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人才莫盛於三國,亦為三國之主,各能用人,故得眾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勢。」
三國時代風起雲湧、詭譎多變,其實前三國時期才是這段歷史最精采的前奏曲。公孫策講述這大時代的一百位重要英雄豪傑事蹟,面目清晰、個性分明的人物故事便勾勒出完整的歷史面貌。
曹魏、蜀漢、東吳三國的魅力無遠弗屆、歷久彌新,至今仍是許多電影、小說、漫畫等改編範本,其中的英雄人物,曹操、劉備、關羽、張飛、孫策、孫權、諸葛亮、周瑜......甚至龐統、魯肅、趙雲、呂布、徐束、袁紹......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角色。《三國演義》巨大的魅力,不僅成人愛看,也吸引很多青少年,透過閱讀以古鑑今,增長歷史知識,從中領略人生經歷,吸收其中的養分。而本書── 【公孫策說歷史故事】系列四《夕陽紅》,則將從人物作為與其心境,引領讀者看見不一樣的三國,更深入領略故事中的精彩細膩。
曹操其實不只是個奸雄--如果在治世,他應該會是能臣?他還是歷史上第一次有留下手諭,指導部屬成功敗敵的歷史人物,而不是諸葛亮?
曹植和曹丕兄弟,為何竟是曹丕成為天子,而不是曹操最喜愛的曹植?關鍵竟是曹植的個性?
聰明的楊修被殺,竟是因為解出了曹操的「雞肋」?或者,其實是因為曹操要為曹丕斬除未來曹植爭帝位的重要幕僚?
孔融雖然小時了了,但終究丟掉了北海領地,而被曹操收容,原因何在?
第一個提出「三國鼎立」的人是接替周瑜位置的魯肅?
三國演義裡的「關雲長單刀赴會」,其實在正史上是魯肅辯得關羽啞口無言?
三國演義中俊美的呂布其實是個不義的莽夫?
關羽的最後一仗打得唏哩呼嚕,是因為他無法善待後勤?
劉備三顧茅廬請回諸葛亮,他自認是如魚得水,但實際上是被諸葛亮「設計」的?
官渡之戰曹操統一北方,赤壁之戰確定三國鼎立,猇亭之戰則宣告了鼎足均勢破局。這三次戰役的重要人物也在公孫策筆下一一道分明,勾勒出三國成敗關鍵之所在……
更多的人物剖析與歷史故事,就在本書中。請跟隨公孫策精簡生動的文字,走進三國英雄的世界,看到以往沒讀到的三國!
三國時代風起雲湧、詭譎多變,其實前三國時期才是這段歷史最精采的前奏曲。公孫策講述這大時代的一百位重要英雄豪傑事蹟,面目清晰、個性分明的人物故事便勾勒出完整的歷史面貌。
曹魏、蜀漢、東吳三國的魅力無遠弗屆、歷久彌新,至今仍是許多電影、小說、漫畫等改編範本,其中的英雄人物,曹操、劉備、關羽、張飛、孫策、孫權、諸葛亮、周瑜......甚至龐統、魯肅、趙雲、呂布、徐束、袁紹......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角色。《三國演義》巨大的魅力,不僅成人愛看,也吸引很多青少年,透過閱讀以古鑑今,增長歷史知識,從中領略人生經歷,吸收其中的養分。而本書── 【公孫策說歷史故事】系列四《夕陽紅》,則將從人物作為與其心境,引領讀者看見不一樣的三國,更深入領略故事中的精彩細膩。
曹操其實不只是個奸雄--如果在治世,他應該會是能臣?他還是歷史上第一次有留下手諭,指導部屬成功敗敵的歷史人物,而不是諸葛亮?
曹植和曹丕兄弟,為何竟是曹丕成為天子,而不是曹操最喜愛的曹植?關鍵竟是曹植的個性?
聰明的楊修被殺,竟是因為解出了曹操的「雞肋」?或者,其實是因為曹操要為曹丕斬除未來曹植爭帝位的重要幕僚?
孔融雖然小時了了,但終究丟掉了北海領地,而被曹操收容,原因何在?
第一個提出「三國鼎立」的人是接替周瑜位置的魯肅?
三國演義裡的「關雲長單刀赴會」,其實在正史上是魯肅辯得關羽啞口無言?
三國演義中俊美的呂布其實是個不義的莽夫?
關羽的最後一仗打得唏哩呼嚕,是因為他無法善待後勤?
劉備三顧茅廬請回諸葛亮,他自認是如魚得水,但實際上是被諸葛亮「設計」的?
官渡之戰曹操統一北方,赤壁之戰確定三國鼎立,猇亭之戰則宣告了鼎足均勢破局。這三次戰役的重要人物也在公孫策筆下一一道分明,勾勒出三國成敗關鍵之所在……
更多的人物剖析與歷史故事,就在本書中。請跟隨公孫策精簡生動的文字,走進三國英雄的世界,看到以往沒讀到的三國!
- 〈總序〉三十本經典,一千個故事
- 〈推薦專文〉書寫歷史人物:愚蠢的人,或理性的人?
- 〈作者序〉五度空間學習──人物心境是重點中的重點
- 1. 劉宏──皇帝公開賣官
- 2. 黃巾──巫醫變賊匪
- 3. 許劭──「亂世奸雄」一鎚定音
- 4. 曹操──治世能臣的一面
- 5. 張溫──不殺董卓養虎遺患
- 6. 劉焉──避禍反得割據四川
- 7. 何進──外戚殺宦官
- 8. 袁紹──引狼入室
- 9. 董卓進洛陽
- 10. 漢獻帝劉協
- 11. 呂伯奢──坐實奸雄形象
- 12. 韓馥讓冀州
- 13. 鄭泰──董卓搞不定朝廷官員
- 14. 曹洪──曹操敗部復活
- 15. 劉虞──不當傀儡天子
- 16. 公孫瓚──幽州爭奪戰
- 17. 劉備──劉關張趙兄弟幫
- 18. 孫堅──英雄不長命
- 19. 劉表據有荊州
- 20. 公孫度──割據遼東
- 21. 程昱──慧眼識曹操
- 22. 呂布刺殺董卓
- 23. 蔡邕──要命的一聲驚嘆
- 24. 王允──李傕、郭汜兵變
- 25. 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
- 26. 陶謙──曹操報父仇
- 27. 張邈叛曹迎呂布
- 28. 典韋──曹操僥倖逃命
- 29. 麋竺──陶謙讓徐州
- 30. 孫策──父子都受袁術耍弄
- 31. 呂範──孫策威震江東
- 32. 李傕、郭汜──關中諸將內戰
- 33. 張濟、段煨、張楊──流浪天子回洛陽
- 34. 沮授──袁紹放棄大好機會
- 35. 袁術──稱帝自我感覺良好
- 36. 董昭──曹操迎天子到許昌
- 37. 郭嘉──高級人才棄袁紹投曹操
- 38. 孔融──丟掉北海,曹操收容
- 39. 袁渙──呂布轅門射戟
- 40. 禰衡擊鼓罵曹
- 41. 張繡──曹操宛城大挫
- 42. 陳登──呂布飼老鼠咬布袋
- 43. 賈詡──曹操棄宛救許
- 44. 陳宮──劉備一句話害死呂布
- 45. 太史慈、孫策英雄惜英雄
- 46. 公孫瓚、袁術亡
- 47. 荀彧──袁紹與曹操對決「十敗十勝」
- 48. 郭圖、審配──袁紹聽讒分散兵權
- 49. 楊阜──涼州諸將坐山觀虎鬥
- 50. 韓嵩──劉表搖擺不定
- 51. 董承──劉備捲入政變陰謀
- 52. 田豐──袁紹一誤再誤
- 53. 關羽斬顏良
- 54. 許攸陣前倒戈
- 55. 逢紀──官渡之戰
- 56. 孫權──兄終弟及
- 57. 魯肅──首提「鼎足三分」
- 58. 袁譚──兄弟鬩牆,曹操得利
- 59. 辛毗──袁譚靠向曹操
- 60. 李孚──大膽騙過曹操兩次
- 61. 陳琳──曹操不記舊恨
- 62. 田疇──曹操遠征烏桓
- 63. 徐庶──劉備三顧茅廬
- 64. 諸葛亮──曠世戰略隆中對
- 65. 甘寧──孫權擊斬黃祖
- 66. 劉琦──劉表死,荊州降
- 67. 趙雲──長坂坡救阿斗
- 68. 孫劉聯手抗曹
- 69. 周瑜──東吳的主戰將領
- 70. 黃蓋──赤壁大戰第一功
- 71. 蔣幹──襯托周瑜的配角
- 72. 呂蒙──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 73. 韓遂──涼州軍閥敗散
- 74. 張松──劉備得蜀的貴人
- 75. 龐統──劉備入蜀
- 76. 嚴顏──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
- 77. 劉璋──拱手讓益州
- 78. 蔣濟──淮南人民附孫權
- 79. 曹操逼死伏皇后
- 80. 諸葛瑾──孫權討荊州
- 81. 司馬懿──曹操得隴不望蜀
- 82. 張遼──勇將力守合肥
- 83. 周泰──東吳「兄弟治國」
- 84. 曹丕──賈詡高招定王儲
- 85. 曹植──文采勝過才能
- 86. 楊修──該死因為太聰明
- 87. 吳質──低調的高級智囊
- 88. 龐德──關羽水淹七軍
- 89. 陸遜扮豬吃老虎
- 90. 桓階──曹操銳氣已消
- 91. 傅士仁、糜芳──關羽兵敗被殺
- 92. 曹彰──曹魏接班順利
- 93. 張飛──師未出身先死
- 94. 于禁──曹丕的性格陰險面
- 95. 趙咨──孫權身段柔軟
- 96. 孫桓──猇亭之戰
- 97. 劉阿斗──劉備白帝城託孤
- 98. 鄧芝──聯吳制魏的第一線外交官
- 99. 馬謖──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
- 100. 張昭──孫權稱帝
- 後記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