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人,為何而生?為何而活?:人生的大哉問—人為何而活?是你無法逃避的生命課題!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721939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為什麼不論生活多苦,也要活下去?

為什麼不管道阻且長,也要走下去?

難道汲汲營營追求的名與利就是人生的目的?

但為何身體健康、生活富裕依然無法彌補心中難以名狀的空虛感,

而科學進步所帶來的便利,卻逐步加重人們精神的孤獨感……


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便懷有相同困惑:「究竟有沒有永遠不會背叛自己、值得無怨無悔的幸福?」「人生到底有沒有目的?」「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麽?」從而探究起為人的苦惱根源,以及如何方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本書透過釋迦牟尼佛的智慧之語,日本佛教大師、開創淨土真宗的親鸞聖人的語錄,以及無數思想家、文學家對生命的解讀,回答了這些讓我們困惑不已的人生命題。特別是親鸞聖人,為了宏揚真實佛法,打破世俗,成為日本第一位食肉、娶妻的佛教大師。而其九十年生涯始終堅持走入群眾親自講說佛法,他的思想更像是一道照亮幽黯世界的光,療癒無數人心靈。
  • 【第一部】為什麼無論多麼痛苦,也要活下去?
    • 1 世間最不可理解的事情
      • 幸福如此輕易地崩潰
      • 任何行為都有目的,人生亦是如此
      • 沒有終點的圓形跑道
      • 明確了人生目的,一切就都有了意義
      • 人生的大原則:活著=好事
      • 忍受痛苦與病魔搏鬥,是為了得到幸福
    • 2 為什麼說「人的生命重於一切」?
      • 存在的空虛──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活著
      • 不知生命可貴,就不會懂得尊重生命
      • 自殺人數日益增加
      • 渴望人生目的的心靈會飢不擇食
    • 3 「忍耐著活下去」是人生目的嗎?
      • 「為了活著而活著」這種回答實在不知所云
      • 有能夠感受到生命喜悅和滿足的「人生目的」
    • 4 實現了人生目的的時刻
      • 痛苦的新鮮期叫做「快樂」
      • 逃避的瞬間
      • 「不需要目的地,行走本身就是快樂」,這樣的人忽視了什麼?
    • 5 明白人生的目的去工作,所有痛苦就都會有回報?
      • 成功者的苦惱
      • 出售生命,換取想要的東西
      • 不論怎麼工作,也得不到回報⋯⋯
      • 人生最悲慘的時刻
    • 6 隱藏在幸福中的陷阱
      • 一旦心愛的人死去
      • 因為你曾經幸福過啊⋯⋯
      • 曾經滄海難為水
      • 尋找不會毀滅的幸福
    • 7 褪色的夢想
      • 實現遠大目標時,卻同時產生失落感
      • 冠軍心中的傷痕
      • 沒有人會在臨死之前,感嘆自己賺的錢不夠多
      • 「人生目的」既不會褪色,也不會淡薄
    • 8 屹立不搖的死亡之牆
      • 死亡會突然降臨
      • 人無法漠視生的意義
      • 靈魂深處的低語
      • 在黑暗中奔跑,無論得到什麼都不會有安心和滿足
      • 正視死亡,斬斷苦惱的根源,才能明確真正的人生目的
      • 淚水化成珍珠的時刻
  • 【第二部】親鸞聖人的回答
    • 親鸞聖人簡介
    • 1 人類永恆的課題與親鸞聖人
      • 物質豐富的社會
      • 宗教的真正使命──愛因斯坦的呼喚
    • 2 人生目的就是乘上「度難渡海大船」
      • 彌陀誓願的大船
      • 人並非為了痛苦而生
    • 3 當務之急──查明苦惱真正的根源
      • 翻過這座山坡,會有幸福在等著我嗎?
      • 我很早以前就在椰子樹下午睡了
      • 為什麼戴安娜王妃也會五次自殺?
    • 4 診斷──苦惱的根源是「無明之闇」
      • 親鸞聖人與煩惱苦鬥二十年
      • 邂逅法然上人
    • 5 無明之闇──不知死後去向的心
      • 所有人都乘坐在百分之百會墜毀的飛機上
      • 瀕臨死亡時⋯⋯
      • 「死後將會如何」才是最大的問題
    • 6 為什麼無明之闇是苦惱的根源
      • 「死後將會如何」的不安
      • 人生目的就擺在眼前
    • 7 「王舍城的悲劇」與人生目的
      • 1
      • 2
      • 3
      • 4
      • 5
      • 6
    • 8 「誠哉!」完成人生目的的宣言
      • 驚天動地的世界
      • 只有為「黑暗」痛哭過的人,才會有遇見「光明」的歡笑
      • 苦海人生有大船
    • 9 為什麼人的生命重於一切?──親鸞聖人一貫的教導
      • 始於「慶哉」,終於「慶哉」
      • 洋溢著生命的大歡喜
    • 10 關於有無人生目的的激烈衝突
      • 禮讚沒有盡頭之路?
      • 「不要讓人生留下後悔!」
    • 11 開啟人生目的之門的鑰匙
      • 「一念」與「二種深信」
      • 所謂「深信」
    • 12 自我──以為知道,卻一無所知
      • 「認識你自己!」
      • 在人面獅身面前
    • 13 真正的我在哪裡
      • 別人找得到我嗎?
      • 自己能找得到自己嗎?
      • 真正的自己隱藏在深不可測的心底
      • 「一心求佛道,我心成核心」
    • 14 親鸞聖人與刀葉林地獄──機的深信
      • 愛欲廣海無邊際
      • 愛憎之心如山嶽高峰
    • 15 名利的冷血獸
      • 要是住在無人島上,該多麼輕鬆啊
      • 「謊言逼真相互比,尋死婆婆勸阻媳」
      • 下黃金雨也無法滿足
      • 「雖然肉體得救了,但我的靈魂永遠無法得到拯救」
    • 16 潛在的凶惡本性
      • 死亡對任何生物都是痛苦的
      • 釣魚之人救海龜──做善人的局限性
      • 此心如蛇蠍
    • 17 做好事惹煩惱
      • 做了好事沒聽到「謝謝」就生氣
      • 偽善者──口稱「為別人」而行善的人
    • 18 與真實的自我會面
      • 誰會認為自己壞到一無是處?
      • 在X光機面前,無論美醜貧富,全都是醜陋的骨骼
    • 19 「惡人」──人的代名詞
      • 現在是開啟過去和未來的鑰匙
      • 出息入息,不待命終──後生也許就在下一瞬間
      • 「善人」──以為自己是善人的人
    • 20 《歎異抄》中的「往生極樂之道」──法的深信
      • 豁出生命,只為破除黑暗之心,成為必往淨土之身
      • 往生淨土的大滿足
      • 彌陀的拯救有兩次(二益)
      • 火宅無常之世界,萬事皆為虛假,無有真實。唯有念佛才是真
    • 21 知曉未來的智者
      • 智者與愚者的分界線
      • 如何才能成為智者
      • 易往而無人
      • 未能過足下小溪,焉可渡前方大河
    • 22 心靈無法想像、語言無法表達的世界
      • 「百思不得其解⋯⋯」
      • 「大信海不拒絕任何人,那是完全自由的世界」
      • 與幸福永遠無緣之人得到無上的幸福
    • 23 人生目的一旦完成,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 心如優游於淨土
      • 無欲無求就是幸福嗎?
      • 煩惱即菩提
    • 24 《歎異抄》與人生目的
      • 一定要使所有人獲得攝取不捨的利益──這就是彌陀的誓願
      • 在產生「欲念佛」之心的時候獲救
      • 「欲念佛之心」即「他力的信心」。他力就是由彌陀所賜予的意思
      • 唯「他力之信心」至關緊要
      • 惡人為什麼能成為無上的幸福者?
      • 超越了善惡的世界
    • 25 人生目的是「無礙之一道」
      • 「不自由,毋寧死!」──真正的自由在哪裡
      • 「雨不要停,山再荒涼些,路再遠些⋯⋯」
      • 在不自由的世界中盡享自由
    • 26 「如眾水入海一味」──人生目的萬人皆同
      • 所有人共同的錯誤認知
      • 「人生目的,親鸞與法然上人完全相同」
      • 「自力之信心」因人而異
      • 「他力的信心」與「自力的信心」截然不同──法然上人的裁決
    • 27 人生目的與生存手段的分水嶺
      • 極速圓融的「一念之拯救」
      • 荷花凋落時,即是浮起時
      • 明辨真(人生目的)和假(生存手段)是在同一時刻 
    • 28 實現人生目的後的親鸞聖人
      • 三十一歲時,毅然決然食肉娶妻,顛覆了傳統
      • 被流放越後的真正原因──一向專念無量壽佛
      • 「我死之後,扔到賀茂河裡餵魚吧!」
      • 「獨生獨死,獨去獨來」──獨自勇往直前的親鸞聖人
  • 後記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