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文化密碼:亂世藏金,盛世藏玉─中國玉文化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516675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時至當代,玉的傳統無不帶有遠古時期玉文化神性的印記。
上古先民將玉石做成酋長的「神器」?
古代上流社會以玉作為「明信之物」?
春秋戰國,禮崩樂壞,玉器成為標識偽等級地位的符號?

玉文化傳統的三個歷史階段:

■神人結體與宗法結構的遠古傳統階段
基於自然崇拜,人們將玉石視為具有神靈之性的神、神物。
「天」有著與玉石相似的顏色和質感,所以「事玉」就是「事神(天)」。
黃帝時期,權力階層的巫覡把玉與神靈聯繫在一起,為玉增添諸多神祕的色彩。這種神祕的、具有靈性的意味是巫覡賦予的,玉自然成為他們事神、媚神的必要工具。
重要的玉神器很有可能是由巫覡自己製作並獨自享用。他們透過將神物的意義解釋權集中到自己手裡,成為權勢話語的持據者。

■權力意志與比德理念的古典傳統階段
在等級分明的傳統社會,玉文化體系中的雅與俗、貴與賤、尊與卑等對立關係的概念與符號表徵文化的合法化與文化的統治都是依據對比性實踐而形成的。
自春秋至明清,中國在延續、變化的遠古玉文化傳統基礎上形成了權力意志與比德理念的古典傳統,其社會政治基礎是封建君主專制的結構體系。
統治階層世代維繫的穩固的社會政治結構使玉器承載的權力意志也呈現為結構化的表述,亦成為一種權勢話語。
■大眾消費與時尚意象的現代傳統階段

玉石製品逐漸成為普遍的時尚消費品,它是經濟資本和文化資本甚至社會資本結合的商品。
在現代傳統的時尚意象中,每個社會階層均享有不同層次的玉石商品的權利。不同經濟水準、不同社會地位、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民族的人都可以透過購買、收藏、把玩、饋贈,從而擁有玉器的使用價值、象徵價值。
大眾消費消解了傳統玉文化的經典性、神聖性、少數階層的占有性,同時弱化了傳統玉石符號的尊貴屬性,但是玉石原初的「神性」在新的社會情境中得到延伸,經典性也得到重新詮釋。

歷經遠古、古代進入現當代,玉石及其製品正走向時尚與消費的時代,並逐漸成為大眾尋求自我價值與存在意義的文化符號。
  • 引言
  • 第一章 緣起與意義
    • 一、當代中國的玉文化現象
    • 二、文化研究與「玉學」理論
    • 三、核心價值與哲學意義的再認識
  • 第二章 視角與方法
    • 一、中國外研究概況
      • (一)歷史文獻及研究概況
      • (二)當代研究現況
    • 二、概念界定與範疇
      • (一)玉與玉石、玉文化與石文化的區別與聯繫
      • (二)玉文化傳統的劃分
      • (三)「克里斯瑪」特質的傳統
    • 三、總體與微觀結合的出發點
    • 四、三條脈絡
    • 五、研究方法與理論
      • (一)相關文化學、社會學研究理論
      • 1.社會文化變遷與實質性傳統理論
      • (1)社會文化變遷
      • (2)實質性傳統
      • (3)權力形式與社會轉型理論
      • 2.本土化與地方性知識理論
      • 3.時尚與消費文化理論
      • (1)身體與身分
      • (2)大眾消費與世俗化
      • (二)田野考察方法
      • (三)研究方法和理論視角的創新
  • 第三章 遠古傳統:從神人結體到宗法結構
    • 一、從石器到玉器
      • (一)神靈之石與玉石分化
      • 1.因自然差異性與獨特性產生的分化
      • 2.因意義賦予產生的分化
      • (二)鬼斧神工
      • 1.鬼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二、混沌至清晰:原初信仰到宗法的視覺角色轉變
      • (一)生產與生活中的角色混同
      • 1.視者眼中的玉製生產工具
      • 2.視者眼中的神物
      • (1)生命同一的混沌
      • (2)敬畏與崇拜
      • (3)供奉與保護
      • (二)宗法制度下的被視者
    • 三、神人結體與原始宗法之關聯
      • (一)神人結體
      • (二)唯玉為葬
      • 1.神人結體的能者:巫
      • 2.神人溝通的媒介:玉
      • (三)神徽與威權
      • 1.祖宗與神靈形同質異
      • (1)祖宗形象在神徽中呈現主題紋飾
      • ①儀式與歷史情境
      • ②服飾與道具
      • ③祖宗形象
      • (2)神靈形象居次位及史前文化交流
      • 2.威權與職能分化
    • 四、宗法玉製:宗法結構的產物
      • (一)尊親明信
      • (二)禮化制式
      • (三)唯德理想
  • 第四章 古典傳統:權力意志與比德理念
    • 一、權勢話語:權力意志的結構形式
      • (一)權勢話語的構成基礎
      • 1.穩定的傳統社會構成
      • 2.依附性權勢關係
      • 3.權力分化與權勢消長
      • (二)權勢話語的轉移
      • 1.資源與商品的空間轉移
      • 2.從贈與到保存
      • (1)贈與
      • (2)保存
      • (三)權勢話語的表達
      • 1.合法化的符號體系
      • (1)璽印為權
      • (2)冠服以儀
      • 2.權勢話語的存在狀態
      • (1)以文化資本為特性的話語權
      • (2)話語權的場域與空間:多元的社會分工與特定的社會資本
      • (3)話語權的分立
      • ①用物者的話語權,即「玉德」文化需要群體的話語權
      • ②造物者的話語權,即玉匠的話語權
      • (4)話語權的轉換:經典的世俗化
    • 二、比德符號:價值觀念的詮釋
      • (一)比德價值觀念的歷史發展及意義
      • (二)比德符號的意義衍化
      • 1.比德符號之於「君子」
      • 2.比德符號的「德」「信」「力」「利」「義」
    • 三、透鏡觀看:時空與社會場域中的閱讀
      • (一)時空維度下的裝飾
      • 1.玉石關乎身體
      • 2.玉石裝飾身體的佩戴物
      • 3.玉石裝飾身體存在的社會生活場所
      • 4.玉器本身的時空意義
      • (二)社會場域中的身體與身分
      • 1.社會場域中的文本特性
      • (1)封閉的閱讀體系
      • (2)動態的閱讀語境
      • (3)形式多樣的文本
      • (4)對文本的創造性理解
      • 2.陳設品的看
      • 3.佩飾的被看
      • 4.詩詞銘刻與吉祥瑞語
    • 四、自我技術:工匠技藝傳習中的道德實踐
      • (一)「玉不琢不成器」:思索與比德的倫理學意義
      • (二)建構並統一於傳統的利益獲得:亞里士多德和麥金泰爾實踐倫理學
      • (三)從外向的規訓到內向的控制:福柯治理自身道德的自我技術
      • (四)平衡自我意願和社會責任:「好」和「壞」的矛盾統一
  • 第五章 現代傳統:大眾消費與時尚意象
    • 一、分散—合作化—集散:玉石經濟的民主化進程
      • (一)動盪時期的分散模式:傳統的穩定存在
      • (二)特殊時期的合作化模式:歷史任務與傳統的轉變
      • (三)改革開放時期的集散模式:大眾意向的傳統方向
    • 二、時尚的符號:玉文化的民主化發展
      • (一)工藝技術與商人的策略:生產為主的現代時尚
      • (二)從精英到大眾:時尚消費者的身分與地位
      • (三)從匿名到署名:設計身分的凸現與職業身分的多重化
    • 三、從經濟資本到文化資本:當代玉文化的權勢話語
      • (一)田黃之金:當代玉石經濟資本
      • (二)無價之玉:文化資本及其投入
      • 1.文化資本的存在形式
      • 2.文化資本的投入
      • (1)收藏
      • (2)教育研究機構
      • 3.文化資本的持有者
    • 四、傳統玉德觀念的轉變:德符之辨
      • (一)「符」與審美觀念的變化
      • 1.自然美—基於原石的設計與巧作
      • 2.形制與生理、心理空間關係的變化
      • (1)製作工藝與尺度的變化
      • (2)造型與紋樣的變化
      • (二)「德」與價值觀念的變化
      • (三)德符之辨
      • 1.「德」「符」並重
      • 2.首「符」次「德」
    • 五、從文化自覺到文化自信:當代玉雕的批評實踐
      • (一)當代玉雕的品評慣習
      • (二)創作實踐中的批評意識
      • (三)概念重釋下的文化自信
  • 附錄A 五代後唐之後有關贗璽、疑璽歷史記載
  • 附錄B 《長物誌》與《閒情偶寄》關於玉石物品的品評
  • 附錄C 人物訪談及評述
    • 一、顧永駿訪談
    • 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永駿卷》作者評述(摘引)
    • 三、江春源訪談(一)
    • 四、江春源訪談(二)
  • 附錄D 特色產業基地的資源開採、利用和保護等狀況
  • 附錄E 中國主要玉石特色產業基地的產業狀況
  • 附錄F 觀察記錄
    • (一)蘇州市M商場
    • (二)西寧市園林文化街
    • (三)北京市潘家園古玩批發市場
  • 附錄G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工藝雕刻(玉石類)名單
  • 附錄H
  • 附錄I 近年主要的玉石特色產業基地文化策略
  • 結語
    • 一、開啟神性和宗法的遠古傳統
    • 二、樹君權德威符號的古典傳統
    • 三、強「利」、「欲」而弱「德」、「信」的現代傳統
  • 參考文獻
    • 一、中文文獻
      • (一)專著
      • (二)譯著
      • (三)期刊
    • 二、外文文獻
      • (一)專著
      • (二)期刊
  • 後記
  • 版權頁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