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以心觀心:默照禪要領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598926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 吉伯‧古帝亞茲為美國法律博士(UCLA)、執業律師,得聖嚴法師傳法成為法子,以契合現代人的方式指導禪修,教法精闢幽默、直指人心。

  ◆ 本書解說:默照禪方法、禪修正見、修行陷阱等;超越只管打坐、超越如夢似幻的世界,直探禪法心要。

  多年前,聖嚴師父遠赴美國,向美國人以及其他西方人士介紹禪修;如今,我將禪法帶回臺灣,旅程終於圓滿。之所以回到臺灣,是為了證明師父以善巧方便在西方弘傳佛法,成果豐碩。我從美國來臺灣帶領禪七,滿心期盼能將具足正見的佛法,以及正確的禪修方法帶給大眾。

  聖嚴師父曾說:「你不該放下方法,有一天方法會放下你。」在那一天到來之前,別向自我妥協,用心觀照,將自我看得清清楚楚。

  我現在所說明的,就是如何修行默照的方法。如果各位不具備正見的話,光是坐在蒲團上用功,對於修行是沒有幫助的,只會把屁股坐扁而已。

  練習默照的重點,就只是向內去觀心。有些人在使用默照時,實際上的狀況是,一坐下來腦海裡就開始播放Netflix,驚悚片、劇情片、愛情故事,你們想看什麼就可以看到什麼,完全不受任何限制。這種情況並不是用心觀心,而是你讓自我浮現,隨它去看電視,那就是你們正在做的,讓意識作祟。

  默照,練習的是心,不是意識。

  我剛開始跟聖嚴師父學禪時,某次禪七,有一位老參很興奮地跟師父說:「師父,真的有效耶!我的身體本來就有毛病,沒想到只管打坐,竟然可以讓我看見身體裡的器官耶,真是太神奇了。」師父看了他一眼,回說:「那不是只管打坐,有病就該去看醫生。」

  不要添加任何想法,想法愈多,就離方法愈遠。

  用心向內去看心時,自我會逐漸消融,消融在心當中,最後只剩下心。環顧禪堂,周遭的一切都投影在心上,古德稱這樣的情況為「心鏡」,是指不論我們在哪裡、看到什麼,都非常清楚。

  每一位都可以做到,只要別坐著坐著就睡著了,也不要有所揀擇,或是坐著坐著,就在心裡看起電影來了。聖嚴師父在帶禪七時,甚至會走到禪眾面前,盯著他看,看著看著就跟他說:「你不只是在看一部電影,你是在看兩部!」精進用功是自己的事,我不能幫你們用功,你們必須靠自己修行。

  真希望我能摘下月亮送給你!
  • 謝詞
  • 代序
  • 第一篇 默照心鏡
    • 正見安心
      • 心不向外求
      • 鍊心不是鍊識
      • 一切唯心所現
    • 心鏡,往內觀心
      • 練習的是心,不是意識
      • 向內用心觀心
      • 一切都是心
      • 不要掉入黑山鬼窟
      • 觀照了知心
    • 至誠懇切的心
      • 用至誠懇切的心來修行
      • 負起修行的責任
      • 清清楚楚地覺知
      • 上了賊船就當個賊
    • 覺照與專注須平衡
      • 不以妄念取代妄念
      • 清楚看見念頭
      • 一切都是心的本性
    • 習慣用心覺照
      • 時時保持覺知
      • 懺悔與修行
  • 第二篇 無法之法
    • 是心在觀心
      • 只管打坐,以身體為參照
      • 觀心,逼出自我執著
      • 只管打坐,默照的中繼
      • 直觀練習,一切皆平等
    • 禪的藝術家
      • 時時體現禪
      • 為眾生修行
      • 安住於無為中
      • 唯有因果不爽
      • 超越如夢似幻的世界
    • 不可思議的教導
      • 無為的心即是緣起
      • 維摩詰居士的棒喝
      • 師父的點撥
    • 什麼是空?
      • 心在哪裡?
      • 沒有名字的真如
      • 只是向內觀心
    • 誰是機器人?
      • 切到佛陀台,好好用功
      • 煩惱即真如
    • 怎麼放出瓶中鵝?
      • 瓶中養鵝
      • 不用頭腦想
      • 用心直接觀心
      • 別被自我騙了
    • 不教傻瓜禪
      • 下腳處一點也不差
      • 臥輪禪師有伎倆嗎?
      • 菩提日日長嗎?
      • 如如即是涅槃
  • 第三篇 心的陷阱
    • 綿密用功,滴水不漏
      • 確認方法用得恰當
      • 不著一絲別念
      • 最忌伶俐心
    • 無邊遨遊的心
      • 心遠遠超過意識
      • 心能見一切
      • 懇切、智慧、菩提心
    • 如何找回平等心?
      • 平等看待苦受
      • 不在雜念泡泡中游泳
    • 有為與無為
      • 不給念頭養分
      • 善令生,惡令斷
      • 心如實便是當下
    • 默與照的平衡
      • 恰到好處的平衡
      • 觀破虛妄的自我
    • 心中的灰塵去哪裡了?
      • 心如明鏡
      • 只管回到方法
    • 什麼是當下?
      • 覺照當下心
      • 別找文殊菩薩聊天
      • 回到方法,安住當下
    • 煩惱怎麼來?
      • 胎記般的四種住地煩惱
      • 以無我來觀
  • 第四篇 發願精進
    • 修行是為一切眾生
      • 禪修出現的障礙
      • 苦口的佛法良藥
    • 大死一番
      • 生死與修行
      • 修行修什麼?
      • 一切唯心造
    • 慈悲與佛性
      • 菩提心的關鍵
      • 如來的寶藏
    • 你看到佛了嗎?
      • 一點一點看見修行的全貌
      • 無染的眾生心即是佛心
      • 佛心不捨眾生
    • 不掩煩惱,懇切修行
      • 佛心不假外求
      • 不辜負自己
      • 不加掩飾才能除盡煩惱
  • 版權頁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