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成為一個人:一個治療者對心理治療的觀點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572712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這不是一本勸善文,也不是一本勵志文集,也不是一本自助手冊。
本書的目的,是要拿我這個人的某些部分來與你分享。
這是我在現代生活的叢林中所體驗到的一些東西;
這是我所看到的;這是我終於相信的;
這也是我所面對的困惑、疑難、關懷和不確定。
但願在這分享的過程中,你會發現,有些東西正是針對著你而說的。
──羅哲斯
*********************
《成為一個人》在1961年的出版,為羅哲斯帶來了全國的知名度。身為研究者和治療者的羅哲斯原本認為這本書是寫給心理治療者看的,但是在銷售超過百萬冊之後,他才發現他是為一般人寫的:看護、家庭主婦、商界人士、牧師、傳教士、老師和年輕人。接下來的十年間,羅哲斯成了大寫的「美國心理學家」(the Psychologist of America),他的很多想法得到廣泛的採用,成了主流心理學的一部分,以致到了現在,我們都已經忘了那些想法在當時是多麼地新穎、多麼地具有革命性。
羅哲斯重視治療者與案主之間所建立的關係。他相信案主需要一種能夠被接納的關係,而他所使用的技巧叫做「同理心」和「無條件的正面關懷」。羅哲斯用一句話來描述他的核心假設:「如果我能夠提供某種型態的關係,那麼案主就可以在他自身中找到一種能力,從而在這種關係當中開始成長、改變與進行個人發展。」
全書由二十一篇個別發表的文章集結而成,但貫穿其間予以統整的正是羅哲斯溫暖、熱切、自信與關懷的語調。我們看到一個人,不斷耐心嘗試,並善用所有資源,以傾聽他人與他自己。如此細細的聆聽,既是為了那個前來求助的個人,也是為了尋索那個大哉問:究竟怎樣才能成為一個人?
  • 封面
  • 書名頁
  • 譯者導讀 宋文里
  • 作者序——致讀者 卡爾.羅哲斯
  • 第一部 說到我自己SPEAKING PERSONALLY
    • chapter 1 「這就是我」我的專業思想和個人哲學的發展“THIS IS ME”
  • 第二部 我怎能有助於人?HOW CAN I BE OF HELP
    • chapter 2 關於如何輔助個人成長的一些假設SOME HYPOTHESES REGARDING THE FACILITATION OF PERSONAL GROWTH
    • chapter 3 協助關係的特徵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HELPING RELATIONSHIP
    • chapter 4 我們對心理治療的客觀知識與主觀知識WHAT WE KNOW ABOUT PSYCHOTHERAPY — OBJECTIVELY AND SUBJECTIVELY
  • 第三部 成為一個人的過程THE PROCESS OF BECOMING A PERSON
    • chapter 5 心理治療中可見的一些變化方向SOME OF THE DIRECTIONS EVIDENT IN THERAPY
    • chapter 6 「成為一個人」是什麼意思WHAT IT MEANS TO BECOME A PERSON
    • chapter 7 心理治療的過程觀A PROCESS CONCEPTION OF PSYCHOTHERAPY
  • 第四部 人格的哲學A PHILOSOPHY OF PERSONS
    • chapter 8 「成為一個如其所是的自我」:心理治療者對個人目標的觀點“TO BE THAT SELF WHICH ONE TRULY IS”: A THERAPIST’S VIEW OF PERSONAL GOALS
    • chapter 9 治療者心目中的美好人生:做個功能完全發揮的人A THERAPIST’S VIEW OF THE GOOD LIFE: THE FULLY FUNCTIONING PERSON
  • 第五部 逼近事實:研究在心理治療學中的地位GETTING AT THE FACTS: THE PLACE OF RESEARCH IN PSYCHOTHERAPY
    • chapter 10 人,或是科學?一個哲學的疑問PERSONS OR SCIENCE? A PHILOSOPHICAL QUESTION
    • chapter 11 心理治療中的人格變化PERSONALITY CHANGE IN PSYCHOTHERAPY
    • chapter 12 案主中心治療法及其實徵研究的脈絡CLIENT-CENTERED THERAPY IN ITS CONTEXT OF RESEARCH
  • 第六部 對於生活的涵義WHAT ARE THE IMPLICATIONS FOR LIVING?
    • chapter 13 有關教學與學習的一些個人見解PERSONAL THOUGHTS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 chapter 14 在治療與教育中有意義的學習SIGNIFICANT LEARNING: IN THERAPY AND IN EDUCATION
    • chapter 15 一位參與者所體驗到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AS EXPERIENCED BY A PARTICIPANT
    • chapter 16 以案主為中心的治療法對家庭生活的涵義THE IMPLICATIONS OF CLIENT-CENTERED THERAPY FOR FAMILY LIFE
    • chapter 17 溝通失敗的處理——個人之間,團體之間DEALING WITH BREAKDOWNS IN COMMUNICATION — INTERPERSONAL AND INTERGROUP
    • chapter 18 人際關係的一般法則——一個試驗性的陳述A TENTATIVE FORMULATION OF A GENERAL LAW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 chapter 19 邁向創造性之理論初探TOWARD A THEORY OF CREATIVITY
  • 第七部 行為科學與人THE BEHAVIORAL SCIENCES AND THE PERSON
    • chapter 20 諸行為科學正在茁長中的力量THE GROWING POWER OF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 chapter 21 人在行為科學新世界中的地位THE PLACE OF THE INDIVIDUAL IN THE NEW WORLD OF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 卡爾.羅哲斯的重要著作簡介
  • 參考書目
  • 版權頁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