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歷史如何教?從閱讀到探究

出版日期
2023/08/23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47640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在「探究與實作」的課程下
歷史如何教?學生如何讀?

從分析文本到問題探究
告訴你歷史教學的核心與策略

★臺灣歷史教育重磅學者──林慈淑教授全新著作
★引領歷史閱讀及深入問題探究的絕佳好書
誠摯推薦|
皮國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兼所長)
宋家復(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李健輝(臺北市立育成高中歷史教師)
林果顯(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黃麗蓉(高雄市立明華國中歷史科教師、112學年度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教師團隊專案教師)
蔡蔚群(臺北市立北一女中歷史教師)
戴志清(臺北市立建國高中專任歷史教師)
(依姓名筆劃排序)
近幾十年來,臺灣學子們的閱讀能力有明顯弱化的趨勢,這對重視閱讀能力的歷史科目來說,無疑是一項重大的危機。學生將無法欣賞歷史的開闊與深邃,以及體會歷史對於人的價值。這股憂心帶起了歷史教育的大翻轉,強調重視學生「閱讀與探究」的能力。如何引領學生閱讀文本、探究歷史?也就成了教師的首要任務。
本書提出歷史教育的三項基本要素:文本閱讀、證據概念、問題探究。書中不僅剖析歷史閱讀的基礎、試述文本證據的推演,還延伸提示如何帶領探究課程。作者長期關注英、美等國與臺灣的歷史教育,其透過豐富的文獻資料、嚴謹的學術考證,以及富含多年教學的實務經驗,期盼能引領讀者從史學的萬千文字中尋得關鍵,一同培養歷史思考、探析「歷史如何教」!

◤歷史如何教的四大步驟◢
Step1. 歷史怎麼「探究」?──從認識「文本」開始
在強調「多元視野」、「主題式學習」的探究與實作的新課程中,學生如何在龐大的資訊海當中掌握方向、詮釋歷史,不僅是學生的疑惑,同樣也是教師所面臨的問題。因此,本書試分析閱讀歷史的必備工具──文本,援引多位歷史教育學者之例,從「什麼是文本」談到文本的作者、情境、脈絡,以及當中所欲表達的真正意圖,奠定「歷史閱讀」的基礎。

Step2. 如何教導歷史閱讀?──教師必備的四大認知
是否只要認識文本的性質,學生便能獨立探究歷史呢?實際上仍有諸多困難,而教師所需做的便是從中尋找問題、逐一化解,彷彿勇者鬥惡龍般披荊斬棘,開拓名為歷史閱讀的道路;然而,教師如何有效率地找到問題關鍵呢?
為解決教師的疑惑,本書參閱多方資料,提出教導歷史閱讀的四大要點──閱讀理解、證據推演、史料辨別、古今差異,力求破除學習歷史時可能帶有的迷思(比如當今教育時常褒揚雅典民主、貶抑斯巴達),並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

Step3. 「林肯是種族主義者嗎?」──歷史探究的問題設計
美國前總統林肯作為美國廢除奴隸制度的重要推手,在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另一方面,林肯認同白人與黑人在智力與外觀上明顯有別,如從今日「人權鬥士」的眼中來看,林肯定然被歸為「種族主義者」行列。
這便是當今歷史教育所遇問題──學生陷於「不是0便是1」的二分抉擇中,同時是歷史探究欲解決的情境。因此,如何設計一個富含「歷史探究」的問題,或是如何破除上述「二分抉擇」的問題迷思,是當今歷史教育者的重責,也是本書的重點之一。

Step4. 歷史如何教?──從閱讀到探究的歷史思考
本書從歷史教育而起,點出學生實行「歷史探究」的核心──閱讀。然而,僅「閱讀」似不足以應付當今龐大的資訊來源,如何理解文本、推演證據,並從中尋得關鍵、探究歷史,方為重要關鍵。但歷史如何教?教師如何準備教案?是當今歷史教育界的共同疑問,也是本書亟欲訴說的核心重點,希盼以「閱讀」為核心基礎,帶領教師剖析文本,同時也期待能引領學子探究歷史、培養歷史思考。
  • 自 序
  • 第一章 從閱讀教育到歷史教學
    • 一、「閱讀歷程」是什麼?
    • 二、PISA閱讀評量知多少?
    • 三、PISA大翻轉:閱讀測試新趨向
    • 四、歷史教學核心:「文本閱讀」與「證據推論」
  • 第二章 什麼是「文本」?
    • 一、「資料」有什麼問題?
    • 二、「文本」之興
    • 三、從語言到論述
    • 四、從作者到脈絡
    • 五、歷史與「文本」的碰撞
  • 第三章 史家一般如何閱讀?
    • 一、「文本」意義的再梳理
    • 二、教育與教學的新視野
    • 三、美國歷史教育的「危機」與生機
    • 四、史家閱讀的共性:「潛在文本」
    • 五、史家閱讀的方法:「溯源」與「脈絡化」
  • 第四章 如何教導歷史閱讀?四個認知
    • 一、歷史閱讀首重「理解」
    • 二、歷史閱讀是推進探究之力
    • 三、認識資料之為「文本」
    • 四、覺察「現在主義」心態
  • 第五章 如何教導文本閱讀?
    • 一、溯源與脈絡化,孰輕孰重?
    • 二、教學模式何以先要改?
    • 三、什麼是「認知學徒法」?
    • 四、如何教導溯源?
    • 五、如何教導脈絡化?
  • 第六章 「證據」是什麼?如何教?
    • 一、在課綱中消退的概念
    • 二、歷史教育重要的思考
    • 三、什麼是「證據」?
    • 四、為何教導證據?
    • 五、如何教導證據?
  • 第七章 教導「問題探究」的意義與建議
    • 一、歷史探究與問題設計
    • 二、善用教科書
    • 三、教導探究的幾點建議
  • 引用書目
  • 版權宣告
  • 封 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