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認知」是你的看法、心態和信念,
會決定你快樂、憤怒或難過;
好的想法,
甚至能改善大腦的化學物質和結構!
★暢銷突破500萬冊,授權20種語言版本
★美國心理健康專業人士最常推薦給憂鬱症患者的自救聖經Top1
★首次科學實證「一本自助書籍能對重度憂鬱症患者產生顯著抗憂鬱效果」
根據美國精神病協會《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標準,臨床證實本書對憂鬱有70%的成功療癒力,且持續3年憂鬱症不復發,特別獻給:
◆生活、感情、課業、經濟、工作壓力大……
◆憂鬱、焦慮、孤獨、自卑、悲觀、拖延症、低自尊、嚴重罪惡感、自殺衝動者……
◆容易胡思亂想、易受外在評價影響的人……
◆心理健康專業人員……
為何失去快樂,甚至變得焦慮、憂鬱或絕望?
是你的「認知」導致你的「感受」!
所有心情都是你的「認知」或想法所造成的!「認知」就是你的看法、心態和信念,包含了你詮釋事情的方式。你當下的感受,是你在此刻的想法所致。在你有某種想法並相信它的那一刻,你會立刻產生一個情緒回應:你的情緒來自於你傳道給自己的訊息。這就是「認知療法」的核心概念──事實上,比起實際發生的事,你的想法與你怎麼感覺的關係往往更大。
◆你對自己和全世界的看法黑暗又陰鬱,而且你會相信事情確定如你所想的一樣糟……
→憂鬱時,你的想法被一種無孔不入的消極情緒所支配!
◆你覺得你所想的都是真的,並因為那些想法而深深痛苦著……
→造成情緒陷於混亂不安的負面想法,通常包含了嚴重的認知扭曲;扭曲的思維看似合理,卻往往不理性或完全錯誤!
1全有或全無的思考方式:你用非黑即白的方式看事情。
2以偏概全:你把一個單一的負面事件,看作是一種永無休止的挫敗模式。
3心理過濾:你單獨挑出一個負面細節並對此糾結不放,導致你對所有實際情況的看法都很灰暗。
4輕視正面事物:你用某些理由堅持否定正面經驗,讓自己維持負面信念,即使那不符合現實。
5妄下結論:你總是做出負面解釋,即使沒有明確事實可以支持你的結論。
6誇大(災難化)或貶低:你誇大事情的重要性(例如你的錯誤或別人的成就),或是不當地貶低事情直到它們顯得微不足道(你的個性或是其他人的缺點)。
7情緒化推理:你認定自己的負面情緒必然反映了事情的真實情況:我覺得是這樣就一定是真的。
8「應該」陳述句:你用種種「應該」或「不應該」來針對自己和別人。
9貼標籤和貼錯標籤:極端的以偏概全,你不是描述自己或他人的錯誤(例如我數學考不好、他那樣做讓我很受傷),反而是給自己或他人貼上一個負面標籤(例如我是個數學白痴、他是個該死的卑鄙傢伙)。
10個人化:你把自己看成是某個負面外在事件的禍首,但事實上,你並不需要為此負主要責任。
如果你沮喪、自卑、焦慮、憂鬱,想擺爛人生、覺得世界一片漆黑……
「認知療法」能快速有效的緩解症狀!
不管你有多沮喪、多自卑、多想擺爛躺在床上,或是你斷定自己的憂鬱症和焦慮症無藥可醫、一輩子都好不了,但事實上,你康復的可能性依然很高。
你即將學習到的認知療法,是最早在嚴格的學術界審查下,被科學研究證實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之一。作者會帶你書你邊閱讀、邊拿起筆做測試、做練習,這套解決及因應問題的技巧,能幫助你面對和處理現代生活的各種危機,從惱人的輕微刺激到嚴重的情緒崩潰,包含了離婚、死亡或失敗等現實問題,還有看似沒有明顯外在原因的長期性問題,比如缺乏自信、挫折感、罪惡感或漠不關心等等。
◆快速改善症狀
如果你已經是憂鬱症患者,在輕度的情況下,通常可以在12週內感受到症狀的緩解。如果你沒有嚴重到被診斷出臨床上的憂鬱、焦慮、躁鬱、強迫症,你可以利用本書很好的面對與處理生活中的壓力、負面事件帶給你的影響等,避免長期累積成疾。
◆理解究竟是什麼引發你的憂鬱、焦慮、痛苦
除了解釋導致你情緒低落、憤怒、焦慮、什麼都不想做的原因,也帶你區分「正常」和「異常」的情緒、評估你的負面情緒(如煩亂、難過、沮喪和惱怒)的嚴重程度……當然,也會讓你知道你可以做哪些事來改變心情。
◆學習情緒自我控制
你將學到每當你沮喪的時候,如何應用安全有效的因應策略,幫助自己提振心情。此外,本書也會帶領你制定一份實用、合乎現實、循序漸進的自助計畫,讓你把自己的心情控制得更好。
◆預防復發與個人成長
你將重新評估某些關於構成人類價值的觀念,正是這些價值觀和假設造成你比其他人更容易陷入過度的憂鬱、焦慮、憤怒……,檢視並重整這些價值觀和假設,除了能預防憂鬱症等心理健康疾病的復發,也能幫助你有更健全的人生觀。
認知療法能幫助你建立自尊、觸發行動力、回應言語攻擊、消減怒火、消除罪惡感,同時給你現實遭遇不幸、鳥事時的心理對策,進而幫助你提振心情。不僅如此,柏恩斯博士還會帶你探尋每個人內在的「沉默假設」,也就是那些導致我們一再陷入痛苦循環的核心信念、底層邏輯,改善一個人認同成癮、愛情成癮、把工作當全部價值、完美主義等情況,讓你對世界和人生有更健康的觀點。
會決定你快樂、憤怒或難過;
好的想法,
甚至能改善大腦的化學物質和結構!
★暢銷突破500萬冊,授權20種語言版本
★美國心理健康專業人士最常推薦給憂鬱症患者的自救聖經Top1
★首次科學實證「一本自助書籍能對重度憂鬱症患者產生顯著抗憂鬱效果」
根據美國精神病協會《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標準,臨床證實本書對憂鬱有70%的成功療癒力,且持續3年憂鬱症不復發,特別獻給:
◆生活、感情、課業、經濟、工作壓力大……
◆憂鬱、焦慮、孤獨、自卑、悲觀、拖延症、低自尊、嚴重罪惡感、自殺衝動者……
◆容易胡思亂想、易受外在評價影響的人……
◆心理健康專業人員……
為何失去快樂,甚至變得焦慮、憂鬱或絕望?
是你的「認知」導致你的「感受」!
所有心情都是你的「認知」或想法所造成的!「認知」就是你的看法、心態和信念,包含了你詮釋事情的方式。你當下的感受,是你在此刻的想法所致。在你有某種想法並相信它的那一刻,你會立刻產生一個情緒回應:你的情緒來自於你傳道給自己的訊息。這就是「認知療法」的核心概念──事實上,比起實際發生的事,你的想法與你怎麼感覺的關係往往更大。
◆你對自己和全世界的看法黑暗又陰鬱,而且你會相信事情確定如你所想的一樣糟……
→憂鬱時,你的想法被一種無孔不入的消極情緒所支配!
◆你覺得你所想的都是真的,並因為那些想法而深深痛苦著……
→造成情緒陷於混亂不安的負面想法,通常包含了嚴重的認知扭曲;扭曲的思維看似合理,卻往往不理性或完全錯誤!
1全有或全無的思考方式:你用非黑即白的方式看事情。
2以偏概全:你把一個單一的負面事件,看作是一種永無休止的挫敗模式。
3心理過濾:你單獨挑出一個負面細節並對此糾結不放,導致你對所有實際情況的看法都很灰暗。
4輕視正面事物:你用某些理由堅持否定正面經驗,讓自己維持負面信念,即使那不符合現實。
5妄下結論:你總是做出負面解釋,即使沒有明確事實可以支持你的結論。
6誇大(災難化)或貶低:你誇大事情的重要性(例如你的錯誤或別人的成就),或是不當地貶低事情直到它們顯得微不足道(你的個性或是其他人的缺點)。
7情緒化推理:你認定自己的負面情緒必然反映了事情的真實情況:我覺得是這樣就一定是真的。
8「應該」陳述句:你用種種「應該」或「不應該」來針對自己和別人。
9貼標籤和貼錯標籤:極端的以偏概全,你不是描述自己或他人的錯誤(例如我數學考不好、他那樣做讓我很受傷),反而是給自己或他人貼上一個負面標籤(例如我是個數學白痴、他是個該死的卑鄙傢伙)。
10個人化:你把自己看成是某個負面外在事件的禍首,但事實上,你並不需要為此負主要責任。
如果你沮喪、自卑、焦慮、憂鬱,想擺爛人生、覺得世界一片漆黑……
「認知療法」能快速有效的緩解症狀!
不管你有多沮喪、多自卑、多想擺爛躺在床上,或是你斷定自己的憂鬱症和焦慮症無藥可醫、一輩子都好不了,但事實上,你康復的可能性依然很高。
你即將學習到的認知療法,是最早在嚴格的學術界審查下,被科學研究證實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之一。作者會帶你書你邊閱讀、邊拿起筆做測試、做練習,這套解決及因應問題的技巧,能幫助你面對和處理現代生活的各種危機,從惱人的輕微刺激到嚴重的情緒崩潰,包含了離婚、死亡或失敗等現實問題,還有看似沒有明顯外在原因的長期性問題,比如缺乏自信、挫折感、罪惡感或漠不關心等等。
◆快速改善症狀
如果你已經是憂鬱症患者,在輕度的情況下,通常可以在12週內感受到症狀的緩解。如果你沒有嚴重到被診斷出臨床上的憂鬱、焦慮、躁鬱、強迫症,你可以利用本書很好的面對與處理生活中的壓力、負面事件帶給你的影響等,避免長期累積成疾。
◆理解究竟是什麼引發你的憂鬱、焦慮、痛苦
除了解釋導致你情緒低落、憤怒、焦慮、什麼都不想做的原因,也帶你區分「正常」和「異常」的情緒、評估你的負面情緒(如煩亂、難過、沮喪和惱怒)的嚴重程度……當然,也會讓你知道你可以做哪些事來改變心情。
◆學習情緒自我控制
你將學到每當你沮喪的時候,如何應用安全有效的因應策略,幫助自己提振心情。此外,本書也會帶領你制定一份實用、合乎現實、循序漸進的自助計畫,讓你把自己的心情控制得更好。
◆預防復發與個人成長
你將重新評估某些關於構成人類價值的觀念,正是這些價值觀和假設造成你比其他人更容易陷入過度的憂鬱、焦慮、憤怒……,檢視並重整這些價值觀和假設,除了能預防憂鬱症等心理健康疾病的復發,也能幫助你有更健全的人生觀。
認知療法能幫助你建立自尊、觸發行動力、回應言語攻擊、消減怒火、消除罪惡感,同時給你現實遭遇不幸、鳥事時的心理對策,進而幫助你提振心情。不僅如此,柏恩斯博士還會帶你探尋每個人內在的「沉默假設」,也就是那些導致我們一再陷入痛苦循環的核心信念、底層邏輯,改善一個人認同成癮、愛情成癮、把工作當全部價值、完美主義等情況,讓你對世界和人生有更健康的觀點。
-
推薦 情緒平衡的寶典
-
好評迴響
-
具名強推
-
- 引言 來自「認知療法之父」的推薦
-
簡介 什麼是認知療法?
-
你的想法決定你的感覺
-
認知療法的有效性
-
認知療法以及本書的「閱讀治療」效果
-
本書能幫你什麼?
-
-
PART 1 認知療法的憂鬱理論
-
01 情緒障礙治療的突破─認知療法
-
認知療法的3大原則
-
認知療法的臨床實證效果
-
-
02 診斷你的心情─治療的第一步
-
善用「柏恩斯憂鬱檢測表」評量你有沒有憂鬱
-
柏恩斯憂鬱檢測表解讀
-
評估你的憂鬱指數與是否需要專業協助
-
其他需要注意的非憂鬱症精神疾病
-
-
03 破解情緒─認知扭曲導致你的憂鬱和焦慮
-
負面感覺取決於負面思維
-
10種認知扭曲
-
認知扭曲自我評估測驗
-
你的感受不等於事實
-
-
-
PART 2 用認知療法緩解憂鬱、創造好心情
-
04 從建立自尊開始
-
不良的自我形象會使人憂鬱
-
克服無價值感
-
提升自尊的具體方法
-
世上不存在一文不值的人
-
-
05 突破「什麼都不想做」的無動力情況
-
憂鬱會癱瘓你的意志和行動力
-
4個錯誤的自我挫敗理論
-
造成倦怠循環的13種常見心態
-
有助於行動的14種自我觸發技巧
-
先有行動,才會有動力
-
-
06 學習反駁負面的自我批判
-
憂鬱常由外界批評所引發,但其實是你在貶低自己
-
回應批評攻擊的3個步驟
-
反質問者技巧
-
有自尊的面對批評
-
-
07 找回憤怒的操縱權
-
你有多容易憤怒?
-
是你對事件的詮釋激怒了你
-
導致憤怒的認知扭曲
-
認清「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
-
發怒在什麼情況下是必要的?
-
消減怒火的10種方法
-
關於憤怒的10個要點
-
-
08 克服憂鬱導致的強烈罪惡感
-
導致罪惡感的認知扭曲
-
罪惡感循環
-
罪惡感是不負責任的
-
以同理取代罪惡感的6項技巧
-
-
09 如果我的憂鬱來自現實的問題呢?
-
有所謂的「現實性憂鬱症」嗎?
-
情況1:即將失去生命
-
情況2:當身體變得殘疾
-
情況3:失業、一直換工作
-
情況4:失去摯愛
-
如何悲傷但不痛苦?
-
-
-
PART 3 預防憂鬱一再復發,促進個人成長
-
10 挖掘憂鬱症更深層的根本原因
-
沉默假設─不合理的核心信念
-
探尋沉默假設的2大方法
-
-
11 擺脫「認同成癮」的勒索
-
認同問題的根源
-
通往獨立和自我尊重的途徑
-
啟動「內在之光」
-
-
12 從「愛情成癮」中復原,好好對待自己
-
成為愛情成癮者的壞處
-
區分孤獨感和孤單之間的差異
-
你可以和自己建立關係
-
調整對愛、友情和婚姻的態度
-
-
13 認清「工作不等於你的價值」
-
根據成就來衡量你的價值,會帶來自我挫敗
-
工作=價值嗎?
-
通往自尊的4條途經
-
跳脫「成就陷阱」
-
-
14 鬆綁「完美主義」,溫柔待己
-
開始練習平凡
-
克服完美主義傾向的15種方法
-
-
-
PART 4 戰勝無望感和自殺衝動
-
15 讓你選擇「活下去」
-
自殺不是解決你問題的唯一辦法
-
評估你的自殺衝動
-
自殺的不合邏輯之處
-
絕望感只是憂鬱症的症狀
-
-
-
PART 5 認知療法也能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壓力
-
16 精神科醫師如何應用認知技巧?
-
對付敵意─面對「開除20個醫師的男人」
-
對付忘恩負義─面對「不會說謝謝的女人」
-
對付不確定性和無助感─面對「一個決定自殺的女人」
-
我獲得的回報
-
-
-
PART 6 你應該知道的憂鬱症藥物治療真相
-
17 憂鬱是因還是果─心理疾病還是大腦疾病?
-
遺傳和環境因素,哪個影響較大?
-
憂鬱症是大腦中一種「化學物質失衡」造成的?
-
憂鬱症是怎麼發生的?
-
-
18 憂鬱症的藥物治療與談話治療
-
憂鬱症的「心智-身體」問題
-
如果憂鬱症是天生的,就該用藥物治療吧?
-
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哪個比較好?
-
妨礙憂鬱治療的12個有害迷思
-
-
19 常見抗憂鬱症處方藥的22項須知
-
我的抗憂鬱藥使用偏好
-
你必須思考的22個用藥問題
-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