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作者—雪莉‧雪莉‧阿南達慕提(Shrii Shrii Anandamurti)為國際靈性社會服務組織阿南達瑪迦(Ananda Marga)的創始者及靈性導師。他的弟子尊稱他為巴巴(Baba)。本書乃是於作者廣如瀚海的靈性開示中,將有關三摩地的部分選錄編輯而成。
作者於書中嘗言:
「一個想達到三摩地的靈性修持者必須發展不執著的精神以及有恆的鍛鍊。必須謹記:三摩地既非外在導向行為亦非內在導向行為。不執著不是憎惡排斥。為了正確的對待萬事萬物,一個人不應受役於它們,而應精進不懈地從事視宇宙萬有皆是至上意識所化現的修持鍛鍊。
什麼是努力有恆的鍛鍊?努力有恆的鍛鍊意即持續創造某一特定的心智波流。在靈性的領域中這是最重要的因素。持續努力讓心靈質維持在平衡的狀態,能夠引導一個人達到三摩地的境界。人受某物吸引則追逐之,當對某物厭惡時則遠離之。好酒之人心念不忘酒,然而討厭酒的人就會阻止心靈想到酒。除非超越喜歡和厭惡,否則心靈永遠不會達到平衡或三摩地之境。一個人只有不斷努力讓心智取得平衡,才能達到心靈的平靜。
三摩地是持續靈性鍛鍊的自然結果。在靈性道上因循苟且是不好的,一旦中斷了靈性鍛鍊,則無數不論喜歡與否的思潮將盤據心靈。因此,應不受干擾以全然誠摯及崇敬之心持續從事靈性鍛鍊,否則三摩地將永遠是哲學上的理論,不會是你的實際了悟。」
他亦曾如是說道:
「你們應該知道三摩地不僅因了悟而出現,有的三摩地會藉由控制感覺或運動器官或五大原素的狀態下發生。當心靈集中於某特別物體上,並且非常集中,這也是一種三摩地。根據靈性科學的說法,當心靈完全集中於至上意識時稱為﹃般若三摩地﹄。
有人認為三摩地是一種自我催眠,這是不正確的。在自我催眠的狀態裡,所有的器官都仍在心靈的控制下,並依心靈的指令行事。但是心靈若未消融,則三摩地境界是無法達到的。所以說三摩地境界是一種自我催眠是不正確的。」
如斯精闢的剖析,如斯睿智靈性的指引,乃書中採擷不盡的寶藏,字字句句皆是靈性修持的南針,它引導激勵每一顆虔誠的心,走向永恆喜悅的源頭。
作者於書中嘗言:
「一個想達到三摩地的靈性修持者必須發展不執著的精神以及有恆的鍛鍊。必須謹記:三摩地既非外在導向行為亦非內在導向行為。不執著不是憎惡排斥。為了正確的對待萬事萬物,一個人不應受役於它們,而應精進不懈地從事視宇宙萬有皆是至上意識所化現的修持鍛鍊。
什麼是努力有恆的鍛鍊?努力有恆的鍛鍊意即持續創造某一特定的心智波流。在靈性的領域中這是最重要的因素。持續努力讓心靈質維持在平衡的狀態,能夠引導一個人達到三摩地的境界。人受某物吸引則追逐之,當對某物厭惡時則遠離之。好酒之人心念不忘酒,然而討厭酒的人就會阻止心靈想到酒。除非超越喜歡和厭惡,否則心靈永遠不會達到平衡或三摩地之境。一個人只有不斷努力讓心智取得平衡,才能達到心靈的平靜。
三摩地是持續靈性鍛鍊的自然結果。在靈性道上因循苟且是不好的,一旦中斷了靈性鍛鍊,則無數不論喜歡與否的思潮將盤據心靈。因此,應不受干擾以全然誠摯及崇敬之心持續從事靈性鍛鍊,否則三摩地將永遠是哲學上的理論,不會是你的實際了悟。」
他亦曾如是說道:
「你們應該知道三摩地不僅因了悟而出現,有的三摩地會藉由控制感覺或運動器官或五大原素的狀態下發生。當心靈集中於某特別物體上,並且非常集中,這也是一種三摩地。根據靈性科學的說法,當心靈完全集中於至上意識時稱為﹃般若三摩地﹄。
有人認為三摩地是一種自我催眠,這是不正確的。在自我催眠的狀態裡,所有的器官都仍在心靈的控制下,並依心靈的指令行事。但是心靈若未消融,則三摩地境界是無法達到的。所以說三摩地境界是一種自我催眠是不正確的。」
如斯精闢的剖析,如斯睿智靈性的指引,乃書中採擷不盡的寶藏,字字句句皆是靈性修持的南針,它引導激勵每一顆虔誠的心,走向永恆喜悅的源頭。
- 一、三摩地的境界
- 二、三摩地相關之問答
- 三、萬流匯歸於大海
- 四、融入無物無象的祂
- 五、超覺知識與無餘依三摩地
- 六、超越二元對立的境界
- 七、有餘依和無餘依三摩地
- 八、有餘依三摩地的各個階段
- 九、三摩地的各個階段
- 十、虔誠三摩地之境
- 十一、三摩地、昏迷和睡眠
- 十二、自我催眠與三摩地
- 十三、三摩地與死亡
- 十四、微波元素與非微波元素之喜悅三摩地
- 十五、靈性修持第三階段—埃堪垂亞(七)
- 十六、微波元素三摩地
- 十七、至上喜悅三摩地
- 十八、喜悅波流三摩地
- 十九、超心靈瑜伽三摩地
- 二十、造化之母三摩地
- 二十一、巴巴三摩地示範—與至上合一三摩地
- 二十二、法性之雲三摩地
- 二十三、至上認知力與心智鍛鍊
- 二十四、個體存在與至上之境
- 二十五、發展虔誠的情懷
- 二十六、根本的庇護所
- 二十七、至上理念的作用
- 二十八、安住至上之境
- 二十九、自我的超越
- 三十、身心內外的控制
- 三十一、行動三摩地
- 三十二、究竟解脫與自在解脫
- 三十三、控制千瓣蓮花輪
- 三十四、你是誰
- 三十五、永恆喜悅的追尋
- 三十六、努力使心靈五個層次完美
- 三十七、心智導向靈性修持之心智同化作用
- 三十八、邁向至上虔誠之境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