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唯有懂得如何去怪罪,
寬恕才會真正的發生……
《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進階指南
創傷療癒大師佩特‧沃克深度療癒力作!
父母、心理諮商師、醫師、社工、教育工作者,
以及每一個受過創傷和時常壓抑情緒的人都需要
本書特色
★來自資深心理治療師的個人掙扎體驗與20年問診的療癒經驗
★是情緒傷害獲得完全解脫、自由與自在的必備指南
★作者《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臺銷售超過30,000本的肯定
當一個人懂得將責任歸咎於應怪罪的地方,
並感到憤怒和失去時,寬恕才會發生……
情緒創傷所導致的具毀滅性的結果,是一種性格組成,其中包含著極糟糕的低自尊、無法享樂、超級負責任或超級不負責任、害怕被遺棄。
而來自不快樂家庭的數千萬成人小孩的悲劇性結果,是他們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如何照顧自己的需求,以及如何對自己感覺良好,也不會享受親密。這千百萬人總是陷入災難性的關係、衝動行為、無情地論斷自己,並且一直尋求認可和安全感。
所以……
如果你習慣在面對人生諸多情況有不良情緒反應時,會怪罪與羞辱自己;
如果你會無緣無故地感到「情緒低落」或無法解釋的焦慮,並且找不出任何原因;
如果會為了偶發的破壞性想法和行為而苦苦掙扎……
那麼,你的「內在小孩」可能受傷了!
真正的自由來自真正的自我認知──
‧對於在童年被嚴重傷害的人來說,真心原諒父母的感覺,極少在他們以哀悼抽乾痛苦之池以前出現。然而,真正的原諒始於自我。
‧真正的原諒,有賴成年小孩清楚記得父母施虐和忽略的細節。
‧若要真心地對父母感恩,我們必須先認清童年傷害,並達到顯著的療癒。
‧更深度的心理健康,只存在於有情緒傷害時仍能保持自我憐憫和自我尊重的人。
‧創傷倖存者絕對需要哀悼,因為他們的個體性和表達性可能在童年時期就被殺死或消失了。
‧自我憐憫會從哀悼中誕生,並且讓我們清楚地知道,遭受惡劣對待,以及由惡劣對待引起的情緒重現,並不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本書所提供的實用建議將幫助你──
‧打破無意識的、自我破壞的習慣
‧復原全然感受自我情緒之能力
‧增進情緒智力
‧為失能家庭的倖存者修復情緒本質在童年時受到的傷害
‧以安全且具療癒性的方式,把淚水轉為自我憐憫,把憤怒轉為健康的自我保護與存活在世的安全感。
寬恕才會真正的發生……
《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進階指南
創傷療癒大師佩特‧沃克深度療癒力作!
父母、心理諮商師、醫師、社工、教育工作者,
以及每一個受過創傷和時常壓抑情緒的人都需要
本書特色
★來自資深心理治療師的個人掙扎體驗與20年問診的療癒經驗
★是情緒傷害獲得完全解脫、自由與自在的必備指南
★作者《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臺銷售超過30,000本的肯定
當一個人懂得將責任歸咎於應怪罪的地方,
並感到憤怒和失去時,寬恕才會發生……
情緒創傷所導致的具毀滅性的結果,是一種性格組成,其中包含著極糟糕的低自尊、無法享樂、超級負責任或超級不負責任、害怕被遺棄。
而來自不快樂家庭的數千萬成人小孩的悲劇性結果,是他們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如何照顧自己的需求,以及如何對自己感覺良好,也不會享受親密。這千百萬人總是陷入災難性的關係、衝動行為、無情地論斷自己,並且一直尋求認可和安全感。
所以……
如果你習慣在面對人生諸多情況有不良情緒反應時,會怪罪與羞辱自己;
如果你會無緣無故地感到「情緒低落」或無法解釋的焦慮,並且找不出任何原因;
如果會為了偶發的破壞性想法和行為而苦苦掙扎……
那麼,你的「內在小孩」可能受傷了!
真正的自由來自真正的自我認知──
‧對於在童年被嚴重傷害的人來說,真心原諒父母的感覺,極少在他們以哀悼抽乾痛苦之池以前出現。然而,真正的原諒始於自我。
‧真正的原諒,有賴成年小孩清楚記得父母施虐和忽略的細節。
‧若要真心地對父母感恩,我們必須先認清童年傷害,並達到顯著的療癒。
‧更深度的心理健康,只存在於有情緒傷害時仍能保持自我憐憫和自我尊重的人。
‧創傷倖存者絕對需要哀悼,因為他們的個體性和表達性可能在童年時期就被殺死或消失了。
‧自我憐憫會從哀悼中誕生,並且讓我們清楚地知道,遭受惡劣對待,以及由惡劣對待引起的情緒重現,並不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本書所提供的實用建議將幫助你──
‧打破無意識的、自我破壞的習慣
‧復原全然感受自我情緒之能力
‧增進情緒智力
‧為失能家庭的倖存者修復情緒本質在童年時受到的傷害
‧以安全且具療癒性的方式,把淚水轉為自我憐憫,把憤怒轉為健康的自我保護與存活在世的安全感。
- 推薦序
- 作者序:創傷復原的情緒療癒
- 譯者序:獲得解脫、自由、自在的秘笈
- 本書用語
- 前言:以情緒為基礎的愛之旅
-
第1章 復原完整情緒本質的重要性
-
停止對抗感覺
-
從怪罪中採收原諒
-
情緒復原的獎賞
-
-
第2章 當「原諒」其實是「否認」時
-
否認掩飾了自虐
-
不成熟的原諒與罪惡感
-
不成熟的原諒與失去基本人權
-
假性原諒與完美主義
-
情緒方面的白癡特才
-
-
第3章 完全感受情緒
-
情緒本質的根本動力
-
動力之一:整體性
-
動力之二:兩極性
-
動力之三:矛盾性
-
動力之四:流動性
-
-
第4章 哀悼所帶來的禮物
-
重拾童年之失落
-
復原的情緒能加強意向性
-
喚醒自我憐憫
-
增強自我保護的本能
-
安撫情緒重現的情況
-
減少身體化
-
開啟通往平靜和解脫的大門
-
修復能夠去愛的心
-
減少否認和貶低的情況
-
除去恐懼和羞恥
-
-
第5章 哀悼的重要歷程
-
哭泣
-
發怒
-
言語抒發
-
完全表達情緒
-
感受情緒
-
理性如何迴避哀悼
-
哀悼並非一日速成
-
靈魂的暗夜
-
不可預知的哀悼風暴
-
當哀悼沒有帶來解脫
-
-
第6章 哀悼能減少自我破壞並增強生命力
-
解離
-
過度警戒
-
執著
-
強迫4
-
健康地使用防衛來避免哀悼
-
當復原工作本身變成執著且強迫的行為
-
-
第7章 怪罪與原諒:怪罪並不是「髒話」
-
習得的無助和毒性羞恥
-
怪罪是健康的自我保護
-
不復原與復原的說「不」
-
太過羞恥而無法怪罪
-
把怪罪發怒出來
-
強迫性重複、怪罪與不成熟的原諒
-
同時感到原諒和怪罪的療癒性矛盾
-
怪罪是持續性的歷程
-
怪罪與羞恥
-
怪罪和原諒的相互影響
-
-
第8章 完全感受有賴於完全記得
-
建構童年遭受的虐待與忽略細節
-
言語虐待
-
情緒虐待
-
言語虐待與情緒虐待的致命二重奏
-
挖苦和嘲弄:偽裝的虐待
-
忽略:隱形犯行
-
言語忽略
-
情緒忽略
-
靈性虐待
-
靈性忽略
-
以哀悼做為靈性的實踐
-
-
第9章 自我憐憫的重新撫育
-
重新撫育始於原諒內在小孩
-
對內在小孩說話,以及為他說話
-
自我母育
-
自我父育
-
-
第10章 原諒和情有可原
-
父母未哭出的眼淚成為他們的怒火
-
原諒父母
-
工業革命的情緒與靈性大屠殺
-
想像性地重建父母的童年
-
神:終極的情有可原情況
-
了解情有可原的情況,能減輕羞恥
-
-
第11章 原諒的限制:情有可原的情況有時無關緊要
-
原諒與怪罪的持續之舞
-
原諒的程度
-
遠距的原諒
-
真正的原諒可能會再固化否認
-
原諒可能掩飾情緒剝削
-
關於遠距原諒的私人故事
-
限制與依然失能的父母接觸
-
原諒和靈性
-
-
第12章 原諒自己失能的親職
-
平衡的道歉例子
-
原諒、重新撫育和內在小孩
-
為自己糟糕的重新撫育尋求原諒
-
原諒、怪罪和內在小孩
-
-
第13章 自我原諒
-
自我原諒和原諒他人
-
自我原諒過去的錯誤和頑固的習慣
-
自我原諒和扎根的自我仇恨
-
自我原諒與存在性的痛苦
-
自我原諒、他人的原諒與情有可原的情況
-
共同原諒
-
解讀過去與現在的混合痛苦
-
-
第14章 真心原諒父母
-
動態變化的原諒
-
原諒是愛的一種次類型
-
-
附錄A
-
父母虐待與忽略的概略評估(第八章中有這些分類的詳細說明)
-
健康的育兒方式與技巧
-
-
附錄B
-
自我表達的權利
-
-
附錄C
-
重新撫育內在小孩的肯定語*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