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於文字中即可獲般若大智慧,開啓無上菩提之門,破世間諸煩惱。
《六祖壇經》開宗明義:「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已經把一部《大藏經》,把所有的佛理、佛意,一開口直接點到了最深處。
我們要在哪裏修呢?要在修行的道場裏修行。那真正的道場是在廟裏嗎?是在講堂中嗎?不是!真正的道場就在我們自身,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道場。
每一個人都自性清淨,只是執著與妄想把菩提自性給遮蔽了。釋迦牟尼佛祖開悟之後,告訴我們,只要放下自己的執著與妄想,自己就是佛。
《六祖壇經》裏面都是至理名言、最高的智慧,集合了所有印度佛教的精髓;同時,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統文明,也彙集到這裏。也就是說,把西域、古印度傳過來的佛法的精髓,和我們從伏羲起始的中華民族的文明,在六祖惠能這兒形成了一條經緯線,就在這兒集了大成,而成果就在《六祖壇經》裏面。可以這麼講,這就是中華民族整個文明,最高的智慧。六祖惠能之後一直到現在,沒有任何一位大師,沒有任何的教理、教義能夠超越於《六祖壇經》,所以是最高的智慧。我們現在要來學習的,就是六祖惠能留給我們的璀璨文明。
開卷語
一、此套心法,已於文字之中灌頂巨大加持之力量。
二、只須堅信不疑,恭敬讀誦即可獲無上力量之加持。
三、 讀誦之時,身心有不同程度的感應實屬正常,乃感應交道之現象。
四、 信奉受持此書文字,即可獲得強大息災、轉運、祛病、富貴、滿願之增上緣。
五、信奉受持此書,於現實中必有諸多神蹟示現。
《六祖壇經》開宗明義:「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已經把一部《大藏經》,把所有的佛理、佛意,一開口直接點到了最深處。
我們要在哪裏修呢?要在修行的道場裏修行。那真正的道場是在廟裏嗎?是在講堂中嗎?不是!真正的道場就在我們自身,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道場。
每一個人都自性清淨,只是執著與妄想把菩提自性給遮蔽了。釋迦牟尼佛祖開悟之後,告訴我們,只要放下自己的執著與妄想,自己就是佛。
《六祖壇經》裏面都是至理名言、最高的智慧,集合了所有印度佛教的精髓;同時,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統文明,也彙集到這裏。也就是說,把西域、古印度傳過來的佛法的精髓,和我們從伏羲起始的中華民族的文明,在六祖惠能這兒形成了一條經緯線,就在這兒集了大成,而成果就在《六祖壇經》裏面。可以這麼講,這就是中華民族整個文明,最高的智慧。六祖惠能之後一直到現在,沒有任何一位大師,沒有任何的教理、教義能夠超越於《六祖壇經》,所以是最高的智慧。我們現在要來學習的,就是六祖惠能留給我們的璀璨文明。
開卷語
一、此套心法,已於文字之中灌頂巨大加持之力量。
二、只須堅信不疑,恭敬讀誦即可獲無上力量之加持。
三、 讀誦之時,身心有不同程度的感應實屬正常,乃感應交道之現象。
四、 信奉受持此書文字,即可獲得強大息災、轉運、祛病、富貴、滿願之增上緣。
五、信奉受持此書,於現實中必有諸多神蹟示現。
- 推薦序
-
第一章 《六祖壇經》的來歷與開篇機緣
-
第一節|中華聖人之佛法經典 華夏文明之智慧巔峰
-
第二節|神蹟表法傳至理 廣開教化沿千年
-
-
第二章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
第一節|開宗明義 不二法門
-
第二節|回歸本來 了了分明
-
-
第三章 一聞經語心即開悟 惟求作佛不求餘物
-
第一節|一心一體 心心相印
-
第二節|指點迷津是明師 修行昇華信願行
-
-
第四章 性本無南北 自心常生智慧
-
第一節|有慧根金玉其內 通人性見微知著
-
第二節|智慧流露 學以致用
-
第三節|專注自心 定慧一體
-
-
第五章 根性大利汝更勿言 經八月餘令人不覺
-
第一節|平衡隨順外圓內方 隨心所欲不逾矩
-
第二節|超凡入聖 百煉成鋼
-
第三節|默契印心 靜默入心
-
-
第六章 世人生死事大
-
第一節|掌握命運 生生不息
-
第二節|有而不迷聚散自如 腳踏大地仰望星空
-
-
第七章 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
第一節|解脫自在心腦合一 六道輪迴不離人間
-
第二節|經典不滅文明不斷 中華絕學「禪」合東西
-
第三節|回彼岸先法侶財地 八正道化剛強眾生
-
第四節|大道日用知止正路 文化信仰凝聚民族
-
第五節|智慧正見破邪知 條條大路通羅馬
-
-
第八章 見性之人言下須見
-
第一節|作偈應對看修行境界
-
第二節|身體是假 借假修真
-
第三節|無漏神通
-
-
第九章 謾作偈頌枉用心力 求法即善覓祖即惡
-
第一節|世上本無事 庸人自擾之
-
第二節|放下分別超凡入聖 隨緣應對事過不留
-
第三節|《六祖壇經》大智慧 十道九神醫
-
-
第十章 忽若道好即出禮拜 若道不堪更修何道
-
第一節|大智者若愚 修無為而非修有為
-
第二節|顯學通理正知見 密修密鑰解經典
-
第三節|佛之靈山、道之靈竅、儒之靈臺,都是一個地方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