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不過是具屍體:挨刀、代撞、擋子彈……千奇百怪的人類遺體應用史

出版日期
2024/03/15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74847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屍體才是推動醫學進展的最大功臣!


「是的,他生前是好人,我當然不想挖出他的屍體……但只要想到如果有二十個人可以因此獲益,那就值得了。」by不具名的醫學院學生



  • 死刑犯的屍體曾是古人練習開刀的對象?

  • 遺體防腐技術是來自於南北戰爭?

  • 為了製造更安全的汽車,屍體也充當防撞測試員?

  • 乘客的遺體如何解開飛機失事之謎?

  • 子彈的射擊效能提高,是因為科學家以屍體來做試驗改良?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瑪莉.羅曲,冒著被質疑「腦袋壞了」的風險,帶領讀者展開一場死亡之旅。為了一探屍體在死前與死後的作用,羅曲前往南方大學醫學中心解剖室、田納西大學人類學研究中心、韋恩州立大學衝擊研究所等機構,看屍體的各部位如何被「有效應用」。這位喜愛四處獵奇的「古怪」記者,認為屍體不只是屍體,它能成就不朽的科學成就。


趁著心臟還在跳動,靈魂尚未離開軀竅,《不過是具屍體》告訴我們應該秉持開放的態度,自行決定死後的旅程:成為美妙浪漫的花園肥料、流進水裡被鄰居喝下肚、前進哈佛做個罐中腦,或是在教學陳列架赤身裸體搔首弄姿「永久保存」……在羅曲機智幽默的筆鋒下,死亡再也不只是場感傷的人生大事,而能替醫學與科學進展開啟新的章節。


本書特色


※ 外科醫師暨金鼎獎得主蘇上豪 撰文推薦


※《紐約時報》暢銷書


※ 亞馬遜書店編輯選書


※ 獲選「Barnes & Noble」連鎖書店「發現偉大新作家」


※ 獲選博多書店「原創之聲」獎


※《ELLE》讀者選書獎


※《娛樂週刊》、《舊金山紀事報》、《西雅圖時報》、《聖荷西信使報》、《拉斯維加斯信使報》、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科學的星期五」二○○三年最佳圖書

  • 推薦序 「臭皮囊」的應用史──蘇上豪
  • 序   死亡,絕非一成不變
  • 1頭顱要是任意丟棄,那就太可惜了 在死屍上練習開刀
  • 2解剖的原罪 人體解剖史背後的卑鄙勾當
  • 3不朽的來生 人體腐爛及防腐技術
  • 4屍體能開車? 撞擊承受力科學
  • 5黑盒子以外的祕密 乘客遺體會說話
  • 6替活人挨子彈? 子彈和炸彈的倫理爭議
  • 7替誰上十字架? 杜林屍布上的血跡
  • 8要怎麼知道你已經「登出」了? 腦死、活埋和靈魂的歸宿
  • 9不過是顆頭顱 斬首、復活和頭顱移植
  • 10大啖人肉 食人療方和人肉水餃
  • 11出了火坑,進堆肥箱 其他新穎的了結方式
  • 12本書作者的遺體 她究竟會怎麼處理?
  • 參考書目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