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團體諮商與治療 : 一個嶄新的人際-心理動力模式

出版日期
2019/09/25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763486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人際動力或人際歷程的治療方法,已成為團體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的新趨勢。本書作者以全新建構的完整理論以及豐富的實務經驗,完善地詮釋團體諮商與治療的理論與實務。

本書特色
▶內容結構完整
第一篇闡釋人際與心理動力團體治療之基本理論;第二篇為建構團體歷程與領導之理論與方法;第三篇為論述團體中的重要議題與治療機制;第四篇為討論成員與領導者相關議題。

▶具華人文化色彩
本書的立論雖為西學,由於融入華人文化辯證,讓讀者可以感到貼近自己的經驗。

▶理論廣博而論述嚴謹
能提供團體工作研究者相關研究議題的參考。

▶特為即將從事和正在工作中的團體實務工作者而寫
理論闡釋精闢,實務理路分析清晰,實例具體,是實務工作者值得典藏的書籍。

▶也適用於對團體諮商與治療入門的讀者
論述深入淺出,對於想理解單一團體理論之入門者,也是很有趣的讀本。
  • 第一篇 基本假設
    • 第一章 人際-心理動力團體諮商與治療的基本假設
      • 第一節 治療團體為複合的現象
      • 第二節 社會性需求為人類行為的主要動力
      • 第三節 人格是人際動力的產物
      • 第四節 個人的問題多數來自人際
      • 第五節 團體整體如家庭星座
      • 第六節 團體治療方法可以內外兼具
    • 第二章 小團體與團體治療
      • 第一節 小團體的定義
      • 第二節 小團體的性質
      • 第三節 角色
      • 第四節 溝通
      • 第五節 團體文化與規範
      • 第六節 權力
      • 第七節 團體氣氛
    • 第三章 通用系統論與團體治療
      • 第一節 整體觀
      • 第二節 相互依賴與互補
      • 第三節 結構
      • 第四節 團體的互動
      • 第五節 團體發展的循環和階段
      • 第六節 結語
  • 第二篇 團體的發展與領導
    • 第四章 團體凝聚力的定義和概念
      • 第一節 再定義凝聚力的需要
      • 第二節 凝聚力定義的演進
      • 第三節 團體凝聚力是友誼
      • 第四節 凝聚力的本質為一種人際關係
      • 第五節 結語
    • 第五章 團體中的治療關係
      • 第一節 團體中的人際網絡
      • 第二節 領導者與成員的治療關係
      • 第三節 領導者進入成員關係的系統
      • 第四節 團體中成員關係的發展
      • 第五節 結語
    • 第六章 團體歷程發展與階段的原理
      • 第一節 團體歷程發展的理論基礎
      • 第二節 諮商與治療團體的階段
      • 第三節 結語
    • 第七章 非結構式團體的歷程領導通論
      • 第一節 非結構團體的性質
      • 第二節 非結構團體歷程的議題
      • 第三節 螺旋模式的歷程領導
    • 第八章 團體前期的領導
      • 第一節 團體前期主要的領導任務
      • 第二節 團體初期的領導策略
      • 第三節 社交階段的領導與第一次聚會
      • 第四節 連結階段的領導
      • 第五節 共享關係階段的領導
      • 第六節 結語
    • 第九章 團體後期的領導
      • 第一節 團體後期歷程的領導
      • 第二節 互助工作階段的領導
      • 第三節 收穫與結束
    • 第十章 領導相關行為與介入技術(一)
      • 第一節 領導者的自我揭露
      • 第二節 五種有用的領導作為
      • 第三節 產生有意義的歸因
      • 第四節 團體的第一次聚會
      • 第五節 時機
      • 第六節 使用「我陳述」
    • 第十一章 領導相關行為與介入技術(二)
      • 第一節 重構
      • 第二節 提問與探問
      • 第三節 以家族為本的團體技術
      • 第四節 角色扮演
      • 第五節 角色轉換技術
      • 第六節 使用活動
      • 第七節 閱讀治療方法
      • 第八節 促進成員互動
  • 第三篇 團體中的重要議題與治療機制
    • 第十二章 此地此時
      • 第一節 此地此時在團體治療的意義
      • 第二節 此地此時的運用
      • 第三節 歷程闡釋
      • 第四節 回饋與歷程闡釋
      • 第五節 結語
    • 第十三章 團體中的投射性認同
      • 第一節 投射性認同的概念
      • 第二節 投射性認同的功能與過程
      • 第三節 投射性認同作為要求關係的不適應手段
      • 第四節 投射性認同與團體歷程
      • 第五節 團體中投射性認同的處理
      • 第六節 領導者成為投射性認同的對象
    • 第十四章 代罪羔羊
      • 第一節 代罪羔羊的意義
      • 第二節 代罪羔羊與失功能家庭
      • 第三節 代罪羔羊的產生
      • 第四節 代罪羔羊的功能
      • 第五節 團體中代罪羔羊產生的時機
      • 第六節 領導者的議題
      • 第七節 預防與處理團體中的代罪羔羊
    • 第十五章 團體中的衝突
      • 第一節 團體中衝突的意義與衝擊
      • 第二節 團體衝突的原因
      • 第三節 衝突的處理
      • 第四節 結語
    • 第十六章 矯正性情緒經驗
      • 第一節 矯正性情緒經驗的意義與性質
      • 第二節 矯正性情緒經驗治療的三個歷程
      • 第三節 矯正性情緒經驗的治療方法
      • 第四節 團體歷程的矯正性情緒經驗治療
    • 第十七章 團體的支持環境
      • 第一節 支持
      • 第二節 傾聽
      • 第三節 同理心
      • 第四節 回饋
  • 第四篇 團體成員與領導
    • 第十八章 團體成員
      • 第一節 成員的性質
      • 第二節 團體的大小
      • 第三節 選擇與準備成員
      • 第四節 團體成員的組成
      • 第五節 成員的角色
      • 第六節 成員的行為
      • 第七節 結語
    • 第十九章 團體領導者與領導
      • 第一節 有效領導者的特質
      • 第二節 領導者的任務與功能
      • 第三節 領導團體的主要能力
      • 第四節 領導者的訓練與督導
    • 第二十章 聯合領導
      • 第一節 聯合領導的意義與模式
      • 第二節 聯合領導的益處與缺失
      • 第三節 聯合領導者的組合對於團體的影響
      • 第四節 聯合領導者的關係
      • 第五節 聯合領導者的溝通與合作原則
      • 第六節 結語
  • 參考文獻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