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人生的最終價值在於覺醒與思考,而非生存。」
──亞里斯多德
◤純哲學境界──形上學
《形上學》是亞里斯多德對先哲大家們的哲學思想總結,他著重介紹他們關於世界本原問題的方法。從古希臘第一個哲學學派——米利都學派的創始人泰勒斯主張水是萬物之源學說,到畢達哥拉斯的「數」的學說、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說、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直至柏拉圖的理念論,亞里斯多德都引證了許多史料並作了分析。
◤唯有平衡,人才能過快樂和諧的生活──倫理學
亞里斯多德批判了蘇格拉底「美德即知識」的倫理學唯理智論,認為倫理知識雖然是普遍的,但卻不能顧及到個別行為的無限多樣性。亞里斯多德還批判了柏拉圖有關統一的善理念的觀點,指出如果這種善不能實現,那就是毫無意義的。
◤簡單而充滿考辯──邏輯學
亞里斯多德認為邏輯學是一切科學的工具,其研究對象是語言,即邏各斯,但它所注重的只是語言的形式,而不是語言的內容。他還提出了所謂的三段論。這個理論在後來的兩千多年裡,在西方一直是唯一被承認的論證形式。
三段論有許多不同的種類,例如:「Barbara」(意為全部肯定「AAA」)
1.任何人都是一種兩足動物(大前提)
2.柏拉圖是人(小前提)
3.所以,柏拉圖是一種兩足動物(結論)
◤高尚與美德──人生論
讓靈魂恢復到自然狀態──快感
快感是人對某種情感的感覺,當然對某事物的好奇心、朋友等也可以使人覺得愉快,產生快感。快感不是逼迫產生的,而是自然產生於靈魂得到自由的釋放。所以,專心、認真、緊張等並不是快感,除非我們已經養成了這些習慣。
並非膽小怕事──恐懼
恐懼是由想像造成的,這種想像往往是導致毀滅、痛苦、迫在眉睫的禍害,它們能引起人們痛苦不安的情緒。
◤經驗主義──幸福論
生活中最必須的東西──友愛
年輕人缺愛→會犯更多的錯誤
老年人缺愛→無法受到很好的照顧
壯年人缺愛→行為會有所欠缺
最適合人類的天賦──快樂
快樂是所有生物孜孜以求的東西,從某種程度上說,它是高貴的善,痛苦其自身就為一切生物所逃避,那麼,它的反面就是為一切生物所歡迎。其次,凡是不以他物為手段,不以他物為目的而選擇的東西才是最可貴的,這就是快樂。
人生的目的──幸福
幸福與快樂一樣,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幸福是人們最高貴部分的德性,它是人生的目的,有了它,人生才能完滿。就幸福存在狀態而言,它離不開勤勞,越勤勞越高尚,人也就會越幸福。所以說,幸福存在於人們的實現活動之中,當然這類實現活動應符合德性。
★本書特色:本書從亞里斯多德的核心思想出發,對其形上學、倫理學、邏輯學、公民教育論等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和解讀,另外,對他的幸福原理和人生觀也有一個全面而精練的介紹。
──亞里斯多德
◤純哲學境界──形上學
《形上學》是亞里斯多德對先哲大家們的哲學思想總結,他著重介紹他們關於世界本原問題的方法。從古希臘第一個哲學學派——米利都學派的創始人泰勒斯主張水是萬物之源學說,到畢達哥拉斯的「數」的學說、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說、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直至柏拉圖的理念論,亞里斯多德都引證了許多史料並作了分析。
◤唯有平衡,人才能過快樂和諧的生活──倫理學
亞里斯多德批判了蘇格拉底「美德即知識」的倫理學唯理智論,認為倫理知識雖然是普遍的,但卻不能顧及到個別行為的無限多樣性。亞里斯多德還批判了柏拉圖有關統一的善理念的觀點,指出如果這種善不能實現,那就是毫無意義的。
◤簡單而充滿考辯──邏輯學
亞里斯多德認為邏輯學是一切科學的工具,其研究對象是語言,即邏各斯,但它所注重的只是語言的形式,而不是語言的內容。他還提出了所謂的三段論。這個理論在後來的兩千多年裡,在西方一直是唯一被承認的論證形式。
三段論有許多不同的種類,例如:「Barbara」(意為全部肯定「AAA」)
1.任何人都是一種兩足動物(大前提)
2.柏拉圖是人(小前提)
3.所以,柏拉圖是一種兩足動物(結論)
◤高尚與美德──人生論
讓靈魂恢復到自然狀態──快感
快感是人對某種情感的感覺,當然對某事物的好奇心、朋友等也可以使人覺得愉快,產生快感。快感不是逼迫產生的,而是自然產生於靈魂得到自由的釋放。所以,專心、認真、緊張等並不是快感,除非我們已經養成了這些習慣。
並非膽小怕事──恐懼
恐懼是由想像造成的,這種想像往往是導致毀滅、痛苦、迫在眉睫的禍害,它們能引起人們痛苦不安的情緒。
◤經驗主義──幸福論
生活中最必須的東西──友愛
年輕人缺愛→會犯更多的錯誤
老年人缺愛→無法受到很好的照顧
壯年人缺愛→行為會有所欠缺
最適合人類的天賦──快樂
快樂是所有生物孜孜以求的東西,從某種程度上說,它是高貴的善,痛苦其自身就為一切生物所逃避,那麼,它的反面就是為一切生物所歡迎。其次,凡是不以他物為手段,不以他物為目的而選擇的東西才是最可貴的,這就是快樂。
人生的目的──幸福
幸福與快樂一樣,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幸福是人們最高貴部分的德性,它是人生的目的,有了它,人生才能完滿。就幸福存在狀態而言,它離不開勤勞,越勤勞越高尚,人也就會越幸福。所以說,幸福存在於人們的實現活動之中,當然這類實現活動應符合德性。
★本書特色:本書從亞里斯多德的核心思想出發,對其形上學、倫理學、邏輯學、公民教育論等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和解讀,另外,對他的幸福原理和人生觀也有一個全面而精練的介紹。
- 序言
- 亞里斯多德生平
-
第一章 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
-
一、形上學概況
-
二、「四因說」與柏拉圖的「原型理論」
-
三、共相與個體
-
四、「隱德來希」與目的的實現
-
五、實體論與宇宙
-
六、感覺.經驗.技藝.智慧
-
七、探尋科學的本性及目標
-
八、關於真理的探索
-
九、事物的開端
-
十、事物的原因
-
十一、事物的元素
-
十二、事物的必然性
-
十三、潛能
-
十四、質
-
十五、缺失
-
十六、部分和整體
-
十七、本質與形式
-
-
第二章 亞里斯多德的倫理學
-
一、倫理學與理性道德
-
二、倫理學與形上學
-
三、理智與道德
-
四、中庸哲學
-
五、個人修養與恢弘大度
-
六、至高無上的德行
-
七、選擇是德性所固有的
-
八、考慮是達到目的的手段
-
九、願望是有目的的
-
十、勇敢就是恐懼與魯莽之間的中道
-
十一、節制是快樂方面的中道
-
十二、公正是最完善的德性
-
十三、探索真理的方式
-
十四、道德形成於習慣
-
十五、慷慨是財富方面的適度
-
十六、大方的人是花錢的藝術家
-
十七、大度是德性之冠
-
十八、溫和是怒氣方面的適度
-
十九、友善
-
二十、誠實
-
二十一、機智
-
二十二、羞恥
-
二十三、獸性與病態
-
二十四、堅強與軟弱
-
二十五、不自制與放縱
-
二十六、自制與固執
-
-
第三章 亞里斯多德的幸福原理
-
一、友愛是生活中最必須的東西
-
二、快樂最適合人類的天賦
-
三、幸福是人生的目的
-
四、如何獲得幸福
-
五、快樂與實現活動
-
六、快樂與幸福
-
七、肉體快樂
-
八、友愛的終止
-
九、友愛與自愛
-
十、友愛與善意
-
十一、友愛與團結
-
十二、施惠者更愛受惠者
-
十三、兩種自愛
-
十四、幸福的人也需要朋友
-
十五、朋友需要限量
-
十六、好運中的朋友與厄運中的朋友
-
-
第四章 亞里斯多德的邏輯學
-
一、邏輯學概論
-
二、邏輯學之父
-
三、範疇與語言
-
四、關於實體
-
五、經典的三段論
-
-
第五章 亞里斯多德的公民教育論
-
一、人的社會性本能
-
二、靈魂統治肉體
-
三、財產的獲得方式
-
四、靈魂比財富更珍貴
-
五、公民應該具有的秉性
-
六、透過三種途徑成為善良賢明之人
-
七、閒暇也是一種德性
-
八、關於婚姻和生育
-
九、對嬰兒的訓練
-
十、兒童教育
-
十一、教育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
十二、閒暇比勞動更為可取
-
十三、體育教育
-
十四、音樂教育
-
-
第六章 亞里斯多德的人生論
-
一、模仿出於我們的天性
-
二、什麼是幸福
-
三、什麼是好東西
-
四、什麼是高尚
-
五、快感是讓靈魂恢復到自然狀態
-
六、發怒與喜愛
-
七、什麼是恐懼
-
八、什麼是羞恥
-
九、什麼是慈善
-
十、什麼是憤慨
-
十一、羨慕的對象
-
十二、年輕人的性格
-
十三、老年人的性格
-
十四、壯年人的性格
-
十五、高貴出身對性格的影響
-
十六、財富對性格的影響
-
十七、權力和好運對性格的影響
-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