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完全看懂!電腦王硬知識圖解書2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9/01/2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199127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Part 1:完全看懂處理器&主機板
【封面故事】Intel Core新架構徹底解析╱陳吳銓

【玩家採購】Core i7超頻就這樣玩╱馬路小米

【封面故事】Core i7我全懂╱張方至

【玩硬體】換Centrino2會更好?╱張方至、洪宛靖

【達人之路】完全看懂 動態預測分支╱痴漢水球

【玩硬體】X38最高頻寬合體╱陳吳銓、廖浩天


Part 2:完全看懂儲存媒體
【玩家採購】搞懂你的記憶卡╱蘇哲民

【玩家觀點】深入垂直記錄技術╱硬碟博土

【特輯2】垂直寫入硬碟跑得快╱趙慕倫

【玩家觀點】硬碟機怎麼防震╱硬碟博土

【封面故事】2.5吋小硬碟大學問╱程威迪

【完全看懂】徹底研究exFAT╱洪宛靖

【玩家觀點】企業級硬碟強在哪?╱硬碟博土

【玩軟體】完全看懂磁碟重組軟體╱洪宛靖


Part 3:完全看懂多媒體
【玩家採購】驚爆LCD規格內幕╱吳文辰

【特異功能】要不要買16:9螢幕?╱洪宛靖

【封面故事】DVD Xvid交棒,改玩HD高畫質╱吳文辰、哈姆太郎

【封面故事】探索Full HD高畫質的世界╱林銘祥

【封面故事】選對你的播放軟體╱洪宛靖

【封面故事】認識電視卡的組成╱哈姆太郎

【玩家採購】看懂DVD燒錄原理╱于瑩杰


Part4:完全看懂遊戲技術
【進階練功房】徹底了解3D繪圖反鋸齒╱吳文辰

【完全看懂】突飛猛進的DirectX 11╱Diablo

【完全看懂】16顆Pentium組成超級顯卡╱吳文辰

【玩軟體】顯示卡限定,新遊戲特效╱于瀅杰

【ADV實驗室】PCI Express 2.0有用嗎?╱張方至


Part 5:完全看懂電腦週邊
【完全看懂】鍵盤印刷技術大觀╱iqmore

【玩家採購】詳細看懂80plus╱陳柏翰

【玩軟體】看懂3DMark Vantage測試數據╱于瀅杰

【玩家採購】遊戲鍵盤規格詳解╱陳柏翰
  • Part1 完全看懂處理器和主機板
    • 完全看懂:Intel Core新架構
      • 管線階數與時脈的關係
      • P6微架復辟
      • Wide Dynamic Execution
      • 加大的解碼單元
      • 分支預測單元
      • 亂序執行引擎及執行單元
      • 強化的多媒體運算能力
      • 儲存單元
      • 新技術與功能
    • 完全看懂:Core i7超頻
      • LGA775與1366的不同
      • 總頻決定一切效能
      • QPI Link Speed
    • 完全看懂:Core i7
      • Core i7平台的規格及特色
      • 新指令及新技術(QPI、WPT、VPID、SSE4)
      • Nehalem新核心處理器
      • QPI技術的重要特色
      • 跟AMD ccHT介面的差
    • 完全看懂:Centrino 2
      • Centrino與Centrino 2的不同
      • IDA動態超頻
      • 無線網路加入WiMAX
    • 完全看懂:動態預測分支
      • 分支指令降低效能
      • 決定分支是否發生的動態預測位元
      • 動態分支預測的挑戰
    • 完全看懂:X38最高頻寬合體
      • 頻寬撐大的3系列晶片
      • 控制項目更進一步
      • Intel Extreme Memory Profile(X.M.P)
  • Part2 完全看懂儲存媒體
    • 完全看懂:記憶卡
      • CF 4.1仍是最新規範
      • SD家族佔有率還是最高
      • Sony Memory Stick PRO-HG Duo HX
      • XD技術緩步向前
    • 完全看懂:垂直記錄技術
      • 垂直記錄提昇硬碟容量
      • 磁性記錄技術
      • 垂直記錄方式
      • 磁錄密度
      • 超順磁極限效應
      • 磁碟儲存原理
      • 垂直寫入新技術
      • 垂直寫入的優缺點
    • 完全看懂:exFAT
      • NTFS格式的三大缺失
      • exFAT的特點
      • 什麼是TFAT
      • 讓XP也能讀取exFAT
    • 完全看懂:磁碟重組
      • 規劃檔案系統
      • 重組與備份還原、格式化的差異
      • SSD、隨身碟適合重組嗎?
    • 完全看懂:2.5吋小硬碟大學問
      • 2.5吋硬碟轉速改良
      • 大容量才是王道
      • 磁頭決定速度
  • Part3 完全看懂多媒體
    • 完全看懂:LCD規格標準
      • 液晶螢幕原理
      • 反應時間(Pixel Response Time)
      • 可視角度(Viewing Angles)、對比(Contrast)與亮度(Brightness)
      • TN+Film、IPS、MVA、PVA面板原理與特性
    • 完全看懂:16:9螢幕到底哪裡好
      • 為何會出現16:9機型
      • 16:9有什麼好
      • 16:9螢幕的選購,目前仍以22吋為佳
    • 完全看懂:HD高畫質
      • HD影片規格
      • HD影片壓縮格式
    • 完全看懂:Full HD
      • 視訊HD的起源與多種規格
      • Full HD=完整高解析度
      • 採用16:9寬螢幕比例
      • Full HD哪裡找
      • 無線數位Hi HD即將開播
      • 藍光電影視聽極致享受
      • 哈日族最愛BS Digital
      • 網路下載免費Full HD影片
      • 遊戲娛樂趕上HD潮流
    • 完全看懂:藍光影片
      • 藍光影片的發展現況
      • 藍光光碟規格
      • 如何選擇電腦端播放軟體
      • 有了硬體加速就天下無敵?
      • 用PowerDVD播放硬碟裡的BDRIP
    • 完全看懂:電視卡的組成
      • 電視卡、盒的差異
      • 圖解電視卡運作流程
      • 驅動決定了晶片功能
      • 附贈PVR軟體的選擇
      • 數位、類比通吃的hybrid tuner
    • 完全看懂:DVD燒錄原理
      • 燒錄器的關鍵元件在哪?
      • 燒錄器如何寫入資料?
      • 光碟片如何記錄資料
      • 高速寫入的困難在哪?
  • Part4 完全看懂遊戲技術
    • 完全看懂:DirectX 11
      • DirectX 8∼11的進化
      • DirectX 11的新功能
    • 完全看懂:最新遊戲特效與趨勢
      • 最佳化的品牌優勢
      • 物理運算的支援
      • 徹底感受PhysX
      • 首款DX10.1的遊戲
      • S3也支援DX10.1
    • 完全看懂:Larrabee:16顆Pentium組成的超級顯卡
      • Larrabee四大特色
      • CPU與GPU本質上的差異
      • Larrabee到底是什麼?
      • Larrabee架構的缺點
      • Larrabee的硬體設計
    • 完全看懂:GPGPU是什麼?
      • CPU的先天不足
      • 多核心的處理器發展趨勢
      • GPGPU超高浮點運算能力
      • GPU成為GPGPU的代價
      • NVIDIA CUDA與Tesla
      • AMD Fusion
    • 完全看懂:PCI Express 2.0有用嗎?
      • 外觀與PCI-E 1.0一模一樣
      • 令人冒冷汗的實驗方法
      • HD 3450:PCI-E 1.0 x8即可餵飽
      • HD 3650:PCI-E 1.0 x16恰恰好
      • 8800GT:PCI-E 2.0似乎有一點用
  • Part5 完全看懂電腦週邊
    • 完全看懂:遊戲鍵盤大解析
      • 根據需求挑鍵盤
      • 機械與薄膜的選擇
      • USB與PS/2的優劣
      • 多媒體遊戲鍵盤好用嗎
      • 有巨集功能才夠嗆
    • 完全看懂:鍵盤印刷技術
      • 印字技術大剖析
    • 完全看懂:80 PLUS
      • 高效率電源省錢又環保
      • 80 PLUS與能源之星
      • 認證規範限制嚴格
      • 高效率產品能省下多少能源?
    • 完全看懂:3DMark Vantage
      • 3DMark與DirectX發展回顧
      • 五種不同測試模式
      • 3DMark Vantage特效比較
      • 3DMark Vantage計分方式
      • 全新GPU與CPU測試
      • Feature Test(特性測試)
      • 稱不上劃時代的新作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