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再造傳統:淨明科儀的文獻研究

作者
出版日期
2023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8237278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淨明道,以綿歷千載的許真君信仰為中心,是歷史上及今日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道教所共通認同的重要流派。對淨明道歷史及其儀式傳統的研究,不但有助我們重新認識道教的構成、演變及發展軌跡,亦可揭示近世道教法術、儀式的創生機制與融合過程。



本書利用《道藏》內外文獻,尤其碑刻、檔案、報刊、地方志、道壇抄本、館藏珍本及田野觀察等過往較少注意的資料,通貫地介紹淨明道千年以來的歷史進程及今日之恢復狀況,更就以下重要問題展開論述,包括:南宋淨明法與靈寶法的關係、元代淨明忠孝道法的秘傳知識及其與雷法之關係、明代清微法與淨明忠孝道法的傳承與融合、千年以來朝仙勝會儀式傳統、江西地方真君表科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真君醮科、鸞壇降經與地方信仰群體的興起、清代乩傳道派對淨明儀式文獻的接受與改造等,全面展現淨明道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群體中的傳統再造情形。

這部大作值得推薦的理由凡三:首為寫本系統的開發,道教研究以往仰賴刊本系統,使用寫本者僅為初步,許博士勇於嘗試,其寶貴經驗盡在此中;其次,格局開闊,圍繞南昌故觀與西山新觀,自成了一個「信仰圈」;最後則是完成許遜信仰全史,通過解構層層厚叠的真相,彰顯其神啓性經典的本質。

——李豐楙,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許蔚教授是淨明道文獻研究方面的權威。本書集大成性地勾勒了近世淨明道發展,尤其側重於科儀文獻的梳理與考察,填補過往研究之空白,不失為學術界的創舉。

——王崗,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語言文學文化系



作者對淨明道持續研究多年,問題意識深入,論證翔實,充分蒐集地方志、碑刻資料與藏外道壇抄本等文獻,配合相關儀式的田野調查,於方法學上大有突破。全書有許多創新的看法,能補充前人研究的不足,對道教學術研究作出重要的貢獻。

——謝聰輝,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 推薦序/李豐楙
  • 引言
    • 第一節 用語界定
    • 第二節 淨明史述補
    • 第三節 近代以來的西山萬壽宮(南昌萬壽宮附)
    • 第四節 本書構想
  • 第一章 作為靈寶法的淨明法:南宋淨明法的批判與接受兼談近世道教幽科幾個要素
    • 第一節 「淨明經、法」、「靈寶大法」與《上清靈寶大法》
    • 第二節 作為靈寶法的淨明法:靈寶法對淨明法的引用與化用
    • 第三節 作為淨明法的靈寶法:靈寶法中不見於現存淨明法文獻的淨明法
    • 第四節 想象淨明:草人、昇天券與作為「常式」的靈寶法
    • 第五節 本章 結語
  • 第二章 元代淨明忠孝道法的傳度秘旨及其流出版本:兼談金蓬頭丹法文獻問題以及淨明忠孝道法的傳衍與在地化
    • 第一節 抄本《玄機》概況暨有關淨明秘旨所處之文本環境
    • 第二節 抄本所見有關淨明秘旨內容及其可靠性問題
    • 第三節 劉天素與金蓬頭脫契而改宗淨明史事測兼談金蓬頭丹法文獻問題
    • 第四節 道法「臆造」與淨明忠孝道法的在地化
    • 第五節 本章結語
  • 第三章 自我認同與他者認同:趙宜真、劉淵然嗣派淨明問題再探討
    • 第一節 道法與丹法:趙宜真宗派問題的再探討
    • 第二節 劉淵然嗣派淨明問題的再探討
    • 第三節 本章結語
  • 第四章 趙宜真傳記書寫中的捨棄資料
    • 第一節 資料來源與改筆分析:〈趙元陽〉與〈趙原陽傳〉等三種傳記資料的比較
    • 第二節 從《靈寶歸空訣》看趙宜真傳記書寫中死後托夢之事的被捨棄
    • 第三節 本章結語
  • 第五章 作為淨明科儀的「正一表懺都仙勝會」:以晚清民國進賢縣興真古觀分派道壇抄本為主
    • 第一節 西山廟會的民俗傳統與儀式記憶
    • 第二節 作為淨明科儀的朝仙進表與香會朝香的儀式需求
    • 第三節 作為淨明道壇的進賢縣興真古觀分派道壇及其「正一表懺都仙勝會」
    • 第四節 本章結語
    • 附:〈星主表〉(擬)、〈仙會牒式〉、〈仙會誠意〉(擬)
  • 第六章 儀式中的文學表達:淨明道科儀文獻中的許遜傳記
    • 第一節 《神功妙濟真君禮文》中的許遜傳記
    • 第二節 《淨明演經朝科》中的許遜傳記
    • 第三節 《許祖表科》中的許遜傳記
    • 第四節 本章結語
  • 第七章 真君醮的成立
    • 第一節 真君降鑒:禮、懺、朝、醮
    • 第二節 從《許祖表科》到真君醮科
    • 第三節 本章結語
  • 第八章 真君背後的真君:許遜信仰文本中的施岑信仰潛流及施岑降筆的正典化以及許遜神格的下降與在地化
    • 第一節 從許遜傳記的附庸文本及地方遺跡變遷看施岑信仰的潛流
    • 第二節 宋元金陵城的一個微觀宗教地理:金陵城內區域信仰網絡與許遜、施岑道院的分合
    • 第三節 作為施岑信仰史料的許遜傳記:施岑降筆《西山許真君八十五化錄》及其正典化
    • 第四節 真君背後的真君:《普天福主演玄法懺》及其在當代道教恢復中的正典化問題
    • 第五節 本章結語
  • 第九章 文本流傳與科儀拼接:《太上靈寶淨明道元正印經》的再發現
    • 第一節 《太上靈寶淨明道元正印經》的文本問題
    • 第二節 呂祖降乩與金丹後派:《金丹祭煉》的成立背景
    • 第三節 「聖語」與「人心」:從《呂祖慈航無極懺》到《金丹祭煉》
    • 第四節 本章結語
  • 結語
  • 附錄一:《沖虛至道長春劉真人語錄》校點
  • 附錄二:《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合璧
  • 主要參考書目
  • 後記
  • 索引
  • 出版地 香港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