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我是遺物整理師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508282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但凡有生命的存在,必然也會面臨死亡,誰都無法自外。
然而每當有人死去,那麼我的工作便開始了……」

黴菌叢生的牆面、充滿穢物與動物屍體的地板、
散落的藥袋或雜物、被血水浸濕的棉被……
你曾經想像過那樣孤單寂寞的風景嗎?

穿梭在各種死亡現場的「遺物整理師」,
一邊清理死亡現場的血跡與遺物,一邊思考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這些曾在懸崖邊掙扎的生活痕跡、不分年齡與性別的孤獨死亡,
既沉重、哀傷,又充滿了對社會的無限諷刺。

然而,這些死亡的細緻陳述,終將成為病毒抗體般的存在,
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更有價值。

◆清理往生者留下的血痕及生活用品,在死生交替之地工作的「遺物整理師」

盡可能壓低聲響,轉開門把進入屋內,在黑暗中摸索打開電燈。往生者留下的乾涸血跡、帶著刺鼻異味的生活用品……遺物整理是件沉重又嚴肅的事,可是遺物整理師卻像在人們面前無法露臉的幽靈職業,甚至有很多人不知道這種行業的存在。
在遺物整理師的工作場域,充滿了各種「死亡故事」:自殺臨死前做好資源回收分類的女子、自殺前先諮詢了整理費用的中年男子、詢問如何無痛自殺的女子、一同躺著迎接生命終點的夫婦……
隨著遺物整理師金完的視線,我們目睹了每一條生命在踏上死亡之路前的孤獨與絕望。

「我經常出入自殺現場,目睹奪命的手段仍然留在現場的情景。解開掛在陽臺、天花板或天然氣管上的晒衣繩,將野營用簡易火爐上堆積如山的木炭灰燼抖落,那都是我必須做的工作。」

◆以某人的死亡維持生計是種諷刺,懷著罪惡感,也肩負著社會責任

「清掃亡者的家時,曾見過鬼嗎?」
「工作時不覺得痛苦嗎?」
「完成工作後有什麼意義?」

從事特殊清潔的作者金完,不時會收到類似的提問與媒體關注。然而,生與死就像硬幣的兩面,只有單面是不成立的,在死者離開人世的地方,其實會更鮮明地展現他的生活與存在:尚未寄出的履歷表、使用多次的搬家箱子、信箱裡的催繳帳單、一落一落的心理勵志書……

隨著「孤獨死」時代的來臨,遺物整理師在死亡現場見到的,是不分年齡與性別,隱藏在陰暗角落裡的掙扎,以及不得不屈服於社會框架的悲鳴。
「靠死亡維持生計是這個職業的諷刺,但我相信這些紀實內容會產生作用,這是一種社會責任的自覺,激勵我繼續寫作。」金完深信,這些針對死亡的細緻陳述,終將成為病毒抗體般的存在,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更有價值。

「在決定自殺後,還擔心善後工作的男人;自己打電話打聽死後清理價格的男人。這世界到底有什麼無血無淚的殘酷事由,將一個人推向窮途末路還不夠,還逼著他要預先擔負活著的人為死者留下的東西清理的代價?」

(首爾大學醫學院法醫系教授、《每週都去看屍體》作者)
  • 封面
  • 序/打開門的第一步
  • 第一章 清掃某人獨自離開的地方
    • 野營生活
    • 資源回收
    • 去開滿漂亮花朵的地方吧!姊姊
    • 窮人之死
    • 黃金,總有一天也會像石頭
    • 尿液嘉年華
    • 抱起貓咪
    • 地獄與天堂之門
    • 書架
    • 棉被裡的世界
    • 隱藏的東西
    • 雙雙棒
    • 致親愛的英珉
  • 第二章 做有一點「特別」的工作
    • 特別的職業
    • 將房子清空的樂趣
    • 野芝麻
    • 凶宅的誕生
    • 救你?還是救我?
    • 價格
    • 望著鍋蓋的心
    • 打掃洗手間
    • 如紙鈔般鐵青的臉龐
    • Homo faber
    • 渺小夜晚的鋼琴演奏
  • 後記
  • 版權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