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2040年將迎來真正的數位社會,
5年後,仍在做同樣事情的企業將會被淘汰,
創造顧客連結點,正是生死存亡的關鍵!
此刻處於中場的我們擁有巨大優勢,
超前部署數位革命的下半場戰役!
產業實例+完整理論,
打造你的全新行銷思維!
世界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在數位革命的局勢中,本書將教你跳脫坐以待斃的狀態,運用「顧客價值金字塔」和「顧客關係4P」來打造堅不可摧的商業模式。
本書作者奧谷孝司曾任職於無印良品,開發出多項熱賣商品;岩井琢磨曾任職於日本第二大廣告公司博報堂DY。
兩位作者在書中舉出豐富的業界案例,如亞馬遜、沃爾瑪、宜得利、lululemon等全球知名企業,說明當今企業面對的課題不只是通路數位化,而是必須進行以數位為前提的商業模式變革,才能在數位時代下存活。
◆橫跨多種產業的實例,一窺數位時代必備的商業變革:
▶▶宜得利──
早在新冠肺炎爆發前,便推出「到店取貨」與「兩手空空購物」服務;疫情爆發後,也為顧客創造出便利的體驗,減少被傳染的風險。
▶▶YAMAP──
提供登山地圖app,即使在無訊號的深山裡也能使用。DOMO計畫則建立了「連結人與山」的顧客價值,產生最棒的良性循環。
▶▶snaq.me──
以訂閱制的「點心宅配」來配送歡樂,出於「產品即服務」的信念,根據顧客反應來彈性改變產品內容,時時與顧客保持連結。
▶▶沃爾瑪──
推出「將食材送進你家冰箱裡」的服務,以冰箱作為與顧客的連結點,成功建立和顧客之間的信任關係。
▶▶亞馬遜生鮮──
超市裡齊備的商品與顧客構築出廣泛的連結,店內的智慧購物車具有結帳功能,挑選完商品後,只要推著購物車走出店外,就能完成結帳。
***
新冠疫情帶來的衝擊,造成戲劇性的數位轉換,
如今,5週內便可能發生5年的進化,
5年後,仍和現在做同樣事情的企業將會消失!
▌想要與顧客保持連結,你必須自問三個最重要的問題:
1. 使顧客想要與我們保持連結的「顧客價值」為何?
2. 我們要採取哪些行動來實現「顧客價值」?
3. 那是其他公司無法模仿的「顧客價值」嗎?
不論在哪個時代,決定企業生死的關鍵都是顧客。唯有在顧客有困難時出手相助的企業,才會在顧客心中留下印象。
數位革命重視的是「時時與顧客保持連結」;一家企業是否值得連結,是由顧客來決定。假如沒有價值,顧客與企業的連結便會中斷。對此,我們必須要重新有深刻的認識。
一致推薦
Audrey/電商人妻
李仁毅/臉書社團「日本行銷最前線」創辦人
周品均/唯品風尚集團執行長
黃昭瑛/KKday營銷長
鄭涵睿/綠藤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以上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5年後,仍在做同樣事情的企業將會被淘汰,
創造顧客連結點,正是生死存亡的關鍵!
此刻處於中場的我們擁有巨大優勢,
超前部署數位革命的下半場戰役!
產業實例+完整理論,
打造你的全新行銷思維!
世界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在數位革命的局勢中,本書將教你跳脫坐以待斃的狀態,運用「顧客價值金字塔」和「顧客關係4P」來打造堅不可摧的商業模式。
本書作者奧谷孝司曾任職於無印良品,開發出多項熱賣商品;岩井琢磨曾任職於日本第二大廣告公司博報堂DY。
兩位作者在書中舉出豐富的業界案例,如亞馬遜、沃爾瑪、宜得利、lululemon等全球知名企業,說明當今企業面對的課題不只是通路數位化,而是必須進行以數位為前提的商業模式變革,才能在數位時代下存活。
◆橫跨多種產業的實例,一窺數位時代必備的商業變革:
▶▶宜得利──
早在新冠肺炎爆發前,便推出「到店取貨」與「兩手空空購物」服務;疫情爆發後,也為顧客創造出便利的體驗,減少被傳染的風險。
▶▶YAMAP──
提供登山地圖app,即使在無訊號的深山裡也能使用。DOMO計畫則建立了「連結人與山」的顧客價值,產生最棒的良性循環。
▶▶snaq.me──
以訂閱制的「點心宅配」來配送歡樂,出於「產品即服務」的信念,根據顧客反應來彈性改變產品內容,時時與顧客保持連結。
▶▶沃爾瑪──
推出「將食材送進你家冰箱裡」的服務,以冰箱作為與顧客的連結點,成功建立和顧客之間的信任關係。
▶▶亞馬遜生鮮──
超市裡齊備的商品與顧客構築出廣泛的連結,店內的智慧購物車具有結帳功能,挑選完商品後,只要推著購物車走出店外,就能完成結帳。
***
新冠疫情帶來的衝擊,造成戲劇性的數位轉換,
如今,5週內便可能發生5年的進化,
5年後,仍和現在做同樣事情的企業將會消失!
▌想要與顧客保持連結,你必須自問三個最重要的問題:
1. 使顧客想要與我們保持連結的「顧客價值」為何?
2. 我們要採取哪些行動來實現「顧客價值」?
3. 那是其他公司無法模仿的「顧客價值」嗎?
不論在哪個時代,決定企業生死的關鍵都是顧客。唯有在顧客有困難時出手相助的企業,才會在顧客心中留下印象。
數位革命重視的是「時時與顧客保持連結」;一家企業是否值得連結,是由顧客來決定。假如沒有價值,顧客與企業的連結便會中斷。對此,我們必須要重新有深刻的認識。
一致推薦
Audrey/電商人妻
李仁毅/臉書社團「日本行銷最前線」創辦人
周品均/唯品風尚集團執行長
黃昭瑛/KKday營銷長
鄭涵睿/綠藤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以上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
前言 將行銷的基礎數位化
-
往後20年是「數位革命」的下半場戰役
-
行銷人該正視的事
-
五年後,仍和現在做同樣生意的企業將會消失
-
4P × 數位革命
-
-
PART 1 顧客改變了行為
-
Chapter 01 「日常生活的數位轉換」已成定型
-
將透過數位得到的體驗當作「價值」
-
-
Chapter 02 企業「竭盡全力的對應」與「徹底的進化」
-
以確立全新商業模式為目標的美國企業
-
盒馬鮮生——吞併其他無法因應新冠疫情的公司店面,進而大幅成長
-
-
Chapter 03 「緊密連結」所帶來的價值
-
線下企業陸續破產
-
Nike——「與顧客的緊密連結」促成加速成長
-
她改用宜得利家居的理由
-
CAINZ 嘗試凝聚顧客的支持度
-
企業破產的原因是「無法維持連結」
-
「沒有連結價值」的企業,會從顧客的日常生活中消失
-
-
-
PART 2 顧客的價値有所改變
-
Chapter 04 顧客價值的三個層級
-
「連結的價值」位於最上層
-
以顧客為立基點來思考「數位連結」
-
-
Chapter 05 Peloton——健身企業藉由革新顧客的連結點,獲得壓倒性勝利
-
狂熱粉絲齊聚一堂,作為「社群」的企業
-
顧客從既有的企業轉向派樂騰的理由
-
請提出三問:「連結的理由是什麼?」
-
-
-
PART 3 改變行銷思維
-
Chapter 06 傳統型4P 的弊病
-
亞馬遜採取「破壞業界」的一貫做法
-
傳統型的行銷思維
-
-
Chapter 07 顧客關係 × 4P
-
數位時代的行銷思維
-
資料系統與CRM 計畫
-
派樂騰的顧客關係4P
-
「與顧客的連結」是競爭的原因
-
-
-
PART 4 改變商業模式
-
Chapter 08 YAMAP——從「與顧客連結」來思考產品的登山app 企業
-
在沒有訊號的深山中,一樣能顯示地圖的app
-
在線上和線下構築與顧客的連結
-
根據與粉絲的連結,展開電子商務事業
-
不斷增加「謝謝YAMAP」的商品提案
-
推動付費會員制的價格提案
-
以用戶投稿照片建立出高人氣內容
-
「連結人與山」的顧客價值
-
YAMAP 的商業模式與競爭力
-
-
Chapter 09 snaq.me——以訂閱制的點心宅配來配送歡樂
-
以配送商品的BOX 作為與顧客的連結點
-
作為「Product as a Service」的商品
-
根據顧客來更改商品提案
-
價格設定是根據價值,而不是原價
-
對持續的時間和回饋提供常客獎勵
-
與現有點心製造商之間的關鍵差異
-
snaq.me 的商業模式與競爭力
-
-
Chapter 10 TRIAL——標榜「以IT 改變通路」的日本先驅
-
名為「智慧購物車」的顧客連結點
-
實體店面裡的數位CRM
-
引進app 結帳所代表的意義
-
目標是「什麼都不用想的購物」
-
TRIAL 的商業模式與競爭力
-
TRIAL 的挑戰與零售業的課題
-
-
-
PART 5 改變競爭規則
-
在新模式下引發「跨產業個人化競爭」
-
Chapter 11 lululemon——市值擠進全球前三名的加拿大新星
-
不主打「全通路」,而是「全方位顧客體驗」
-
收購能成為顧客連結點的新創公司「Mirror」
-
露露樂檬和派樂騰的競爭
-
-
Chapter 12 Walgreens——「解放」顧客的第一手資訊,加速新事業發展
-
推動大量的個人化
-
回歸到100 年前就投入的工作
-
今後競爭的要訣
-
-
-
PART 6 改變掌握資料的方式
-
Chapter 13 以「線上與線下的融合」為前提
-
一切都是從「通路革命」開始
-
光是將通路轉移到線上,還不夠
-
以數位ID 認證所有顧客
-
-
Chapter 14 Walmart——將食材送進冰箱裡,掌握「顧客行動」的實驗
-
因新冠疫情而提高的服務需求
-
為了讓顧客提供進一步的資訊,「信賴」最為重要
-
在顧客的使用時間擁有連結點,了解其行動
-
-
Chapter 15 Amazon Fresh——智慧結帳購物車和Alexa 帶來掌握資料的衝擊
-
連結店內時間與家中時間
-
「根據資料來開發商品」的現實
-
-
-
PART 7 改變事業系統
-
Chapter 16 只有商業模式是無法運作的
-
行銷進化之下的「經營角色」
-
數位事業系統的必要性
-
九個提問
-
得到「不知道答案」的答案
-
-
Chapter 17 實踐「全新的基礎」——三個必備的觀點
-
經營者該思考的事
-
(一)Purpose——重新思考事業的原點
-
(二)價值——重新思考構築顧客價值的方法
-
(三)人才——重新思考人與數位的關係
-
-
- 終章 回歸以顧客為立基點的行銷
- 謝辭
- 參考資料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