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離散」(diaspora)這個詞彙,意即從「故鄉」或「祖國」遷移他處而生,其內涵則包括為何(原因)、如何(方式、過程)、結局和影響等。晚清以降,華人之赴東洋、西洋、南洋,絡繹不絕。而最大規模的遷徙,當是一九四九的歷史變局,烽火連天,離或留,恐非主觀意願所能抉擇,背後有大驅力,花果自飄零,場面悲壯,哀聲動人心魄;從大江南北遷來金門、馬祖、澎湖、臺灣,然後在島與島間流轉;到了臺灣,也還在遷東移西、走南闖北……
花蓮東華大學在趙涵捷校長的領軍下,展開一個大陸遷臺二代的家族書寫,寫的主要是上一代的離散經驗,由於撰稿者皆在臺出生,所以有些經驗當然是間接的,其來源不外乎:其一,成長過程中聽長輩所言;其二,從族譜或相關文獻蒐集而來;其三,為了參與此次寫作計畫而進行的訪談,而受訪者通常是父母親和他們的同儕。
我們怎樣看待這個寫作計畫及其成果?大學是一個開放多元的知識社群,有嚴格的聘任、升等、獎勵、離退等制度,其成員肯定來自四面八方,不同的性別、籍貫、族群、知識背景等,因緣聚合,一般來說,同事「哪裡人」,我們都不太關心,但可以肯定地說,我們身邊,大陸來臺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很多,都是臺灣人,但無可諱言,上一代的離散經驗已內化成生命的一部分,溯源、尋根,成了此生的課題,如一場莊嚴的儀式,去了、回了,上一代朝思暮想的家鄉成了祖地,而下一代已在花蓮的山風海雨中,安身立命。
細數本書作者上一代的家鄉,從北而南,天津、江西的南昌和贛州、河南的滑縣、安徽的舒城、無為和黃山、浙江的杭州、福建的彰州和南平、廣東的興寧等,而今,顛簸的歲月已經遙遠,渡海的奮鬥和婚配,終成綿延不盡的愛:愛家、愛校、愛自己一生專攻的術業和莘莘學子。
花蓮東華大學在趙涵捷校長的領軍下,展開一個大陸遷臺二代的家族書寫,寫的主要是上一代的離散經驗,由於撰稿者皆在臺出生,所以有些經驗當然是間接的,其來源不外乎:其一,成長過程中聽長輩所言;其二,從族譜或相關文獻蒐集而來;其三,為了參與此次寫作計畫而進行的訪談,而受訪者通常是父母親和他們的同儕。
我們怎樣看待這個寫作計畫及其成果?大學是一個開放多元的知識社群,有嚴格的聘任、升等、獎勵、離退等制度,其成員肯定來自四面八方,不同的性別、籍貫、族群、知識背景等,因緣聚合,一般來說,同事「哪裡人」,我們都不太關心,但可以肯定地說,我們身邊,大陸來臺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很多,都是臺灣人,但無可諱言,上一代的離散經驗已內化成生命的一部分,溯源、尋根,成了此生的課題,如一場莊嚴的儀式,去了、回了,上一代朝思暮想的家鄉成了祖地,而下一代已在花蓮的山風海雨中,安身立命。
細數本書作者上一代的家鄉,從北而南,天津、江西的南昌和贛州、河南的滑縣、安徽的舒城、無為和黃山、浙江的杭州、福建的彰州和南平、廣東的興寧等,而今,顛簸的歲月已經遙遠,渡海的奮鬥和婚配,終成綿延不盡的愛:愛家、愛校、愛自己一生專攻的術業和莘莘學子。
- 封面
- 作者簡介
- 【推薦序】在花蓮的山風海雨中
- 【推薦序】不容青史盡成灰
- 【前言】卻顧所來徑
-
輯一 今生緣:我的父親母親
-
努力愛春華
-
漂流‧泊岸‧築夢──懷想大時代父親的臺灣旅程
-
我的父親大江大海
-
終生實踐「之一精神」的父親
-
-
輯二 岸與岸:渡海的故事
-
兄與弟
-
戰亂連連烽火歲月的歷史悲劇一九四九
-
自在
-
-
輯三 記憶像鐵軌一樣長:親愛的家人
-
岳父大人的傷痛與奮鬥
-
十全十美的愛
-
精靈剝後還歸復:記我不該灰飛煙滅的家族往事
-
四代人的回憶,從兩人的相遇開始
-
慈悲暖洋
-
在那靜靜的時刻……
-
-
輯四 昨日當我年輕時:童年憶往
-
我慈愛父母親的生命旅程
-
築港巷十二號
-
如今,我在風裡……
-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