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存在催眠治療

出版日期
2022/07/20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57243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對我來說,探究催眠就是探究意識存在,就是探究人類受苦與療癒的根本由來。」--李維倫

  在精神分析誕生之始,催眠現象就參與其中,但一直沒有適當的理論說明;另一方面,於學術與專業殿堂之外,如台灣的民間宗教療癒場域,各種意識轉化催眠技術亦不斷地獲得演繹,用於撫慰人們的痛苦。

  《存在催眠治療》以台灣本土文化與療癒現象為基礎,結合存在現象學的理論視野與催眠治療的具體操作,並經歷現象觀察、理論建構、與具體實作而形成。本書首先指出人情倫理在華人社會中的重要地位,而心靈的受苦實是倫理的受苦。在此視野下,本書綜論存在催眠治療的發展歷程,闡述其理論大綱與治療機制,包括倫理照顧的心理治療架構、談話治療現場的雙重性結構、意識的三重構作理論,以及完整實作案例等。

  存在催眠治療視意識狀態為存在狀態,其所依賴的意識理論也就是關於人之存在的一般性理論。以語意、圖像與體感等三種意識動作所構成的意識三重構作理論,是存在催眠治療所獨創。本書呈現了以圖像意識的鏡映運作與榮格心理治療對話;以氣的身體經驗映襯體感意識與空間;以甘德林的澄心法呼應體感意識的療癒運作;以禪境經驗的意識樣態來揭露語意意識的運作特徵,從而提供了意識三重構作理論的的完整勾畫。最後,本書的另一重點在於存在催眠治療與其他心理治療學派的對話,藉以顯示此一原創心理治療理論與其他學派的可溝通性。
  • 封面
  • 各界讚譽推薦
  • 【推薦序一】貫徹本真的照顧理念與方式,讓意識重構
  • 【推薦序二】願「生生不息,繁榮昌盛」
  • 【推薦序三】意識邊境的漫步與探索:存在催眠治療的開枝與散葉
  • 自序
  • 第一部 源起
    • 【第一章】本土心理學運動中的存在現象學思考
  • 第二部 形成
    • 【第二章】倫理療癒的提出與存在性雙重結構的照見
    • 【第三章】從「心性與倫理的複合式療法」到「柔適照顧」
    • 【第四章】從心理治療的倫理行動到存在催眠治療
    • 【第五章】案例:隱喻故事的催眠意識經驗
    • 【第六章】案例:沒有「催眠」的存在催眠治療
  • 第三部 意識
    • 【第七章】幼兒鏡像階段與三重意識結構的形成
    • 【第八章】圖像意識的鏡映運作:與榮格心理治療的對話
    • 【第九章】體感意識與空間:氣的身體經驗
    • 【第十章】體感意識的療癒運作:甘德林的澄心法
    • 【第十一章】語意意識的運作特徵:禪境經驗的意識樣態
    • 【第十二章】存在催眠治療師的鍛鍊:行動、理論、存有論視野與意識運作樣態
  • 第四部 對話
    • 【第十三章】阿德勒學派的倫理療癒
    • 【第十四章】「存在取向」與亞隆的存在心理治療
    • 【第十五章】重探艾瑞克森催眠治療
  • 【跋】行進中的存在催眠治療
  • 版權頁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