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最獨特之處,在於作者提出治療團體的歷程與階段發展的理論建構,以及團體整體(group-as-a whole)的理論基礎與應用。由於美國當前盛行的人際取向治療團體獨缺這兩個理論,因此對於受訓者和新手領導者在催化團體歷程的發展時,因無以為據,特感困難,而如何運用團體整體,也常感到困惑。本書的作者根據社會心理學的人際關係相關理論,建構一個五階段模式,並依此模式提出各階段的領導任務和策略,使領導者有所依循。而這個團體歷程與階段發展理論的建構,與近年西方學者在團體歷程的實證研究相呼應。這一本書,正如推薦序三的學者所指出,可能是國內外關於團體諮商與治療相關書籍中第一本對治療的理論基礎做最詳盡探討、又完整說明實務執行背後理論依據的一本書。
本書特色
內容完整
包含團體諮商的定義和性質的定位,人際與心理動力團體治療之基本假設,團體歷程與階段發展之領導理論與方法,團體中的重要議題與治療機制,成員與領導者相關議題,以及領導者訓練等重要內容。
理論與實務兼具
於理論的脈絡闡釋精闢,且在實務理路分析清晰,並有具體實例對照說明。無論對於有志從事諮商與治療團體研究者或實務工作者,都是值得典藏的一本書籍。
融入華人文化
由於團體諮商與治療屬應用心理學的領域,因此在方法與技術的創發具有濃厚的文化色彩,不容忽視。本書的立論雖為西學,由於融入華人文化的辯證,讓讀者可以感到貼近自己的經驗。
本書特色
內容完整
包含團體諮商的定義和性質的定位,人際與心理動力團體治療之基本假設,團體歷程與階段發展之領導理論與方法,團體中的重要議題與治療機制,成員與領導者相關議題,以及領導者訓練等重要內容。
理論與實務兼具
於理論的脈絡闡釋精闢,且在實務理路分析清晰,並有具體實例對照說明。無論對於有志從事諮商與治療團體研究者或實務工作者,都是值得典藏的一本書籍。
融入華人文化
由於團體諮商與治療屬應用心理學的領域,因此在方法與技術的創發具有濃厚的文化色彩,不容忽視。本書的立論雖為西學,由於融入華人文化的辯證,讓讀者可以感到貼近自己的經驗。
-
第一篇 緒論
-
第一章 團體諮商與團體治療的關係
-
第一節 使用「團體治療」一詞的現況
-
第二節 「團體治療」一詞出現的年代
-
第三節 小團體模式的確立與團體治療
-
第四節 團體諮商成為團體治療的領域
-
第五節 討論與結論
-
-
第二章 人際-心理動力團體諮商與治療的基本假設
-
第一節 治療團體為複合的現象
-
第二節 社會性需求為人類行為的主要動力
-
第三節 人格是人際動力的產物
-
第四節 個人的問題多數來自人際
-
第五節 團體整體如家庭星座
-
第六節 團體治療方法可以內外兼具
-
-
第三章 通用系統論與團體治療
-
第一節 小團體的性質與結構
-
第二節 通用系統論引言
-
第三節 整體觀
-
第四節 相互依賴與互補
-
第五節 結構
-
第六節 團體的互動
-
第七節 團體發展的循環和階段
-
第八節 結語
-
-
-
第二篇 團體的發展與領導
-
第四章 團體中的治療關係
-
第一節 團體中的人際網絡
-
第二節 領導者與成員的治療關係
-
第三節 領導者進入成員關係的系統
-
第四節 團體凝聚力的定義、性質和重要性
-
第五節 團體中成員關係的發展
-
第六節 結語
-
-
第五章 團體歷程與階段發展的原理
-
第一節 緒論
-
第二節 團體歷程發展的理論基礎
-
第三節 諮商與治療團體的階段
-
第四節 討論與結語
-
-
第六章 非結構式團體的歷程領導通論
-
第一節 非結構團體的性質
-
第二節 非結構團體歷程的議題
-
第三節 螺旋模式的歷程領導
-
-
第七章 團體前期的領導
-
第一節 團體前期主要的領導任務
-
第二節 團體初期的領導策略
-
第三節 社交階段的領導與第一次聚會
-
第四節 連結階段的領導
-
第五節 共享關係階段的領導
-
第六節 討論與結語
-
-
第八章 團體後期的領導
-
第一節 團體後期歷程的領導
-
第二節 互助工作階段的領導
-
第三節 收穫與結束
-
第四節 結語
-
-
第九章 領導相關行為與介入技術(一)
-
第一節 領導者的自我揭露
-
第二節 五種有用的領導作為
-
第三節 產生有意義的歸因
-
第四節 團體的第一次聚會
-
第五節 時機
-
第六節 使用「我陳述」
-
-
第十章 領導相關行為與介入技術(二)
-
第一節 重構
-
第二節 提問與探問
-
第三節 以家族為本的團體技術
-
第四節 角色扮演
-
第五節 角色轉換技術與空椅技術
-
第六節 使用活動
-
第七節 閱讀治療方法
-
第八節 促進成員互動
-
-
-
第三篇 團體中的重要議題與治療機制
-
第十一章 此地此時
-
第一節 此地此時在團體治療的意義
-
第二節 此地此時的運用
-
第三節 歷程闡釋
-
第四節 回饋與歷程闡釋
-
第五節 結語
-
-
第十二章 團體中的投射性認同
-
第一節 投射性認同的概念
-
第二節 投射性認同的功能與過程
-
第三節 投射性認同作為要求關係的不適應手段
-
第四節 投射性認同與團體歷程
-
第五節 團體中投射性認同的處理
-
第六節 領導者成為投射性認同的對象
-
-
第十三章 代罪羔羊
-
第一節 代罪羔羊的意義
-
第二節 代罪羔羊與失功能家庭
-
第三節 代罪羔羊的產生
-
第四節 代罪羔羊的功能
-
第五節 團體中代罪羔羊產生的時機
-
第六節 領導者的議題
-
第七節 預防與處理團體中的代罪羔羊
-
-
第十四章 團體中的衝突
-
第一節 團體中衝突的意義與衝擊
-
第二節 團體衝突的原因
-
第三節 衝突的處理
-
第四節 結語
-
-
第十五章 矯正性情緒經驗
-
第一節 矯正性情緒經驗的意義與性質
-
第二節 矯正性情緒經驗治療的三個歷程
-
第三節 矯正性情緒經驗的治療方法
-
第四節 團體歷程的矯正性情緒經驗治療
-
-
第十六章 團體的支持環境
-
第一節 支持
-
第二節 傾聽
-
第三節 同理心
-
第四節 回饋
-
-
-
第四篇 團體成員與領導
-
第十七章 團體成員
-
第一節 成員的性質
-
第二節 團體的大小
-
第三節 選擇與準備成員
-
第四節 團體成員的組成
-
第五節 成員的角色
-
第六節 成員的行為
-
第七節 結語
-
-
第十八章 團體領導者與領導
-
第一節 有效領導者的特質
-
第二節 領導者的任務與功能
-
第三節 領導團體的主要能力
-
-
第十九章 聯合領導
-
第一節 聯合領導的意義與模式
-
第二節 聯合領導的益處與缺失
-
第三節 聯合領導者的組合對於團體的影響
-
第四節 聯合領導者的關係
-
第五節 聯合領導者的溝通與合作原則
-
第六節 結語
-
-
第二十章 領導者的訓練與督導
-
第一節 體驗性團體的重要性
-
第二節 體驗性團體的類別、訓練價值與限制
-
第三節 體驗性團體訓練效果的提升
-
第四節 結語
-
-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