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相隔近十年,「築覺」系列重回香港。
十年來香港的建築面貌不斷更變:慈山寺建成並向公眾開放;中環街市完成活化工程成為文化生活場地;西九龍鐵路站落成通車;尖沙咀海濱舊新世界中心也改建成了「維港文化匯」,星光大道重開,並有了新地標K11 Musea。當然還有最矚目的西九文化區逐漸成形,戲曲中心、M+、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陸續開幕。
除了以上大型話題性建築,還有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公共建築,如車公廟體育館、屏山天水圍文化康樂大樓、啟業運動場、污泥處理廠T.Park等,擺脫舊有的公共建築設計手法,起用更親近優質生活的環保建築概念。另外大部分人不會留意的國際廚藝學院、芝加哥大學香港分校、珠海學院,以及九龍塘宣道小學加建的音樂廳,都令人眼前一亮。
建築遊人繼續關注香港建築的發展,除了遊走上述新建築,還補充了不少保育建築背後的故事。讓我們再多花些時間通過香港的建築,重新認識我們的香港。
十年來香港的建築面貌不斷更變:慈山寺建成並向公眾開放;中環街市完成活化工程成為文化生活場地;西九龍鐵路站落成通車;尖沙咀海濱舊新世界中心也改建成了「維港文化匯」,星光大道重開,並有了新地標K11 Musea。當然還有最矚目的西九文化區逐漸成形,戲曲中心、M+、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陸續開幕。
除了以上大型話題性建築,還有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公共建築,如車公廟體育館、屏山天水圍文化康樂大樓、啟業運動場、污泥處理廠T.Park等,擺脫舊有的公共建築設計手法,起用更親近優質生活的環保建築概念。另外大部分人不會留意的國際廚藝學院、芝加哥大學香港分校、珠海學院,以及九龍塘宣道小學加建的音樂廳,都令人眼前一亮。
建築遊人繼續關注香港建築的發展,除了遊走上述新建築,還補充了不少保育建築背後的故事。讓我們再多花些時間通過香港的建築,重新認識我們的香港。
-
港島區HONG KONG ISLAND
-
A01 新學習時代的環保校園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柴灣校園
-
A02 碩果僅存的舊式大戲 院皇都戲院
-
A03 被遺忘的珍寶 虎豹別墅
-
A04 環保建築的先驅 希慎廣場
-
A05 舊住宅保育的兩種⽅法 藍屋、茂蘿街七號
-
A06 極難用的土地與極複雜的規劃 香港演藝學院
-
A07 隱藏於城市中的綠洲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
-
A08 幾經風雨的街市 中環街市
-
A09 活化初代文創區 元創方PMQ
-
A10 活化一個小區的小建築 交易廣場富臨閣
-
A11 盡顯尊貴的私人住宅 傲璇
-
A12 依山而建的學校 聖伯多祿中學、西島中學、法國國際學校
-
A13 隱藏在山丘上的珍寶 伯大尼修院
-
A14 廚藝新視野 國際廚藝學院
-
A15 在古蹟之上的校舍 芝加哥大學香港校園
-
A16 突破常規的公共空間 香港海濱長廊
-
-
九龍區KOWLOON
-
B01 環保建築的重要里程碑 零碳天地
-
B02 維港上的巨龍 啟德郵輪碼頭
-
B03 創造令人回憶的空間 保良局何壽南小學
-
B04 多元共融的社區空間 啟業運動場、兆禧運動場、明德籃球場
-
B05 兼備歷史與藝術價值的公園 牛棚藝術村
-
B06 園內有院 高山劇場
-
B07 挑戰2%可能性 九龍塘宣道小學
-
B08 徙置屋與工廈的活化實例 美荷樓、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
B09 活化香港古住宅 雷生春
-
B10 像冰山般的甲級商廈 金巴利道68號
-
B11 三個功能集於一身的酒店 唯港薈
-
B12 藝術館與商業中心的結合 維港文化匯
-
B13 開放式的空間 高鐵西九龍總站
-
B14 全港最昂貴的土地 西九龍文化區
-
B15 公共與私人空間的連接 戲曲中心
-
B16 知者觀其彖辭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
B17 展現建築藝術的博物館 M+
-
-
新界區NEW TERRITORIES
-
C01 連結社區的公共空間 調景嶺體育館及公共圖書館
-
C02 依山佈置的大學校園 香港科技大學
-
C03 由棄置的⼯廠變成藝文區 南豐紗廠
-
C04 活化香港古建築群 三棟屋博物館
-
C05 打破黑盒挑戰設計常規 車公廟體育館
-
C06 臨終的心靈安慰 賽馬會善寧之家
-
C07 香港新建築技術 創新斗室
-
C08 叢林中的佛寺 慈山寺
-
C09 突破限制的矚目地標 珠海學院
-
C10 全新方式轉廢為能 源.區
-
C11 以建築呈現文化涵養 屏山天水圍文化康樂大樓
-
C12 溫暖恬靜的追思環境 和合⽯橋頭路靈灰安置所第五期
-
C13 營造恬靜氣氛的旅檢大樓 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旅檢大樓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