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身體的姿勢、體態、律動,傳遞著每個人的狀態,即使不跳舞、靜止不動,也是一種「動態」的存有,也有其「勢」。
──李宗芹
身體會說話,會透露真實的內心訊息,讓舞蹈治療師得以透過身體的動靜找出治療的可能。但本書作者,台灣第一位舞蹈治療師李宗芹博士卻發現,源自北美現代舞的舞蹈治療和東方人的身體文化脈絡有層隔閡,案主難以在舞動的情境中自在地表達。她綜合三十年治療經驗,提出「動勢」的概念,擴展舞蹈治療的視野,也開創了身心工作的新架構。
在李宗芹眼裡,身體時常以「勢」的方式存在,彷彿有著某種潛能,蟄伏當下,朝向未來。「動」與「勢」中的心理訊息有如夜夢的殘片,治療師則好比解夢師,洞悉其中隱微的話語,協助案主開啟身心連結的通道,貼近真實自我。
本書系統性地介紹了「動勢舞蹈治療」的立論基礎與實作方法,帶領有志透過身體動作探詢心靈的人一窺堂奧。相較於既有的舞蹈治療,動勢治療強調動勢三面向,不輕易論斷當事人的心理狀態,它講求運用身體之勢來探詢語言與思考所無法觸及的心靈深處,引領人們發現那個等著被開發的自己。
目前書市充滿各種療癒系作品,但本書提出的「動勢」其實是一種身體「形」與「勢」的傾聽,傾聽身體的沉默,沉默的身體是一種探詢語言本源處經驗的可能性。
──林耀盛/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書籍重點
‧在舞蹈/動作治療的基礎上提出嶄新的治療典範,以更全面的身體動靜觀察法,貼合個人的身體文化脈絡。
‧直指「透過身體表達自我」的核心理念,將積習的動作模式解構,讓身體與內在自我的關係更緊密。
‧提出「動勢舞蹈治療」的立論基礎與實際做法,兼顧理論與操作,引領有志者完整入門。
‧心理學界、藝術治療學界重量級學者認可推薦:吳英璋、吳靜吉、林耀盛、陸雅青、賴念華。
──李宗芹
身體會說話,會透露真實的內心訊息,讓舞蹈治療師得以透過身體的動靜找出治療的可能。但本書作者,台灣第一位舞蹈治療師李宗芹博士卻發現,源自北美現代舞的舞蹈治療和東方人的身體文化脈絡有層隔閡,案主難以在舞動的情境中自在地表達。她綜合三十年治療經驗,提出「動勢」的概念,擴展舞蹈治療的視野,也開創了身心工作的新架構。
在李宗芹眼裡,身體時常以「勢」的方式存在,彷彿有著某種潛能,蟄伏當下,朝向未來。「動」與「勢」中的心理訊息有如夜夢的殘片,治療師則好比解夢師,洞悉其中隱微的話語,協助案主開啟身心連結的通道,貼近真實自我。
本書系統性地介紹了「動勢舞蹈治療」的立論基礎與實作方法,帶領有志透過身體動作探詢心靈的人一窺堂奧。相較於既有的舞蹈治療,動勢治療強調動勢三面向,不輕易論斷當事人的心理狀態,它講求運用身體之勢來探詢語言與思考所無法觸及的心靈深處,引領人們發現那個等著被開發的自己。
目前書市充滿各種療癒系作品,但本書提出的「動勢」其實是一種身體「形」與「勢」的傾聽,傾聽身體的沉默,沉默的身體是一種探詢語言本源處經驗的可能性。
──林耀盛/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書籍重點
‧在舞蹈/動作治療的基礎上提出嶄新的治療典範,以更全面的身體動靜觀察法,貼合個人的身體文化脈絡。
‧直指「透過身體表達自我」的核心理念,將積習的動作模式解構,讓身體與內在自我的關係更緊密。
‧提出「動勢舞蹈治療」的立論基礎與實際做法,兼顧理論與操作,引領有志者完整入門。
‧心理學界、藝術治療學界重量級學者認可推薦:吳英璋、吳靜吉、林耀盛、陸雅青、賴念華。
- 封面
- 【推薦序】身體但沉默,無聲納諸境:談動勢的洞識
- 致謝
- 楔子
- 【前言】從舞蹈治療到動勢舞蹈治療
- chapter 1 第一章 動勢身體
- chapter 2 第二章 身,如夢:動勢心理介入的概念
- chapter 3 第三章 動中心理傳遞
- chapter 4 第四章 靠近自我,動勢介入三面向
- chapter 5 第五章 動勢治療的結構與過程
- chapter 6 第六章 舞動‧言說
- 【後記】發現等著被開發的自己
- 名詞對照
- 延伸閱讀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