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佛門精深博大,典籍浩瀚,宗派紛紜,往往令學者望門興嘆。本書以哲學之進路將佛家之面貌清晰呈現,配以現代語言概念,使核心問題精確表明,並於關鍵之處採用梵文之語言學,進行語言分析及觀念釐清,使學理建立於客觀之學術基礎上。由透入原始佛教,經歷佛家各大門派,以至徹入中國大乘佛教,通過不同的專題,將佛門大、小乘之開展歷程前後貫通起來,使讀者能夠迅速掌握佛家之哲理。
作者簡介:
陳沛然
學歷:
香港新亞研究所哲學博士
廣州中山大學中國哲學博士
經歷:
新亞研究所助理教授、論文指導教授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專任教授佛學
中華國際佛學院院長、香港大專教授聯會副會長
香港佛學研究所所長、網站創辦人
(http://www.hongkongbuddha.org)
教學經驗豐富、文章理念清晰,佛學視野廣闊,屢多創見。
著作:
《竺道生》、《情之探索與神鵰俠侶》、《禪到橋頭自然直》、《刁襌:破解刁鑽禪公案》等,與黎耀祖博士合著《佛家邏輯通析:圖解因明學》,另與何曼盈教授合作《佛法心靈清湯》(1、2)。
何曼盈
學歷:
廣州中山大學中國哲學博士
經歷:
香港能仁書院專任助理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兼任導師
香港佛學研究所副所長
中華國際佛學院副院長
從事佛學研究超過十五年,擅長以圖表對比表述佛學義理,將佛教文化融入現實生活,從而將複雜難明的佛教思想清晰表達。
著作:
《幸福禪》、《維摩經哲理通析》、〈維摩經之「心淨則佛土淨」研究〉等。
作者簡介:
陳沛然
學歷:
香港新亞研究所哲學博士
廣州中山大學中國哲學博士
經歷:
新亞研究所助理教授、論文指導教授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專任教授佛學
中華國際佛學院院長、香港大專教授聯會副會長
香港佛學研究所所長、網站創辦人
(http://www.hongkongbuddha.org)
教學經驗豐富、文章理念清晰,佛學視野廣闊,屢多創見。
著作:
《竺道生》、《情之探索與神鵰俠侶》、《禪到橋頭自然直》、《刁襌:破解刁鑽禪公案》等,與黎耀祖博士合著《佛家邏輯通析:圖解因明學》,另與何曼盈教授合作《佛法心靈清湯》(1、2)。
何曼盈
學歷:
廣州中山大學中國哲學博士
經歷:
香港能仁書院專任助理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兼任導師
香港佛學研究所副所長
中華國際佛學院副院長
從事佛學研究超過十五年,擅長以圖表對比表述佛學義理,將佛教文化融入現實生活,從而將複雜難明的佛教思想清晰表達。
著作:
《幸福禪》、《維摩經哲理通析》、〈維摩經之「心淨則佛土淨」研究〉等。
- 再版序
- 自 序
- 全書導讀
- 緒 論
-
第一章 佛家的系統性格
-
導 讀
-
一、世間宗教哲學的系統性格
-
二、佛家宗教哲學的系統性格
-
三、原始佛教六識系統
-
四、唯識宗八識系統
-
五、如來藏真常心系統
-
六、圓教式的存有論系統
-
七、無系統相之系統
-
八、結 語
-
-
第二章 佛家哲學的前提
-
導 讀
-
一、「緣起性空」的意義
-
二、佛家之「空」義
-
三、緣起法之運用
-
四、「緣起」的開展
-
五、結 語
-
-
第三章 佛家的方法論
-
導 讀
-
一、對偶否定法概說
-
二、對偶否定法的開展
-
三、對偶否定法與辯證法
-
四、對偶否定法的語法及語意
-
五、結 語
-
-
第四章 佛家的般若智
-
導 讀
-
一、「般若」在消解執著上之作用
-
二、「般若」活智
-
三、般若學的開展:六家七宗
-
四、結 語
-
-
第五章 佛家的真理觀
-
導 讀
-
一、原始佛教的四諦與三法印
-
二、一切有部的五位七十五法
-
三、般若宗的空假二諦
-
四、三論宗的四重二諦
-
五、天台宗的七重二諦
-
六、唯識宗的四重二諦
-
七、華嚴宗的理法觀
-
八、結 語
-
-
第六章 佛家的心識論
-
導 讀
-
一、原始佛教之六識
-
二、唯識宗之八識
-
三、如來藏系之自性清淨心
-
四、華嚴宗之唯一迴轉真心
-
五、天台宗之一念無明法性心
-
六、結 語
-
-
第七章 佛家的語言哲學
-
導 讀
-
一、「言說」之語意
-
二、語言文字之虛妄
-
三、不壞假名而說諸法實相
-
四、可說與不可說
-
五、分解說與非分解說
-
六、默然無言
-
七、非分解說之圓教
-
八、如是說與如是觀
-
九、結 語
-
-
第八章 佛家的涅槃佛性論
-
導 讀
-
一、佛性的詞義
-
二、由般若到佛性問題
-
三、成佛之形態:三身佛性
-
四、成佛之根據:三因佛性
-
五、三因成佛
-
六、般若學與佛性論之結合
-
七、涅槃佛性論的開展
-
八、結 語
-
-
第九章 佛家的實踐修悟
-
導 讀
-
一、漸悟與頓悟
-
二、漸修與頓修
-
三、頓悟與頓修
-
四、頓漸修悟圓融無礙
-
五、結 語
-
-
第十章 佛家圓教的判教架構
-
導 讀
-
一、判教的開展
-
二、天台宗之判教架構
-
三、華嚴宗之判教架構
-
四、結 語
-
- 總 結
- 參考書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