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教你解讀佛教初傳中國的第一手資料
《牟子理惑論》是中國最早思辨佛學的論著,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本佛學著作。
近百年來倍受關注,引起爭論甚多。中外專家學者長期圍繞《理惑論》的爭論,突顯出本書在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
東漢末佛教初傳時,信徒多以現世的、功利的道教信仰形式來接受佛教,視佛陀為具有禳災招福、長生不老等靈力之神祇,視傳道之西域沙門為巫祝、神仙修行者等。而我國固有之儒家、道教等,難免對此一外來宗教產生極大之排斥作用。
東漢末年牟子作《理惑論》,一方面揭示佛教之真正面目,將其脫出方士、神祇之說。隨著時代變遷,排佛論與容佛論互有消長,此後此一論争亦成為歷來知識份子間重要論題之一。
本書特色
(1)解讀佛教初傳中國的第一手資料,在中國佛教史上開啟儒、釋、道會通的典籍,本書是研究中國佛教形成和發展的一部重要文獻。
(2)似是而非的佛教觀念和中國文化最衝突的部分,將透過本書一一釐清化解。
(3)震旦行總經理用深厚的生命經驗和研究功力,帶領讀者解讀古書和典故的奧祕。你將發現古人感人的故事。
《牟子理惑論》是中國最早思辨佛學的論著,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本佛學著作。
近百年來倍受關注,引起爭論甚多。中外專家學者長期圍繞《理惑論》的爭論,突顯出本書在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
東漢末佛教初傳時,信徒多以現世的、功利的道教信仰形式來接受佛教,視佛陀為具有禳災招福、長生不老等靈力之神祇,視傳道之西域沙門為巫祝、神仙修行者等。而我國固有之儒家、道教等,難免對此一外來宗教產生極大之排斥作用。
東漢末年牟子作《理惑論》,一方面揭示佛教之真正面目,將其脫出方士、神祇之說。隨著時代變遷,排佛論與容佛論互有消長,此後此一論争亦成為歷來知識份子間重要論題之一。
本書特色
(1)解讀佛教初傳中國的第一手資料,在中國佛教史上開啟儒、釋、道會通的典籍,本書是研究中國佛教形成和發展的一部重要文獻。
(2)似是而非的佛教觀念和中國文化最衝突的部分,將透過本書一一釐清化解。
(3)震旦行總經理用深厚的生命經驗和研究功力,帶領讀者解讀古書和典故的奧祕。你將發現古人感人的故事。
- 序一 一篇在思想上完全不同的另類文章
- 序二 風吹柳動未見柳折
- 《理惑論》的結構:佛教初傳時的磨合過程
- 中國史上第一部佛學著作
-
第一章 佛教儒學化思想源流
-
第一節 當儒家槓上佛家:以儒家質疑佛教(以儒質佛)
-
第二節 當儒家染指佛家:以儒家解釋佛教(以儒釋佛)
-
-
第二章 佛教老子化思想源流
-
第一節 當道家槓上佛家:以道家質疑佛教(以道質佛)
-
第二節 當道家染指佛家:以道家解釋佛教(以道釋佛)
-
-
第三章 儒、釋、道文化擂台八回合(儒、釋、道互動之觀察)
-
第一節 佛與道是不一樣的(佛、道意義)
-
(一)佛的意義
-
(二)道的意義
-
-
第二節 千年來中國佛教最受爭論的兩大議題(孝道觀之差異)
-
(一)髮膚的所有權歸誰?(髮膚受之父母的問題)
-
(二)棄妻斷嗣是無情還是至情?(棄妻斷嗣問題)
-
-
第三節 和尚不懂禮貌?(禮教之辯)
-
第四節 有沒有鬼魂?(神魂滅不滅及事人、事鬼神之辯)
-
第五節 布施和勤儉的衝突?(布施、勤儉觀念之辯)
-
第六節 食衣住行的衝突?(生活、飲、食服裝之辯)
-
第七節 辟穀長生挑戰食榖涅槃!(道家辟穀不食長生之術)
-
第八節 誰是文明?誰是野蠻?(夷、夏本位之爭)
-
-
第四章 與佛教相關的部分
-
第一節 為何牟子不以佛的義理解釋誤會呢?
-
第二節 《理惑論》展現的佛教特質和價值
-
- 附錄 《理惑論》全文
- 誌謝 精神生涯的轉捩點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