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從哭泣、怪罪到原諒,真實療癒你的內在創傷

出版日期
2024/03/19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740821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唯有懂得如何去怪罪,
寬恕才會真正的發生……
《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進階指南
創傷療癒大師佩特‧沃克深度療癒力作!
父母、心理諮商師、醫師、社工、教育工作者,
以及每一個受過創傷和時常壓抑情緒的人都需要

本書特色
★來自資深心理治療師的個人掙扎體驗與20年問診的療癒經驗
★是情緒傷害獲得完全解脫、自由與自在的必備指南
★作者《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臺銷售超過30,000本的肯定


當一個人懂得將責任歸咎於應怪罪的地方,
並感到憤怒和失去時,寬恕才會發生……
情緒創傷所導致的具毀滅性的結果,是一種性格組成,其中包含著極糟糕的低自尊、無法享樂、超級負責任或超級不負責任、害怕被遺棄。
而來自不快樂家庭的數千萬成人小孩的悲劇性結果,是他們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如何照顧自己的需求,以及如何對自己感覺良好,也不會享受親密。這千百萬人總是陷入災難性的關係、衝動行為、無情地論斷自己,並且一直尋求認可和安全感。
所以……
如果你習慣在面對人生諸多情況有不良情緒反應時,會怪罪與羞辱自己;
如果你會無緣無故地感到「情緒低落」或無法解釋的焦慮,並且找不出任何原因;
如果會為了偶發的破壞性想法和行為而苦苦掙扎……
那麼,你的「內在小孩」可能受傷了!

真正的自由來自真正的自我認知──
‧對於在童年被嚴重傷害的人來說,真心原諒父母的感覺,極少在他們以哀悼抽乾痛苦之池以前出現。然而,真正的原諒始於自我。
‧真正的原諒,有賴成年小孩清楚記得父母施虐和忽略的細節。
‧若要真心地對父母感恩,我們必須先認清童年傷害,並達到顯著的療癒。
‧更深度的心理健康,只存在於有情緒傷害時仍能保持自我憐憫和自我尊重的人。
‧創傷倖存者絕對需要哀悼,因為他們的個體性和表達性可能在童年時期就被殺死或消失了。
‧自我憐憫會從哀悼中誕生,並且讓我們清楚地知道,遭受惡劣對待,以及由惡劣對待引起的情緒重現,並不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本書所提供的實用建議將幫助你──
‧打破無意識的、自我破壞的習慣
‧復原全然感受自我情緒之能力
‧增進情緒智力
‧為失能家庭的倖存者修復情緒本質在童年時受到的傷害
‧以安全且具療癒性的方式,把淚水轉為自我憐憫,把憤怒轉為健康的自我保護與存活在世的安全感。
  • 推薦序
  • 作者序:創傷復原的情緒療癒
  • 譯者序:獲得解脫、自由、自在的秘笈
  • 本書用語
  • 前言:以情緒為基礎的愛之旅
  • 第1章 復原完整情緒本質的重要性
    • 停止對抗感覺
    • 從怪罪中採收原諒
    • 情緒復原的獎賞
  • 第2章 當「原諒」其實是「否認」時
    • 否認掩飾了自虐
    • 不成熟的原諒與罪惡感
    • 不成熟的原諒與失去基本人權
    • 假性原諒與完美主義
    • 情緒方面的白癡特才
  • 第3章 完全感受情緒
    • 情緒本質的根本動力
    • 動力之一:整體性
    • 動力之二:兩極性
    • 動力之三:矛盾性
    • 動力之四:流動性
  • 第4章 哀悼所帶來的禮物
    • 重拾童年之失落
    • 復原的情緒能加強意向性
    • 喚醒自我憐憫
    • 增強自我保護的本能
    • 安撫情緒重現的情況
    • 減少身體化
    • 開啟通往平靜和解脫的大門
    • 修復能夠去愛的心
    • 減少否認和貶低的情況
    • 除去恐懼和羞恥
  • 第5章 哀悼的重要歷程
    • 哭泣
    • 發怒
    • 言語抒發
    • 完全表達情緒
    • 感受情緒
    • 理性如何迴避哀悼
    • 哀悼並非一日速成
    • 靈魂的暗夜
    • 不可預知的哀悼風暴
    • 當哀悼沒有帶來解脫
  • 第6章 哀悼能減少自我破壞並增強生命力
    • 解離
    • 過度警戒
    • 執著
    • 強迫4
    • 健康地使用防衛來避免哀悼
    • 當復原工作本身變成執著且強迫的行為
  • 第7章 怪罪與原諒:怪罪並不是「髒話」
    • 習得的無助和毒性羞恥
    • 怪罪是健康的自我保護
    • 不復原與復原的說「不」
    • 太過羞恥而無法怪罪
    • 把怪罪發怒出來
    • 強迫性重複、怪罪與不成熟的原諒
    • 同時感到原諒和怪罪的療癒性矛盾
    • 怪罪是持續性的歷程
    • 怪罪與羞恥
    • 怪罪和原諒的相互影響
  • 第8章 完全感受有賴於完全記得
    • 建構童年遭受的虐待與忽略細節
    • 言語虐待
    • 情緒虐待
    • 言語虐待與情緒虐待的致命二重奏
    • 挖苦和嘲弄:偽裝的虐待
    • 忽略:隱形犯行
    • 言語忽略
    • 情緒忽略
    • 靈性虐待
    • 靈性忽略
    • 以哀悼做為靈性的實踐
  • 第9章 自我憐憫的重新撫育
    • 重新撫育始於原諒內在小孩
    • 對內在小孩說話,以及為他說話
    • 自我母育
    • 自我父育
  • 第10章 原諒和情有可原
    • 父母未哭出的眼淚成為他們的怒火
    • 原諒父母
    • 工業革命的情緒與靈性大屠殺
    • 想像性地重建父母的童年
    • 神:終極的情有可原情況
    • 了解情有可原的情況,能減輕羞恥
  • 第11章 原諒的限制:情有可原的情況有時無關緊要
    • 原諒與怪罪的持續之舞
    • 原諒的程度
    • 遠距的原諒
    • 真正的原諒可能會再固化否認
    • 原諒可能掩飾情緒剝削
    • 關於遠距原諒的私人故事
    • 限制與依然失能的父母接觸
    • 原諒和靈性
  • 第12章 原諒自己失能的親職
    • 平衡的道歉例子
    • 原諒、重新撫育和內在小孩
    • 為自己糟糕的重新撫育尋求原諒
    • 原諒、怪罪和內在小孩
  • 第13章 自我原諒
    • 自我原諒和原諒他人
    • 自我原諒過去的錯誤和頑固的習慣
    • 自我原諒和扎根的自我仇恨
    • 自我原諒與存在性的痛苦
    • 自我原諒、他人的原諒與情有可原的情況
    • 共同原諒
    • 解讀過去與現在的混合痛苦
  • 第14章 真心原諒父母
    • 動態變化的原諒
    • 原諒是愛的一種次類型
  • 附錄A
    • 父母虐待與忽略的概略評估(第八章中有這些分類的詳細說明)
    • 健康的育兒方式與技巧
  • 附錄B
    • 自我表達的權利
  • 附錄C
    • 重新撫育內在小孩的肯定語*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