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何處是兒時的家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23362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童年,我們的目光瞥向世界一次;
剩下的只餘記憶。——葛綠珂

文學多半是對過往的憑弔,從敘事找到自我認同;眷村文學是緬懷在特殊區域、特殊時空的童少生活,尤其是對父親經常缺席的憾恨。眷村文學也已經有極豐富和極高的文學成就,不論是從竹籬笆內還是竹籬笆外;但《何處是兒時的家》從一個充滿禁忌和私密的個人生活經驗出發,連結友朋的諸多生命故事,創作一個具有當代意義,不僅僅是單純追憶的記憶書寫。

「父親在我國小三年級時就因遭到構陷入獄,在我成長的歲月裡,幾乎不曾和友朋提過家裡的事,當然也不曾求助過任何人,當時所有家裡原有的人脈關係,隨之中斷;母親曾想盡辦法找人幫忙營救,到最後不是無效,就是遭到詐騙,甚至連父親原本有的功勳獎章,都被人騙走,人情冷暖我很小就知道。

在父親漫長的獄中歲月裡,我們也開始探視的生活,那些點滴如今我已不太願意回想,但我很清楚地記得,要搭中興號到台北、再轉搭客運到那個位在城市邊緣近山的軍監,我們提著母親煮的吃食,每一次走在路上,都覺得這條路好遙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走得到,外界的事物完全無法吸引我,好像只是不停的走不停的走,只聽到鞋子踏在路上發出的聲響,如同一部只有旁白的紀錄片,在單調的拍著空鏡頭。」

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地方創生之前,轉型正義之前,眷村文學之前,諸多的定義、指涉與論述之前,繁複疊加上去的修辭和故事之前,曾經的空間、聲響、氣味、形狀等百種神秘感覺,被一雙乾淨的眼瞳聚焦然後攝入,定格成不褪色的記憶織錦。即便這些那些如今已悉數消失,或者改造,或者更新,向鴻全以抒情和辯證混音,書寫轉瞬變易又恆久不變的桃園。──李欣倫/作家

認識鴻全是從一篇識字、惜字的散文開始,欣喜見他繼續練字,如同「永字八法」,每一處撇、捺,都與童年流連忘返,便能勾扯許多懸在歷史簷邊的故事。而今風吹,都陣陣給雲。──吳鈞堯/作家

向鴻全說故事的口氣,誠懇樸實又略帶害羞,彷彿一位耿直的少年,盯著你的眼睛,細密訴說那被時光掏洗過後仍留下的寶藏與哀愁。他回望家族記事,以溫柔筆觸拾取委屈與傷口,與之和解的同時,找到了邁步向前的新路徑。一段值得徜徉的青春追尋,一個必須被朗讀出聲的眷村記憶資料庫。──陳夏民/逗點文創總編輯

向鴻全從個人的成長經歷書寫眷村生活,揭示了白色恐怖年代下一個孩子的心靈創傷,並如何從陰影中破繭而出,細緻深刻而溫柔,是他迄今為止最動人的一部作品。──郝譽翔/作家

閱讀向鴻全老師的文章,總能被深深的觸動。他在《何處是兒時的家》書中以溫厚的態度,描摹他記憶中的時光、空間和人物,雖然那些人事物與情感不曾屬於我的,但是在閱讀後,最終都成為我生命中記憶與情感的一部分。──黃國珍/品學堂創辦人

細膩的書寫,總是帶你進入記憶的最深處,鴻全的寫作值得品味再三。──曾陽晴/作家

愧疚要找一條回家的路,感情與記憶都不足以,因為清朗,所以無懼。──鄭順聰/作家
  • 封面
  • 代序 鐵器時代
  • 輯一──聽父輩說話
    • 許一個能讀懂他人心事的願望
    • 迴盪無聲叫喊的那一年
    • 京畿戍守
    • 受傷的溪流
    • 老兵與寫字
    • 便當味
    • 在裡面
    • 探索記憶的岩層
    • 禮物
    • 何處是兒時的家
  • 輯二──聽友朋說話
    • 如何打破沉默
    • 老師的推薦信
    • 溫故補課
    • 我的的文藝啟蒙
    • 鐵道上的青春歲月
    • 遲到的經典
    • 同學,我讀到那一頁了
    • 垃圾男孩
    • 中聲部青春
  • 輯三──聽自己說話
    • 在同一片天空下
    • 尋找太宰治的東京八景
    • 我親眼見過的愛情
    • 飄風不終朝
    • 來自邊緣的觀察
    • 憂慮者言
    • 召喚與應許
  • 版權頁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