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在信徒的國度:伊斯蘭世界之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572237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一場帶著”命題”開始的旅程,
以後殖民知識分子的自省式獨白,
解構伊斯蘭文化傳統與現代,信仰與文明的衝突矛盾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V.S.奈波爾最具爭議性作品.

★英語世界重量級作家 爭議不斷的當代文學大師
★書寫功力超越文壇巨匠D.H.勞倫斯、格雷安‧葛林
★連勁敵薩依德都不得不折服
★讓深交30年的保羅‧索魯與他反目


促使V.S.奈波爾展開為期七個多月的伊斯蘭國度之旅,起因來自他在電視新聞上看到伊朗什葉派革命的相關報導,一向對第三世界政治局勢關心的他,決定不放棄這個機會去親身體會伊朗革命的浪潮。

1979年,奈波爾的第一站便是伊朗,然後是與他自己的印度文化背景關係密切的巴基斯坦;再來是東南亞的兩個國家──馬來西亞與印尼。奈波爾所造訪的這四個國家都不是所謂的阿拉伯穆斯林國家,而令他感到訝異的是,途中所見的這些波斯人、印度人、馬來人等非阿拉伯民族,其對伊斯蘭教的經典與信條之遵奉同樣嚴謹,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奈波爾的伊斯蘭之旅有兩個一再探討的主題,一是,那些誓言回歸伊斯蘭正統信仰的虔誠信眾如何看待源自於西方的文明;二是試圖帶領我們進入一種歷史情境,即第三世界「後殖民」知識分子的困境,也是對自己所出身的傳統社會之落後與封建充滿無奈,另方面又對西方文明惟恐造成傳統社會與價值的崩壞感到焦慮。這種焦慮感與內在矛盾在那些西化較深來自第三世界中下階層的知識分子尤其明顯……

輾轉七個月的行旅,奈波爾與無數的阿亞圖拉、毛拉及穆斯林晤談,並以這段旅程與訪談紀錄為基礎,探索四個伊斯蘭國家的常民生活與文化,以及其內部波瀾起伏的政治激流:伊朗,革命的怒火繼續延燒;巴基斯坦,自從標榜為印度裔穆斯林建立祖國,獨立建國以降,三十二年來,還是宿命性地一籌莫展,萎頓於未開發狀態;馬來西亞,政局由穆斯林獨攬,經濟卻由構成全國百分之五十的華人寡占;印尼,無解於穆斯林身分與文化根源之衝突,困惑於不到四十年間,四朝執政的更迭與殺戮。

奈波爾所描繪的是個與現代世界格格不入的伊斯蘭教世界,其唯一的動力來源只有堅信不移的信仰意志。他以精闢的見解與流暢的文筆,引領讀者深入了解伊斯蘭國度。
  • 【導讀】奈波爾的伊斯蘭「信仰之旅」與「後殖民」知識分子的困境
  • 第一部 伊朗:孿生革命
    • 一 死亡協約
    • 二 阿里的正道
    • 三 聖城
    • 四 麥什德開出的夜車
  • 第二部 巴基斯坦:夢裡鹽山
    • 一 取代
    • 二 喀拉蚩走馬幻影
    • 三 小阿拉伯
    • 四 殺戮的歷史
    • 五 海德拉巴德爵士樂
    • 六 法之不治
    • 七 基本的東西
    • 八 喀格汗谷地
    • 九 阿迦.巴布爾
    • 十 夢裡鹽山
  • 第三部 馬來西亞對話:原始的信仰
    • 一 與夏菲的第一次對談:出樂園之旅
    • 二 勇敢的女孩
    • 三 麻六甲與雲頂高原之間
    • 四 阿拉伯風潮
    • 五 毀壞了的遊樂場
  • 第四部 印尼:篡奪
    • 一、摧擊
    • 二 席托:重建過去
    • 三 廢除傳統學校
    • 四 豐饒女神
    • 五 人格之斲喪
    • 六 心理訓練在萬隆
    • 七 互換式革命
  • 再現部 信徒的社會
    • 一 順服
    • 二 伊斯蘭之冬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