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走過「廢除中醫」的時代:近代傳統醫學知識的變與常

出版日期
2023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715779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針灸、三伏貼、清冠一號
那些差點被消失的傳統醫學
12篇專文,完整述說一段中醫存廢的歷史

一場廢除中醫的風暴,颳起時代的反動與不安
1928年,國民政府衛生部正式成立,大力推動衛生的現代性。根據該部組織法,設立「中央衛生委員會」,以之作為衛生決策的議決機關。當時擔任委員者,無一具有中醫背景,顯示傳統中醫在國家進行現代化時所面臨的危機。第1屆委員會於1929年2月23日在南京召開,會議上以「中醫妨礙全國醫事衛生」為理由,提出四項針對廢除中醫之提案,統稱為「廢除中醫案」,其目的在於採取漸進手段來限制中醫,最終達到完全消滅中醫的目標。

從中西論戰到中西合璧
回眸歷史,即將邁向95週年的「廢除中醫案」風波,訴說著中醫近代史的發展,可謂篳路藍縷、步步艱辛。從在醫藥界的「失語」,逐漸流失其本體知識,爾後峰迴路轉、搖身一變,到現今中醫藥已站上國際舞臺。我們可以在大醫院和小診所,看到中醫的身影;我們可以服用臺灣清冠一號來對抗對凶狠的新冠肺炎,不用擔憂西藥之不足,這些歷史發展豈是僥倖所能獲致?探索這段由低谷爬起的歷程,實為傳統中國文化與技術發展史上,少數能抗衡西方文化衝擊的實例,也是最能彰顯民國史多元「現代性」的史學論題。

醫療史的新解方
多數中醫藥從業者或醫史研究者,對該案都不陌生,但我們卻缺乏一本對該論題深入探究的學術專書。本書邀集兩岸學者共同撰稿,一同來關心近代中醫的發展,重新梳理中醫存廢與醫界論戰的故事,並拓展論述廣度,分析醫者和文獻、藥品與技術、民間手抄本等幾個重要論題,以豐富中國醫療史的整體研究。
  • 封面
  • 主編簡介
  • 民國論叢∣總序
  • 推薦序
  • 推薦序
  • 推薦學者(按姓氏筆畫順序)
  • 扉頁
  • 導言
  • 第一部 大時代中的醫者和文獻
    • 從國民革命到醫界革命:北伐前後中國醫界的「革命」訴求
    • 裘吉生的藏書、出版以及其在民國中醫史的位置
    • 必也正名乎──呂思勉《醫籍知津》與謝觀《中國醫學源流論》關係辨證
    • 民國時期《黃帝內經》的出版、閱讀與學術轉型
  • 第二部 中醫存廢與醫界論戰的再思考
    • 「廢醫存藥」:1930年代「廢中醫」爭執下的妥協與進步
    • 民國時期東南亞中醫界對廢醫案的回應與建構
    • 俞樾廢止中醫的形象是如何建構的
    • 從中醫臨床探討民國時期廢除中醫的論戰史──兼論合理評價中醫的淺見
  • 第三部 中國醫學的藥品與技術
    • 俄藏黑水城西夏文寫本Инв.No.6476熱病治療方法中女科藥方一則之再解讀
    • 熱者寒之?──從冰敷法之使用看近代中、西醫療觀念之歧異
    • 從「奔馬草」到「丹參滴丸」──丹參應用史考探
  • 附論 臺灣手抄本醫書內容初探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