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追尋民國漢語穆斯林的足跡
漢語穆斯林(The Chinese-speaking Muslims / The Han-speaking Muslims:漢回)是個民族嗎?
與我們傳統上認知的回族,有什麼不一樣?
當年提倡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是否包含漢語穆斯林?
種種問題,由平山光將博士在本書中解答。
漢語穆斯林,與過去我們認知的藏族、蒙古族、新疆回族不一樣,這三個「族」,會被認為有共同的居住地域、生活習俗、宗教信仰、語言文字,是過去所謂的「邊疆民族」,蒙古、西藏在地方制度上是「地方」,新疆雖然是省級單位,但在抗戰末期,也由蒙藏委員會委員長吳忠信前往接任省主席。而滿族則又特別一點,是「全國性邊疆民族」,沒有特定共同居住地域。
漢語穆斯林則不同,他們講的是全國通行的漢語,信仰伊斯蘭教,遵守教義教規,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但並不一定集體居住在某一省或某一城市,全國各地都可以尋找到他們的蹤影,有文章稱漢語穆斯林在抗戰前已有五千萬人之多。
隨著政體更迭,他們也同步求新求變,面對不同政治體制,追求他們社群的最大福祉與利益,因此有了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有了與外國穆斯林之間的往來,甚至進而協助抗戰,以至冷戰時期的反共抗俄。
平山光將博士這本書,從民國肇始,到政府遷台以後,回顧了主要漢語穆斯林社群的動態、所處的地位、與政府的互動,以及政府看待他們的眼光,一探這個對大眾來說有些特別,實際上卻與你我生活在一起的人物風貌。
與我們傳統上認知的回族,有什麼不一樣?
當年提倡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是否包含漢語穆斯林?
種種問題,由平山光將博士在本書中解答。
漢語穆斯林,與過去我們認知的藏族、蒙古族、新疆回族不一樣,這三個「族」,會被認為有共同的居住地域、生活習俗、宗教信仰、語言文字,是過去所謂的「邊疆民族」,蒙古、西藏在地方制度上是「地方」,新疆雖然是省級單位,但在抗戰末期,也由蒙藏委員會委員長吳忠信前往接任省主席。而滿族則又特別一點,是「全國性邊疆民族」,沒有特定共同居住地域。
漢語穆斯林則不同,他們講的是全國通行的漢語,信仰伊斯蘭教,遵守教義教規,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但並不一定集體居住在某一省或某一城市,全國各地都可以尋找到他們的蹤影,有文章稱漢語穆斯林在抗戰前已有五千萬人之多。
隨著政體更迭,他們也同步求新求變,面對不同政治體制,追求他們社群的最大福祉與利益,因此有了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有了與外國穆斯林之間的往來,甚至進而協助抗戰,以至冷戰時期的反共抗俄。
平山光將博士這本書,從民國肇始,到政府遷台以後,回顧了主要漢語穆斯林社群的動態、所處的地位、與政府的互動,以及政府看待他們的眼光,一探這個對大眾來說有些特別,實際上卻與你我生活在一起的人物風貌。
- 封面
- 民國論叢∣總序
- 自序
- 導論
-
第一部 政治宣傳與啟蒙活動
-
第一章 「有聲」的中國伊斯蘭教革新運動
-
第二章 南京國民政府「宣慰」華北、華中漢語穆斯林社群
-
第三章 新生活運動與河南開封穆斯林社群
-
-
第二部 自覺運動與外交活動
-
第四章 1910年至1945年的政治活動
-
第五章 制憲國民大會與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一次大會
-
第六章 1945年至1949年政府與北平漢語穆斯林社群的互動
-
第七章 漢語穆斯林知識分子的外交活動
-
第八章 新疆突厥語系穆斯林知識分子的外交活動
-
-
第三部 漢語穆斯林知識分子在臺灣
-
第九章 中國回教協會與中國回教青年會
-
第十章 中國回教青年會的定期刊物與思想
-
第十一章 臺北清真寺與冷戰時期國際宣傳
-
- 結論
- 參考文獻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