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薄伽梵歌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67651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聖典中的聖典;歐美商業時代的新聖經。
與《道德經》、《聖經》並列全世界翻譯版本最多的三大經典。

「薄伽梵」在印度的靈性傳承裡,代表的是上主在地球上的化身;《薄伽梵歌》即意為上主之歌(The Song of God),係記載上主克里希納(Lord Krishna)與阿朱納(Arjuna)王子間一場奇妙而不可思議的對話——關於靈性知識的揭示,是超越宗教的宇宙真相和人生哲理。
《薄伽梵歌》是最重要的印度教修行聖典,同時也是許多印度大修行者最重視的一部經典,對今日之印度乃至全世界的很多層面,都有著極大的影響。聖雄甘地在他的自傳中說:「真理是至高的原則,而《薄伽梵歌》乃是指向真理之知識中,最精妙的書。」

《薄伽梵歌》出自史詩《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全書十八章,共七百行詩句。《摩訶婆羅多》敘述同為俱盧族的持國王(Dhritarashtra)百子與般度(Pandu)五子,兄弟之間為爭奪王權而進行的一場戰爭。
戰爭在俱盧之野進行。由於持國王眼不能視,毗耶娑願意賜給他視力,讓他看到戰爭的情況。但持國王不忍親眼看到親族間的殺戮,毗耶娑遂將靈視的力量賜予他的大臣山佳亞,由山佳亞將戰況敘述給持國王。《薄伽梵歌》敘述的就是開戰前,克里希納與阿朱納王子間的一場靈性對話,藉由山佳亞之口說與持國王聆聽。
在這場對話之後,接著的就是為期十八天的戰爭,戰況空前激烈,雙方死傷慘重。持國王一方全部罹難,般度一方也幾乎只剩下般度五子存活。

俱盧之戰是歷史上的戰役,同時也是心靈的戰場。《薄伽梵歌》中的般度五子,代表的是我們認同的個性,而持國百子正是我們所不認同的陰影。不論認同與否,都是小我的一部份。小我既是造化所為,所以也是虛妄而不永恆的。克里希納在《薄伽梵歌》中一再地提醒我們,應平等看待一切二元對立的事物:好惡、成敗、榮辱、冷熱等皆然;從內在捨棄,不執著,並時時專注於至上。在《薄伽梵歌》中,克里希納不親身參與戰爭,卻擔任阿朱納的馬夫,正意味著我們應讓上主成為我們的馭者。

總結來說,《薄伽梵歌》有兩個主要啟示:第一是捨棄與臣服。捨棄是放下對外在事物、內在欲望與感官感受的執著;臣服則是更進一步放下自我,將自己交給上主,全然地接受上主為我們所作的任何安排。
第二個啟示是克里希納在這場對話的最後對阿朱納說的:「……你是我所摯愛的」,這是上主對我們的保證。我們原本就是上主的子女,在世間汲汲營營為名為利,無非也是反映著我們內心對愛的需要與渴望;只要捨棄與臣服並專注於上主,我們終可感受到上主無所不在的愛而永不匱乏。

本書對照的英文版為普羅希(Shri Purohit Swami)的英譯本。普羅希的英文簡明,很多地方有《聖經》、《道德經》與佛經的簡單美,對首次接觸《薄伽梵歌》的人來說,是最佳的版本。同時,本書譯者撰寫的導讀,就《薄伽梵歌》的歷史、背景,與主要觀點等做了一整體的介紹,是想認識《薄伽梵歌》的最佳參考資料。
  • 〈專文推薦〉「我所摯愛的……」
  • 〈專文推薦〉印度哲學及靈性修持的圭臬
  • 〈專文推薦〉《薄伽梵歌》是不可不讀的文獻
  • 〈譯序〉關於《薄伽梵歌》的二三事
  • 〈導讀〉一場奇妙而不可思議的對話
  • – Chapter 1 – 阿朱納的消沉意志 The Despondency of Arjuna
  • – Chapter 2 – 明辨之理:數論瑜伽 The Philosophy of Discrimination: Samkhya Yoga
  • – Chapter 3 – 行動之道:羯磨瑜伽 The Path of Action: Karma Yoga
  • – Chapter 4 – 智慧之道:闍那瑜伽 The Path of Wisdom: Jnana Yoga
  • – Chapter 5 – 行為之捨棄 The Renunciation of Action
  • – Chapter 6 – 靜坐與克己自制:禪定瑜伽 Meditation and Self Control: Dhyana Yoga
  • – Chapter 7 – 知識與體驗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 – Chapter 8 – 無上聖靈 The Supreme Spirit
  • – Chapter 9 – 科學之最與奧秘之最 The Science of Sciences and the Mystery of Mysteries
  • – Chapter 10 – 神聖顯化 The Divine Manifestations
  • – Chapter 11 – 宇宙景象 The Cosmic Vision
  • – Chapter 12 – 奉愛之道:巴克提瑜伽 The Path of Love: Bhakti Yoga
  • – Chapter 13 – 物質與聖靈 Matter and Spirit
  • – Chapter 14 – 造化三性 The Three Qualities
  • – Chapter 15 – 上主 The Lord God
  • – Chapter 16 – 神聖與邪惡 The Divine and Demoniac Civilizations
  • – Chapter 17 – 信仰三別 The Threefold Faith
  • – Chapter 18 – 出離心 The Spirit of Renunciation
  • 主要人物對照表
  • 專有名詞對照表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中英對照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