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道教起源與傳承:道門宗師、神仙體系、思想典籍、生活常識,就算對道教一知半解,這本書也能讓你完全理解!

作者
出版日期
2023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57085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道教」不僅僅是一種宗教,
而是一部研究古代中國社會的百科全書,
同時也是一扇打開古代科學的大門!

從浩如煙海的道教史料與圖書資料中抽取出精華;
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文字打造新時代的道教百科書,
為讀者免去查詢古書的煩惱,本書適合各年齡層閱讀!

▎跟你說,神仙也是有分等級的!
《神仙傳》區分仙有九品:
第一上仙,第二次仙,第三太上真人,第四飛天真人,第五靈仙,第六真人,第七靈人,第八飛仙,第九仙人。

《抱樸子內篇‧論仙》分天仙、地仙和屍解仙,即先死,再蛻變成仙人,一般認為是仙之下者,遠不及白日飛昇直接成仙。王重陽等內丹家常將仙分成天仙、地仙、人仙、神仙和鬼仙五個級別。


▎真人和先人,有何區別?誰比較厲害?
•何稱真人?
道教的真人大多是受到帝王封誥的仙人,
如唐代封莊子為南華真人,列子為沖虛真人等。
•何稱仙人?
為道教所講的一種超脫塵世、有神通變化、長生不死的人。

「仙真」是真人和仙人的統稱。
兩者性質相同,不過在品級上真人高於一般仙人。

▎道教各時期發展史,1分鐘快速看懂!
【初建】東漢時期
道教在東漢中後期產生,早期道教分為兩大派別:五斗米道、太平道。
【低谷】曹魏時期
曹魏時,太平道已隨黃巾起義被鎮壓而衰微,張魯隨曹操與移民北遷,到達曹魏本土。
【崛起】東晉時期
至東晉,道教逐漸從低谷中崛起,道教的神仙理論初成體系。
【改造】南北朝時期
南北朝時期,出現了眾多道教改革家、理論家,使道教面貌煥然一新。
【發展】隋朝時期
隋朝實行佛道兼容政策,雖以崇佛為主,但對道教也甚為重視。隋文帝把他的開國年號定為「開皇」,此稱號便取自道經。
【成熟】唐朝時期
唐朝時期,道教取得輝煌發展。道教尊奉的老子姓李,唐皇室也姓李,所以唐皇室便尊老子為始祖,自稱為老子後裔。在唐朝近三百年的時間裡,唐帝王以道教為「本朝家教」。
【低潮】五代時期
五代共53年,易五姓13君,社會動盪不安,提供了道教繁衍適宜的土壤。
【隆盛】兩宋時期
北宋建立之後,重新統一了五代十國以來國家分裂的局面,北宋歷代帝王承襲唐朝道儒釋兼容和對道教崇奉扶植政策。
【紛起】金元時期
金代,漢族百姓反奴隸制統治的抗爭風起雲湧,有些漢族士人既不願在金朝做官又不參加抗金戰爭,於是便走上了消極隱遁的道路。
【高潮】明朝時期
明代,統治者在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的過程中利用道教為他們服務,在明朝中葉以前,道教仍處於興盛時期,至嘉靖年間達到高潮。
【衰微】清朝時期
自明朝中葉後,道教的衰微已較為明顯。到了清代,朝野重佛抑道,道教更顯衰微。
【復興】近現代時期
鴉片戰爭使中國進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道教不僅受清統治者的抑制,也受到帝國主義侵華勢力的影響,呈現出較複雜的局面。


本書特色:全書共分為八章,主要內容有教義規誡、宗派傳承、道門宗師、道教經典、神仙體系、名山宮觀、科儀方術和生活常識等,本書完整地從各個角度幫助讀者了解道教相關常識,相信本書能夠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理解道教文化。
  • 前言
  • 第一章 教義規誡
    • 一、道教概述
      • 道教的概念
      • 道教的起源
      • 道教的創立
      • 道教的本土性
      • 道教的宇宙觀
      • 道教的宇宙結構
      • 道教的宇宙演變
      • 道教的名稱來源
      • 道經記載的道教歷史
      • 道教的世界觀與生命觀
      • 道教的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
    • 二、教義概述
      • 道教三寶
      • 道教的宗旨
      • 道教的基本教義
      • 道教的基本信仰
      • 道教教義形成過程
    • 三、主要教義
      • 天道
      • 道地
      • 人道
      • 鬼道
      • 自然
      • 無為
      • 清淨
      • 寡慾
      • 柔弱
      • 不爭
      • 九守
      • 三元
      • 坐忘
      • 抱樸
      • 太平
      • 承負
      • 八卦
      • 太極
      • 仙道貴生
      • 三洞宗元
      • 返樸歸真
      • 萬法歸宗
      • 濟世利物,齊同慈愛
    • 四、規戒闡述
      • 道教教規
      • 清規戒律
      • 違戒處罰
      • 齋日
      • 功過格
      • 守庚申
      • 三界十方
      • 四恩三有
      • 三皈五戒
      • 三障十惡
      • 三塗五苦
      • 三災八難
      • 三元五臘
      • 初真戒律
      • 初真五戒
      • 初真十戒
      • 女真九戒
      • 三堂大戒
      • 九真妙戒
      • 全真清規
      • 老君想爾戒
      • 三業、六根、六塵
      • 老君說一百八十戒
  • 第二章 宗派傳承
    • 一、道教傳承
      • 道教產生歷史背景
      • 初建:東漢道教
      • 低谷:曹魏道教
      • 崛起:東晉道教
      • 改造:南北朝道教
      • 發展:隋朝道教
      • 成熟:唐朝道教
      • 低潮:五代道教
      • 隆盛:兩宋道教
      • 紛起:金元道教
      • 高潮:明朝道教
      • 衰微:清朝道教
      • 復興:近現代道教
    • 二、宗派概況
      • 主要派別
      • 門派分類
      • 早期道教
      • 宮觀道教
      • 士族道教
      • 民間道教
      • 神仙道教
    • 三、早期宗派
      • 方仙道
      • 服餌派
      • 行氣派
      • 房中派
      • 黃老道
      • 巫鬼道
      • 五斗米道
      • 太平道
      • 帛家道
      • 上清派
      • 靈寶派
      • 三皇派
      • 干君派
      • 清水道
      • 李家道
      • 樓觀道
      • 北天師道
      • 南天師道
    • 四、後期宗派
      • 茅山宗
      • 閣皂宗
      • 龍虎宗
      • 東華派
      • 神霄派
      • 清微派
      • 天心派
      • 玄教
      • 淨明道
      • 真大道
      • 太一道
      • 武當派
      • 正一道
      • 全真教
      • 龍門派
      • 南無派
      • 華山派
      • 崳山派
      • 遇仙派
      • 隨山派
      • 清靜派
      • 武當派榔梅派
      • 西河派
      • 穹窿山派
      • 正乙派
      • 新武當派
      • 隱仙派
      • 廣慧派
      • 閻祖派
      • 南宮派
      • 金山派
      • 西竺心宗
      • 稱巢派
      • 天柱觀派
      • 金鼓洞派
      • 桐柏宮派
      • 碧洞宗
      • 霍山派
      • 覺稱派
      • 閭山三奶派
    • 五、其他宗派
      • 經籙派
      • 辟榖派
      • 胎息派
      • 南宮宗
      • 占驗派
      • 積善派
      • 劍仙派
      • 雷法派
      • 丹鼎派
      • 金丹派
      • 外丹派
      • 內丹派
      • 文始派
      • 少陽派
      • 北宗
      • 南宗
      • 中派
      • 東派
      • 西派
      • 青城派
      • 三豐派
      • 雙修派
      • 清淨派
      • 伍柳派
  • 第三章 道門宗師
    • 一、先秦宗師
      • 老子
      • 關尹
      • 莊子
      • 列子
    • 二、秦漢宗師
      • 張道陵
      • 茅盈
      • 魏伯陽
      • 張衡
      • 張角
      • 張魯
      • 馬明生
      • 陰長生
    • 三、魏晉宗師
      • 葛玄
      • 吳猛
      • 許遜
      • 范長生
      • 魏存華
      • 狐丘
      • 鮑靚
      • 葛洪
      • 孫恩
      • 許謐
      • 楊羲
      • 寇謙之
      • 陸靜修
      • 陶弘景
    • 四、隋唐宗師
      • 王遠知
      • 孫思邈
      • 尹文操
      • 成玄英
      • 潘師正
      • 盂安排
      • 胡惠超
      • 李淳風
      • 葉法善
      • 王玄覽
      • 張萬福
      • 朱君緒
      • 司馬承禎
      • 吳筠
      • 李含光
      • 李筌
      • 謝自然
      • 崔希範
      • 呂洞賓
      • 張果
      • 閭丘方遠
      • 杜光庭
      • 陳樸
      • 彭曉
      • 譚峭
      • 葉靜能
      • 蘇元朗
      • 劉海蟾
      • 陳靖姑
    • 五、宋元宗師
      • 陳摶
      • 張伯端
      • 張無夢
      • 朱自英
      • 陳景元
      • 劉混康
      • 賈善翔
      • 張繼先
      • 陳楠
      • 薩守堅
      • 林靈素
      • 王文卿
      • 曾慥
      • 寧全真
      • 白玉蟾
      • 彭耜
      • 謝守灝
      • 夏元鼎
      • 蔣宗瑛
      • 陳顯微
      • 李簡易
      • 金允中
      • 蕭抱珍
      • 劉德仁
      • 王重陽
      • 丘處機
      • 馬丹陽
      • 譚處端
      • 郝大通
      • 王處一
      • 劉處玄
      • 孫不二
      • 尹志平
      • 李道純
      • 王志謹
      • 宋德方
      • 杜處逸
      • 張與材
      • 林靈真
      • 黃舜申
      • 劉玉
      • 張留孫
      • 吳全節
      • 黃元吉
      • 金志揚
      • 張雨
      • 莫月鼎
      • 陳致虛
      • 趙宜真
    • 六、明清宗師
      • 張三豐
      • 劉淵然
      • 張宇初
      • 邵以正
      • 邵元節
      • 陶仲文
      • 伍守陽
      • 王常月
      • 婁近垣
      • 劉一明
      • 李西月
  • 第四章 思想典籍
    • 一、思想理論
      • 道教五大經典
      • 學術思想中心
      • 天人感應學說
      • 五行與相生相剋
      • 道教哲學的特色
      • 道教對中國哲學的影響
      • 道教與道家的關係
      • 易學與陰陽五行思想
      • 道經的形成與發展
      • 道教經籍包含內容
      • 藏的由來與演變
      • 道藏的編撰體例
    • 二、歷代道藏
      • 《道藏》
      • 《開元道藏》
      • 《大宋天宮寶藏》
      • 《政和萬壽道藏》
      • 《大金玄都寶藏》
      • 《玄都寶藏》
      • 《正統道藏》
      • 《萬曆續道藏》
      • 《敦煌道藏》
      • 《道藏輯要》
      • 《雲笈七籤》
    • 三、主要經典
      • 《無上祕要》
      • 《道德真經》
      • 《南華真經》
      • 《通玄真經》
      • 《沖虛真經》
      • 《洞靈真經》
      • 《三洞珠囊》
      • 《太平經》
      • 《黃庭經》
      • 《老子化胡經》
      • 《西升經》
      • 《上清大洞真經》
      • 《度人經》
      • 《清靜經》
      • 《陰符經》
    • 四、其他典籍
      • 《真誥》
      • 《道樞》
      • 《化書》
      • 《悟真篇》
      • 《坐忘論》
      • 《玄綱論》
      • 《中和集》
      • 《茅山志》
      • 《列仙傳》
      • 《神仙傳》
      • 《老子義疏》
      • 《道教義樞》
      • 《道德會元》
      • 《道法會元》
      • 《易圖通變》
      • 《周易集說》
      • 《靈寶畢法》
      • 《修真十書》
      • 《靈寶玉鑑》
      • 《老子想爾注》
      • 《抱朴子內篇》
      • 《太上感應篇》
      • 《周易參同契》
      • 《養性延命錄》
      • 《古文龍虎經》
      • 《道書十二種》
      • 《三洞群仙錄》
      • 《重陽全真集》
      • 《〈正易心法〉注》
      • 《道德玄經原旨》
      • 《淨明忠孝全書》
      • 《老君音誦誡經》
      • 《老子河上公章句》
      • 《文昌帝君陰騭文》
      • 《太上洞淵神咒經》
      •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
      • 《道德真經藏室撰微篇》
      • 《太上玄靈北本命延生真經》
  • 第五章 神仙體系
    • 一、仙靈概述
      • 神仙體系的淵源
      • 教理依據和基本原則
      • 神仙體系的發展進程
      • 道教的神仙體系
      • 道教的神仙等級
      • 道教的神仙稱呼
      • 道教真人和仙人
      • 道教三祖
      • 道教各種神仙的區別
    • 二、至尊天神
      • 三清
      • 四御
      • 五老君
      • 玉皇大帝
      • 黃帝
      • 東王公
      • 西王母
      • 五星七曜星君
      • 北斗七星君
      • 南斗六星君
      • 四靈二十八宿
      • 十方諸天尊
      • 圓明道姆天尊
      • 三官大帝
      • 降魔護道天尊
      • 真武大帝
      • 文昌帝君
      • 太乙救苦天尊
      • 太乙雷聲普化天尊
      • 南極長生司命真君
      • 東嶽大帝
      • 酆都大帝
      • 九天玄女
    • 三、靈官地仙
      • 靈官
      • 功曹
      • 城隍
      • 太歲
      • 土地
      • 雷神
      • 灶神
      • 門神
      • 財神
      • 瘟神
      • 蠶神
      • 廁神
      • 媽祖
      • 醫王
      • 藥王
      • 關帝聖君
      • 碧霞元君
      • 臨水夫人
      • 保生大帝
      • 開漳聖王
      • 三山國王
    • 四、真君仙人
      • 四大真人
      • 赤松子
      • 寧封子
      • 廣成子
      • 赤精子
      • 彭祖
      • 容成公
      • 鬼谷先生
      • 安期生
      • 三茅真君
      • 許真君
      • 北五祖
      • 南五祖
      • 北七真
      • 八仙
  • 第六章 名山道觀
    • 一、宮觀概況
      • 道教廟宇名稱
      • 道教宮觀的產生作用
      • 道教宮觀的布局結構
      • 道教宮觀的建築規格
      • 道教宮觀的建築形式
      • 道教宮觀的結構建築
      • 道教宮觀的建築規制
      • 道教宮觀的園林建築
      • 道教宮觀組織形成形式
      • 十方叢林的管理體制
      • 全真教三大祖庭
      • 萬法宗壇
      • 仙境與洞府
    • 二、仙境洞府
      • 三清天
      • 三十六天
      • 十洲三島
      • 十大洞天
      • 三十六小洞天
      • 七十二福地
      • 崑崙仙境
      • 蓬萊仙境
    • 三、道教名山
      • 泰山
      • 衡山
      • 華山
      • 恆山
      • 嵩山
      • 茅山
      • 嶗山
      • 千山
      • 巍山
      • 武當山
      • 龍虎山
      • 青城山
      • 齊稱山
      • 鶴鳴山
      • 崆峒山
      • 閣皂山
      • 羅浮山
      • 終南山
      • 武夷山
      • 冠豸山
      • 王屋山
      • 天台山
      • 仙都山
      • 大滌山
      • 九宮山
      • 三清山
    • 四、各地宮觀
      • 樓觀
      • 白雲觀
      • 玄妙觀
      • 沖虛觀
      • 稱台觀
      • 常道觀
      • 無量觀
      • 中嶽廟
      • 永樂宮
      • 朝天宮
      • 紫霄宮
      • 洞霄宮
      • 元符宮
      • 青羊宮
      • 重陽宮
      • 天后宮
      • 萬壽八仙宮
      • 妙濟萬壽宮
      • 玉隆萬壽宮
      • 崇禧萬壽宮
      • 上清正一萬壽宮
  • 第七章 科儀方術
    • 一、道教齋醮
      • 齋醮
      • 科儀
      • 內外齋
      • 五供
      • 醮壇
      • 醮壇高功
      • 醮壇執事
      • 醮壇威儀
      • 醮壇用品
      • 道教法壇
      • 羅天大醮
      • 經典文檢
      • 齋醮與教義
      • 齋醮與文學
      • 齋醮與音樂
      • 齋醮與養生
      • 齋醮科儀組成
      • 齋醮發展過程
      • 現行道教齋醮
    • 二、道教科儀
      • 齋醮科儀
      • 早晚壇功課
      • 祝將科儀
      • 祭孤科儀
      • 祝壽科儀
      • 慶賀科儀
      • 接駕科儀
      • 大回向科儀
      • 進表科儀
      • 水火煉度儀
      • 燈儀
      • 分燈科儀
      • 咒訣科儀
      • 步罡踏斗
      • 禮拜科儀
      • 誦經科儀
      • 步虛科儀
      • 叩齒科儀
      • 煉度科儀
      • 施食科儀
      • 散花科儀
      • 解冤釋結
      • 化壇捲簾
      • 金鐘玉磬
      • 啟師謝師
    • 三、道教禮儀
      • 初人道儀
      • 拜師禮儀
      • 冠巾禮儀
      • 傳度禮儀
      • 傳戒禮儀
      • 叩拜禮儀
      • 三禮三叩
      • 三禮九叩
      • 朝拜禮儀
      • 敬香禮儀
      • 持戒威儀
      • 吃住威儀
      • 出入威儀
      • 起立威儀
      • 坐臥威儀
      • 沐浴威儀
      • 視聽威儀
      • 飲食威儀
      • 言語威儀
      • 聽法威儀
      • 穿戴禮儀
      • 宮觀禮儀
      • 供養禮儀
      • 神像塑造禮儀
      • 神像開光禮儀
      • 神殿裝飾禮儀
      • 獻神供品禮儀
      • 鳴鐘擊鼓禮儀
      • 道觀參觀禮儀
    • 四、道教法術
      • 道術簡述
      • 道術分類
      • 雷法
      • 符籙
      • 符籙材料類型
      • 符籙法術類型
      • 畫符禁忌
      • 畫符程序
      • 咒術
      • 禁術
      • 掐訣
      • 相術
      • 占星術
      • 風水術
      • 陰陽術
      • 變化之術
      • 道教陣法
      • 蛇術來源
      • 蛇術傳承
      • 茅山法術分類
      • 茅山法術傳承
    • 五、修持養生
      • 守一
      • 內視
      • 存神
      • 行氣
      • 胎息
      • 導引
      • 五禽戲
      • 按摩
      • 辟榖
      • 服食
      • 房中術
      • 屍解
  • 第八章 生活常識
    • 一、學道修行
      • 道士稱稱
      • 道士服飾
      • 道士道冠
      • 道士九巾
      • 穿袍蓄髮
      • 道士分類
      • 道士拜師
      • 道士修道
      • 早晚功課
      • 開期傳戒
      • 許願還願
      • 道士掛單
      • 道士出家
      • 道士婚姻
      • 實修實煉
      • 修行方法
      • 為何敬神
      • 如何加入道教
      • 如何進入正宗道門
      • 道教與民間宗教
      • 近代道教組織
    • 二、節日禁忌
      • 道曆
      • 道教節日
      • 朔望晦電
      • 接駕日期
      • 十二黃道日歌
      • 戊不朝真
      • 道不言壽
      • 齋醮禁忌
      • 供品禁忌
      • 敬香禁忌
      • 服飾禁忌
      • 飲食禁忌
      • 朝聖禁忌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