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古代天文學中的幾何方法

出版日期
2015/05/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46018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適合高中生閱讀,高中選修課程和大學通識課程。
我們在國中所學的平面幾何,高中所學的三角幾何和坐標幾何依序代表西方幾何學發展的三次躍進。平面幾何由歐幾里得(300B.C)總結埃及、巴比倫、古希臘的經驗而集大成。托勒密(A.D.100)為了量天而發展(球面)三角,繼而又用以測地。到了17世紀,笛卡兒引進坐標,開展向量幾何,使天球上以經緯度描寫的位置得以單位向量表示,並以內、外積代替餘弦、正弦定理。
本書一方面以淺顯的例子說明上述中學所學的幾何工具如何在古代用以測天,兼論中國古代的方法,另一方面介紹牛頓如何以嚴謹的數學從克卜勒的天文發現推論出萬有引力定理。

作者簡介:
張海潮
1949年生。
美國布藍大士(Brandeis)大學數學碩士、博士。
1978年開始在臺大數學系任教。
2006年擔任高中95數學課綱召集人。
著有《說數》、《千古之謎》、《狹義相對論的意義》、《數學放大鏡》等書。

沈貽婷
1988年生。
臺灣大學數學碩士。
2015年開始在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任教。
  • 《鸚鵡螺數學叢書》總序
  • 推薦序
  • 自序
  • 導讀
  • 第1章 回歸年的意義
  • 第2章 天球上的坐標
  • 第3章 恆星的位置
  • 第4章 中國的陰陽合曆和格里高利西曆
  • 第5章 《周髀》測日高及日徑
  • 第6章 中西幾何學的起源
  • 第7章 量天之術—平幾、三角與坐標幾何
  • 第8章 幾何測算的經典例子
  • 第9章 從地心到日心
  • 第10章 宇宙之子
  • 第11章 跨週期量天術
  • 第12章 《原理》破解行星律
  • 延伸閱讀 2.1 評康熙朝的一場天文比試
  • 延伸閱讀 2.2 太陽直射地球的緯度
  • 延伸閱讀 3.1 地平坐標系
  • 延伸閱讀 3.2 晝夜長短與日出方位
  • 延伸閱讀 4.1 倫敦奧運誰遲到?
  • 延伸閱讀 5.1 重差及比例常數
  • 延伸閱讀 11.1 為什麼不是圓?
  • 延伸閱讀 11.2 航海時計算恆星經度差
  • 附錄 3.1 觀象授時—中國古代的渾儀
  • 附錄 5.1 海島算經第一題
  • 附錄 5.2 日晷的刻度
  • 附錄 5.3 祖沖之測算冬至時刻
  • 附錄 6.1 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與畢氏定理
  • 附錄 12.1 橢圓
  • 附錄 12.2 牛頓以幾何解釋面積律
  • 附錄 12.3 曲率、曲率半徑、速度與法線加速度
  • 附錄 12.4 橢圓的曲率(半徑)公式
  • 附錄 12.5 真相大白
  • 參考資料
  • 索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