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因為困惑而找尋修行道路的人啊!
阿毗達摩是佛陀揭示的一條清晰道路,
導向世間和出世間的安樂,
遵循它吧!
◆「阿毗達摩」是南傳大藏經中的「論藏」,一切世俗概念在此都過濾盡淨,純粹探討修道證果的目標:心、心所、色、涅槃四種究竟真實法。
◆阿毗達摩是佛陀的高深教法,奠基於真理和實證經驗,系統性說明並引導認真的禪修者如實知見,終至證悟。
◆心離我們那麼近,卻又那麼遙遠。揭開人類身心的奧祕,看似一樁極端巨大的工作,正因如此,阿毗達摩是一條管用、又有系統的道路,效果立見。
◆心與降落傘一樣,只有張開才能運作。這要靠人人把佛陀所說的法當做修行,而不是當成理論。持續研讀、反問、尋找解決方案,你會從本書得到最大的利益。
◆本書的目的,是從阿毗達摩廣泛而複雜的文本中,抽出精華,然後與日常生活橋接起來,俾使大多數人能夠從中發現意義,書中還包括止禪和觀禪的指導,以結合理論與修行。
◆南傳佛教泰斗長老帕奧禪師強力推薦:
本書作者從阿毗達摩的觀點——最深刻說明佛法的方法,又引用各種角度的實際例證,來呈現四聖諦,非常清晰,一般人很容易了解,同時也讓我們用另一種觀點來了解佛陀的教法。無論我們來自哪一個宗派傳統,本書敘述並連結起我們的生命經驗、禪修體驗、對法的知識性理解,並提供基本理念。
我強力推薦本書給有意廣泛了解阿毗達摩及其利益的人士,這些利益不僅在禪修、人生方向,還在日常生活中。作者交代了哪些行為是善,哪些是不善,讀者將會受到潛移默化。
阿毗達摩是佛陀揭示的一條清晰道路,
導向世間和出世間的安樂,
遵循它吧!
◆「阿毗達摩」是南傳大藏經中的「論藏」,一切世俗概念在此都過濾盡淨,純粹探討修道證果的目標:心、心所、色、涅槃四種究竟真實法。
◆阿毗達摩是佛陀的高深教法,奠基於真理和實證經驗,系統性說明並引導認真的禪修者如實知見,終至證悟。
◆心離我們那麼近,卻又那麼遙遠。揭開人類身心的奧祕,看似一樁極端巨大的工作,正因如此,阿毗達摩是一條管用、又有系統的道路,效果立見。
◆心與降落傘一樣,只有張開才能運作。這要靠人人把佛陀所說的法當做修行,而不是當成理論。持續研讀、反問、尋找解決方案,你會從本書得到最大的利益。
◆本書的目的,是從阿毗達摩廣泛而複雜的文本中,抽出精華,然後與日常生活橋接起來,俾使大多數人能夠從中發現意義,書中還包括止禪和觀禪的指導,以結合理論與修行。
◆南傳佛教泰斗長老帕奧禪師強力推薦:
本書作者從阿毗達摩的觀點——最深刻說明佛法的方法,又引用各種角度的實際例證,來呈現四聖諦,非常清晰,一般人很容易了解,同時也讓我們用另一種觀點來了解佛陀的教法。無論我們來自哪一個宗派傳統,本書敘述並連結起我們的生命經驗、禪修體驗、對法的知識性理解,並提供基本理念。
我強力推薦本書給有意廣泛了解阿毗達摩及其利益的人士,這些利益不僅在禪修、人生方向,還在日常生活中。作者交代了哪些行為是善,哪些是不善,讀者將會受到潛移默化。
- 前言
- 自序
- 譯序
- 導論
- 關鍵辭彙說明
- ┃第一部┃四聖諦
-
1 心
-
一、心是什麼?
-
二、心,依種類分
-
三、心,依界或地分
-
四、結論
-
五、禪修練習
-
-
2 心路過程和離心路過程
-
一、心路過程和離心路過程
-
二、五門心路過程
-
三、有分心
-
四、眼門心路過程
-
五、目標的四種呈現方式
-
六、意門心路過程
-
七、速行心的業力
-
八、善和不善的身、語、意速行心行
-
九、心不是我
-
-
3 業報
-
一、業,依成熟時間
-
二、四正勤
-
三、結論
-
-
4 心所
-
一、心所與心同生,形成「名法」
-
二、心所四特相
-
三、五十二心所
-
四、七遍一切心心所
-
五、六雜心所
-
六、十四不善心所
-
七、二十五美心所
-
八、心所釋疑
-
九、「我」的邪見如何生起
-
十、結論
-
-
5 色
-
一、色法
-
二、一切色法皆由四大元素所造
-
三、四大元素
-
四、純八法聚
-
五、十八種完成色
-
六、十種不完成色
-
七、色法的分別
-
八、色法生起之源
-
九、色法轉起的次第
-
十、死亡時刻
-
十一、名法和色法的關係
-
十二、色不是「我」
-
十三、結論
-
-
6 涅槃
-
一、兩類涅槃
-
二、觀智的階次
-
三、須陀洹道心
-
四、道心和果心的分別
-
五、須陀洹道心生起的三十六心所
-
六、出世間心
-
七、果定
-
- ┃第二部┃生死輪迴
-
7 死亡和投生的過程
-
一、死亡之相
-
二、果報成熟的順序
-
三、臨終心路過程
-
四、當今對前生後世的三種見解
-
五、若沒有靈魂的流轉,生死如何發生
-
六、結生之因
-
七、結生人趣
-
八、結生色界地
-
九、我見的產生
-
-
8 緣起
-
一、緣起法的理則
-
二、緣起支
-
三、緣起的連繫
-
四、三時的緣起
-
五、三輪轉
-
六、一再結生的旅程
-
- ┃第三部┃出離
-
9 八支聖道
-
一、八支聖道
-
二、三學
-
-
10 止禪
-
一、定的利益
-
二、各種禪修方法
-
三、入出息念
-
四、五蓋
-
五、近行定
-
六、禪相出現
-
七、得到禪定
-
八、五禪支
-
九、安止心路過程
-
十、修行觀禪
-
十一、五自在
-
十二、證得二禪
-
十三、證得三禪
-
十四、證得四禪
-
十五、什麼是禪相
-
-
11 四界分別觀
-
一、四界分別觀
-
二、運用三十二身分來修四界分別觀
-
三、帕奧叢林道場所教授的四界分別觀
-
-
12 觀禪:剎那剎那之修行
-
一、正念
-
二、智慧
-
- 【附錄一】十二不善心(akusalacittani)
- 【附錄二】八欲界善心(kamavacara-kusalacittani)
- 【附錄三】二十三欲界果報心
- 【附錄四】十一欲界唯作心(kamavacara-kiriyacittani)
- 【附錄五】五色界果報心
- 【附錄六】五色界唯作心
- 【附錄七】四無色界果報心
- 【附錄八】四無色界唯作心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