發展。
◎0~6歲的孩子如「感覺器官」──整個發展過程從神經系統開始。
成年人接收到的影像只能透過感官發揮作用。比如:太陽的光亮能刺激成年人的眼睛,但繼續深入到內心的只能依靠人類感受或情感中對於光的想像。可是在孩子的身體裡,血液中的每一個小血球都會感受到光的刺激。
◎對成年人的「模仿」──孩子能模仿他看到的和聽到的一切東西。
一個具有豐富內心世界的成年人在一個剛出生、還不具有獨立思想的的孩子身邊,很容易會影響到孩子的言行。比如:小孩身邊總有個對任何事情都感到困難和擔憂的成年人。這種狀態很容易影響到在物質器官上的表現,如表現出口乾、呼吸困難等症狀。雖然這些表現不是那麼明顯,不過孩子可能會去模仿成年人在物質上的所有表現。
◎7歲前的「內戰」──遺傳因素和環境模仿因素互相爭鬥。
孩子剛出生時,遺傳因素占較大比例,可是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遺傳因素會慢慢被時間和經歷所改造,使孩子的感官、內心和精神繼續對外界開放。如果環境模仿因素戰勝不了遺傳的基因,孩子就無法快速地加入新的世界、接受新的事物,而只會繼續按照遺傳的、與環境世界有矛盾的特點長大。
▎感謝、愛和自由
孩子14歲前沒有被干預過自由出現的精神(智力),這種覺醒的精神才是自由獨立的,它能夠讓孩子真切的感到:「我自己醒過來了。」而這種感受,又是一種流淌在整個生活中不會乾涸的「泉源」。
◎7歲前
對頑皮孩子進行教育時,要將所有──不論好壞,屬於精神層面的感受當成自己的動機,並形成一種感激的情感。
◎7歲後
孩子的節奏系統必須要加入「藝術」。這時,除了感激的情感以外,我們還要表達對於自己的教育方法和做法的熱愛。
在這種教育方式下成長的孩子到了性成熟階段後,他們的思想就會是自由且獨立的。如果我們以敬畏和尊敬的方式去接納孩子、以愛他的方式去教育他,他成長到14歲之後也就能接收我們的教育並良好發展下去。
◎教育過程中應遵循3大規律:
•以感謝的心接納孩子。
•以愛心去教育孩子。
•讓孩子們的思想自由發揮。
★本書特色:本書在編譯過程中選擇了華德福教育創始人魯道夫‧史坦納尚未被翻譯的演講稿和著作。因魯道夫‧史坦納的教育觀點都是建立在其哲學思想基礎之上的,所以本書在選材時,除了其教育方面的演講稿及著作之外,還另外篩選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闡述其哲學思想且與教育相關的演講稿和文章,希望能夠對讀者有所啟發。
- 導言
-
第一部分:教育演講集
-
對華德福學校家長的演講
-
在耶誕節集會上的演講
-
在每月集會上的演講
-
在第一學年末全體師生會議上的演講
-
關於思考的實用性訓練
-
(1)把觀察建立在客觀的基礎上
-
(2)可以被理解的行為
-
(3)回到最初的源頭
-
(4)在合適的時機產生合適的想法
-
(5)如何提高記憶力
-
(6)要有足夠的耐心
-
(7)因果關聯
-
(8)演化
-
-
童話的解釋
-
童話的詩學
-
-
第二部分: 孩子成長的力量
-
以精神科學研究教育的基礎
-
與精神合作
-
人的不同發展階段
-
精神和心理到底如何區分?
-
找到精神的方法
-
與物質相脫離的方法
-
思考、感覺(情感)、意志
-
-
孩子的教育與老師的心情
-
幼兒的模仿和遺傳
-
兒童時期的教育
-
感謝、愛和自由
-
-
兒童的教育與老師的藝術手法
-
學生的性格
-
藝術的治療方法
-
-
華德福學校的形成是一個有機體
-
學校管理
-
教學大綱、手作課
-
-
- 版權頁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